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依对唐五代词革新程度的不同 ,将整个北宋词坛划分为“传统的唐五代派”和“革新的宋词派”。前者以晏殊为开祖 ,主要承袭唐五代词风 ,创作着“虽小却好 ,虽好却小”而“堂庑特大”的小令 ,在晏几道之后几无嗣响。后者以柳永为代表 ,于小令外大量创制慢词 ,全方位地突破了唐五代词风 ,影响所及直到南宋。人称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考虑到柳永对宋词的贡献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他不但是“北宋倚声家初祖” ,更当得起是“有宋倚声家初祖  相似文献   

2.
胡可先  徐迈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85-90,108
在词的发展历史上,欧阳修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他在唐五代词发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无论是境界、内容还是形式,都开辟了两宋以后词史发展的风气。宋代联章鼓子词和慢词的写作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阳修词的影响。欧阳修用词表现自己的娱乐生活和真实情感,风格开阖变化,浑成热烈,以其特有的个性雄居于北宋词坛。  相似文献   

3.
<正> 词至两宋大盛,其标志之一,就是慢词的兴起和发展。慢词不同于以精炼含蓄为主的令词,最讲究曼衍铺叙。其铺叙之法,前人云一忌意脉散乱,宜一气融贯;二忌平铺直叙,宜顿挫矫变。综观慢词艺术在宋代词坛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历程,其顺序以柳永、周邦彦、吴文英为代表。本文拟就三家词的若干名篇,略探慢词艺术在宋代的发展轨迹。一、柳永:平叙见长,自然为归宋初词坛,一方面以晏、欧为首,专工令词,一方面则有柳永初兴慢词之风。其《乐章集》二百一十余首,慢词竟占三分之二以上,而且不少为其创制,堪称宋代慢词第一个杰出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是宋词大家。他继承“文以载道”的传统,突破词作仅供佐酒助兴的局限,扩展了词的题材。他的咏史词和不少赠答词均能联系现实,有感而发,开北宋末至南宋反映现实词的先河。他的即景抒情词,景物清新明晰,情致深澈隽永,实开东坡词风。他的爱情词,形象饱满,情深意挚,语言通俗,心理描绘细致,实开少游词风。欧阳修善于向民间词学习:民间俗曲《渔家傲》经他写作提倡,成为词人最喜爱的词牌之一;他还继承唐代民间词的传统,创作了不少长调慢词,在长调慢词的发展方面,其功不应埋没。  相似文献   

