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艺术与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论是纯艺术还是实用艺术,不论是手工艺的工艺美术设计还是工业社会的工业设计,都有艺术与技巧、技术的相辅相成关系。成功的艺术作品和产品总是艺术与技术相得益彰,技术也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而成为审美对象。但技术也能制约艺术的展示,因而,只有技术越臻完美,才能越易外化为艺术的形式;艺术形式的自由度越大,技术也越显其完美。  相似文献   

2.
实践转向对技术美学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因为实践与技术不可分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同样不可能与技术及其审美化分割开来.实践转向将使技术美学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的审美化,把科学技术的实用目的与审美目的结合起来.技术美学的实践分析将凸显科技产品的审美创意和艺术创意,实现科学技术规律与人类审美规律的统一,真正做到“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技术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追求由技人道的飞跃,达到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建筑的艺术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是建筑师在掌握艺术媒介物质的自然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 ,创造出来的体现一定生活内容的艺术形象。建筑师在进行艺术设计与艺术构造时 ,应充分注意功能与审美的协调、契合民众审美情趣、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民族特色等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打破了长期以来将审美排斥于物质生产领域之外 ,只研究艺术、宗教等精神生产领域审美问题的传统。在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 ,建构企业审美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文化力有重要作用。企业审美文化的内容包括 :(1)商品和服务中的形式审美、功能审美和文化审美 ;(2 )生产经营中的环境条件审美、工艺流程审美和组织文化审美。企业审美文化将审美学与现代的商品服务、生产经营直接结合起来 ,体现了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超越性、享受性、创造性和现在性的特征。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将对企业审美活动以及企业造美实践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艺术产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隐藏于物的背后的艺术审美体验,能够通过人脑的作用变物质为精神。使用价值的形式与内容呈现游离状态是艺术商品的独特现象。艺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一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决定的。艺术产品以商品形式出现后,却常常出现价值与价格间的倒挂现象,有时甚至十分严重。不能简单地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艺术商品的价值。要正确分析以某种形式掩盖和伪装下的艺术商品的转换形态。  相似文献   

6.
现代广告集科学、艺术、文化于一身,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性。就广义而言,广告设计属于实用艺术的范畴,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审美创造活动,主要为商品流通和消费者服务。因此,广告设计强调功能作用先于审美作用,功能决定审美形态,审美寓于功能之中,它是一种从属与制约的关系,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又是一种“遵命艺术”,除其形式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艺术创造和自由发挥外,设计构思和要突出的第一属性是商品性,即把传递商品的信息及功能放在第一位,然后才是艺术性,设计的着眼…  相似文献   

7.
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的逻辑结构包含着自然客体逻辑,即合规律性逻辑;人类主体逻辑,即合目的性逻辑;主客体关系逻辑,即审美间性逻辑.对应着实践类型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美学的逻辑构成应该包含着物象逻辑,即感性形式逻辑;意象逻辑,即知性形式逻辑;形象逻辑,即理性形式逻辑.对应着实践的受动和主动相统一过程、物质和精神相统一过程、共时性和历时性相统一过程,美学的逻辑过程应该包括意向性活动逻辑,即对象化逻辑;超越性活动逻辑,即符号化逻辑;时空性活动逻辑,即真实化逻辑.美学的逻辑力量就在于实践的建构功能、转化功能、解构功能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工业的快速扩张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逐渐消弭,其审美救赎的价值与功能亦渐成乌托邦想象.电影作为现代艺术形式,具有最突出的现代性特征——它既是现代技术与工业程序的见证,又是美与艺术的现代/后现代体现.悖论、对立与自反在各种形态的影像中不断彰显,更凸显了艺术救赎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9.
书学论纲     
中国书法的诞生与汉字的生成一致.中国书法家成功因素有主观方面,也有客观方面.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特征是线象化、整体观、致中和.至于说现代书法,应向实用与审美、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结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技术进入艺术视野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人类与自然物质交换的劳动的基本方式的技术,其二重性规定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内涵.不同于物质实体基础上的古典技术,以信息软件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强调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和解放感性的功能,它同艺术之间的对话前提在于生存论的同一性.现代技术与艺术的视阈融合推动了技术艺术化的进程,又开阔了艺术的视野,促使艺术生活化的转向.对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研究也为复兴马克思的历史实践观念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产品的外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人文理念的“物化”。康佳K3118“情义通”手机的外观设计 ,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审美与实用的统一 ,视觉与触觉的融通 ,体现了现代工业设计的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2.
广告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角度.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艺术的百花齐放,使现代广告设计的审美在艺术美、技术美、设计美等方面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文章从艺术、技术、设计的不同角度,分析了现代广告设计的审美.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十年来,特别是经济改革十年来,由于人民群众对物质产品的更高需求,由于企业界和工艺设计界的共同努力,工艺美术设计这门学科得到令人欣喜的发展,它使物质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得到合理的展现,从而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工艺美术设计虽然进入了日用品的生产体系,然而它的核心和主导力量却始终是以观赏为主的陈设品。多数工业产品设计仍然忽视艺术与科学的统一。当“巴塞罗那国际新发明博览会”只把入选证交给传统的丝绸和草编加工业的时候,我们发现我国现行的工艺美术设计体系还存在着严重的虚弱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美学研究一直以艺术为主要对象,这是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要求的需要的。美学研究的对象应从研究人类精神产品扩大到人类的物质生产领域,使人类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实践中,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学可分为若干个分支,诸如哲学美学、艺术美学、生活美学、自然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等,使美学研究既专一集中,又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5.
艺术发展进程中,艺术创作主体与技术发展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技术在客观物质层面超越和支撑着艺术本体特别是创作形态表现,艺术则在主观精神层面努力突破着技术模式的客观制约和技术理性的巨大惯性而实现着突围,同时艺术还在用自身的创新和先锋思想在审美欣赏和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实现着对社会的引领和超越.技术推动了艺术理念的更新,带来了新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产生了新的艺术样式,艺术作品的审美形式表现也随之变化.技术给予艺术创作活动物质层面的基础支撑,既是创作工具,又是传播平台,二者相互渗透.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这种位置、角度、身份的变化,也相应带来了创作、欣赏、审美接受等美学关系的变化.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审美欣赏关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在传统社会阶段中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主体突出和着重于客观的物的表现;工业化机器大生产时代的艺术大众化、波普化趋势则凸显出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当下,艺术传播媒介的方式、性质均发生改变,也即在数字信息和网络时代中技术促使社会大众普遍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和欣赏者,且二者间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作品表现形态也逐步进入非物质化阶段.技术发展经常会悄然突破和无形消解传统艺术作品的原有边界,艺术则努力从精神层面不断捍卫和重构出作品自身新的审美形式边界,在二者相互交织中出现了艺术创作与欣赏、审美接受相互渗透以及主客之间的角色互换等互动发展的艺术文化新景观.  相似文献   

16.
1 审美场是指一种靠审美密码链将审美主、客体联结起来,实行审美信息、审美能量、审美动量交换,使主客体发生审美的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审美功效的特定“功能圈”。审美场的产生依赖于两大客观基础,一是二象构建的实践基础,(即人化自然基础)一是生命第三基本欲求基础。所谓二象构建的实践基础是指人类在物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外在自然与内在自然双重式、二象性人化基础。一方面,在客体,即外在自然方面,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劳动,不断地征服大自然,使自然直接成了人的劳动产品和认识对象,人的劳动对象变  相似文献   

17.
在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马尔库塞强调艺术与审美的解放功能,形成了独特的美学理论。他的关学思想一人的本质是爱欲为基点,以解放爱欲和建立新感性为旨归,通过审美形式来实现艺术的革命功能。  相似文献   

18.
艺术生产具有物质生产的性质,是一种具有加工性、物化性和商品性的实践活动,但艺术生产又是一种追求审美价值的实践行为,具有自身独特规律。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中,无论是作为“生产”的艺术,还是作为“艺术”的生产,“艺术”和“生产”密不可分,体现出马克思把艺术的认识性、精神性和实践性、商品性相结合,使得艺术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具有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本质区别入手,论述了艺术生产的审美性与商品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行为的审美动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本经济问题从物质领域延伸到审美领域 ,并不是人为的 ,而是对某种内在逻辑关系的表达。当代消费者在关注商品实用功利的同时 ,更关注商品的审美效用。产品的审美效用决定产品的消费效用。审美需求或审美动机通过经济活动作用于经济资源 ,影响经济运行方式、效率、效益等 ,最终影响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满足和企业利润的实现。审美动机对企业生产的导向作用 ,可以概括为审美导向生产理论。企业既可以把消费者的审美动机作为决策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 ,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产品来引导顾客的审美趣味 ,创造出新的审美时尚。审美动机可以从文化、亚文化、社会角色和个体人格四个基本的角度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