5.
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词坛 ,柳永是一个颇有特点的作家。他以不凡的创作实绩为词 (尤其是慢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城市新兴文化的铸造、传统文化的雕琢及其个性自觉 ,使柳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内涵丰富 ,风流自赏的才子词人、疏狂自傲的多情浪子、孤寂自伤的蹇运寒士等多重角色内涵统一于词人形象之中 ,具有独特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6.
琵琶是唐宋燕乐功能强大的乐器,也是与宋词演唱结合方式最多的乐器。它吸收中土琵琶进行自身改良,从胡乐进入中原俗乐系统,成为教坊使用率最高的乐器。或独奏,或伴奏,或重奏,或协奏,或迭奏,或起乐,琵琶与宋词的歌舞演唱交相碰撞,完美融合。北宋流行以琵琶为代表的弦乐器,节奏明快、促碎,故小令繁盛,及至南宋,管乐器盛行,曲调悠扬、啴缓,故慢词兴起。考察南北宋词风之变迁与转关,琵琶之用废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艳词”与“小词”、“本色”与“诗化”是北宋词学观的两对最主要的理论范畴 ,前一对范畴体现了北宋文人对词之体性与价值的误读 ,后一对范畴则是北宋中后期对词的本体误读的结果。北宋词学及其观念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许多问题归根结底导源于他们那种建构在误读的基础上的词学观 ,而此种词学观念的深层根源则是当时以复归的儒家文化为价值指向的士人人格与主体精神的冲突。对这种深层文化根源的追寻与观照对于准确把握北宋词和词学的发展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不仅反映了北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和特征,也体现了他们和巴蜀地域的密切关系。北宋文人以官员身份入蜀,在政治上富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文化上也具有较高的修养。巴蜀地域文化的特质,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形成其文学风格的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其影响力在读者的阅读中彰显,在读者的选择中延伸.本文统计宋金词学视野中有关宋词的传播接受资料,根据统计学原理,确认宋金时期的宋词经典名篇.数据显示,苏轼<念奴娇>、贺铸<青玉案>、秦观<千秋岁>等词影响广泛.名篇中入选与点评、唱和之间的反比存在态势,北宋经典的突出,传唱经典的失落彰显出大众读者和精英读者、时间、物质载体在经典化过程中的功能.名篇风格体制表现出文人化、典雅化的倾向,情感选择方面表现出大众化、世俗化倾向,这是尚雅尚韵的文化传统和尚享乐的时代气候共同参与宋词经典化进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河湟区域是宋夏战争中,北宋军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北宋在对河湟的经略中,非常重视笼络蕃族酋豪.因为,蕃族酋豪不仅影响着河湟唃厮啰政权的政治向背,而且也影响到北宋对河湟的民族政策的制定.可以说,北宋在不同时期对河湟的民族政策都有他们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11.
北宋庆历前后是中国学术转型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表现出来的经世致用、以人为本等学术思想以及求新求变的学术风气也自具特色.厘清"庆历学术"的时限、代表人物以及主要学术观点,不只对研究北宋学术发展史很有意义,尤其重要的是,深刻把握"庆历学术"的丰富内涵对研究当时的文学,特别是散文创作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3.
郭凌云 《云梦学刊》2007,28(1):120-123
自南宋起对北宋笔记的评价就显示出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在后世研究中北宋笔记也远不如当时的话本、史传等文体引人注目。这是因当时笔记评价标准往往与史学、小说相牵混所致。通过对北宋笔记与魏晋南北朝及唐代笔记的比较。可以发现北宋笔记是笔记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主旨、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南宋以至后世笔记创作的主要模式,对后世笔记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茶文化@刘朴兵$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河南安阳455002北宋;;中原地区;;茶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刘蔚 《社会科学》2012,(7):175-183
宋代田园诗词的创作都存在破体现象。北宋时期主要是词的破体,即把田园这一传统的诗歌题材引入词的创作领域,或化用诗歌的字句,或融其诗意,体式上也接近于齐言。苏轼完成了飞跃性的转变,其田园词在破体的基础上自有新创,语汇、句法和主题都对南宋田园诗产生重大影响。南宋时期,田园诗词的创作进入"以诗为词"和"以词为诗"的双向互动阶段,田园词诗化和田园诗词化的现象同时并存。辛弃疾的田园词继承了汉代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博采众家之长;诗词兼善者的田园词往往不可避免地接近其诗的面目腔调。而南宋劝农类的田园诗则全盘接受苏轼词的影响,更为普泛的现象是田园诗沾染上了些许词的格调韵味。宋代田园诗词的破体是良性的。经过破体,诗词互相借镜,相资为用,都取得了不俗成就,共同推动了田园题材在宋代的新的繁兴。  相似文献   

16.
对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期间的乐府制度、音乐理论、民间音乐等与词乐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源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从研究的角度理清唐宋词与音乐演进发展的脉络,说明音乐对词的特性及词体演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由于陇东地区处于北宋王朝和西夏政权交错的地区,因此,陇东地区受到了北宋王朝的重视。作为边疆地区,宋政府不仅派得力大员驻防,而且大规模修建城池。由于军事上的需要,是陇东地区小城镇大规模兴起的主要原因,故而,许多城镇因军事意义的消失而被废弃。北宋时期,陇东地区的小城镇具有军事、商业、行政管理、教育教化、居住等多个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家族诗人群体活动对于东晋南朝诗学的作用和意义,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这一特定时期诗学的发展规律.认为诗歌创作从东晋玄言诗、晋宋山水诗,到齐梁永明体、宫体诗的嬗变,和南渡家族诗人群体自然山水美的发现、才华的竞赛、追求诗歌的审美娱乐作用的精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9.
祁琛云 《兰州学刊》2007,(2):165-166,196
北宋前期形成了严密的奏狱复审制度,凡是地方司法机构不能判决的疑难案件均要上奏朝廷复审,奏狱一般要经过中央司法机构的复审、皇帝敕决、宰相审阅和百官集议等过程.这种严密而复杂的司法复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司法体制的成熟.  相似文献   

20.
宋代宫廷是宋词创作、传播的独特文化空间,宋代宫廷词创作是不容忽视的文学文化现象。在具有多重特征的宫廷文化的强力制约和影响下,宫廷对词曲创作有着双重审美态度,对词曲的文化功能具有多重需求,宫廷文化背景下的宋代宫廷词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