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在男权文化专制的社会中,女性不论其出生、身份和品貌才华,始终处于被男性赏玩、奴役、异化的卑微地位。文章从初唐的宫体诗、盛唐和中唐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晚唐花间词的代表作家作品入手,分析了玩偶型、受伤型、美人型三类女性形象,并阐释了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及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激发了学术界对约翰·斯坦贝克作品中女性形象阐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关注文本的不同、关注方式的不同,不同的研究者对斯坦贝克笔下女性形象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分歧,对作家、作品的认识也截然相反,有的认为斯坦贝克是一个男权至上主义作家、他缔造的是一个女性缺场的世界,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提倡男女平等的具有时代意识的男性作家.对过去半个世纪来国外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能够为未来国内全面深入开展斯坦贝克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在男权文化专制的社会中,女性不论其出生、身份和品貌才华,始终处于被男性赏玩、奴役、异化的卑微地位。文章从初唐的宫体诗、盛唐和中唐的现实主义诗歌以及晚唐花间词的代表作家作品人手,分析了玩偶型、受伤型、美人型三类女性形象,并阐释了女性形象的审美变化及其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塑造了玛丽·特纳这一备受父权制社会压抑与束缚并最终走向疯狂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忽视、被压制的"他者"地位,并指明了成为独立女性是当代社会中仍处在弱势地位女性群体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被排除在主流话语权之外的,虽然在中国古代婚恋戏曲中女性是绝对的主角,但其实她们是男性作家笔下的"他者"。从第一女性配角的角色功能设置来看,她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男性的心理需求和思维方式来塑造的,是男性作家对女性带有男权色彩的一种隐性的塑造,是"男权中心"的思维承载。  相似文献   

6.
"天使"与"妖妇"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作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娜塔莎和艾伦这一组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期待、仇恨、恐惧和丑化,是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7.
从《诗经》中对女性形貌描写看,女性审美形象大致可分为"硕女"、"静女""游女"三类,分别包含了健美、柔美和飘缈三类。"硕女"形象即既高大又健壮的女性,这既是商族和周族史诗对女性祖先的赞美,反映了早期先民的生命意识,也是农业社会初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反映;"静女"这种看似对女性所作的纯审美观照,显现了进入男权社会后男性审美对女性的期待;"游女"这类女性审美形象多出自神话传说,依然可看作是对女性享有崇高地位时期的追忆和向往。女性审美形象的变化,一方面显现了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显现了父权制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18世纪英国女作家范尼·伯尼在其作品《伊芙琳那》中关注女性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他者”的生存困境与悖论,以深刻的历史意识洞察了社会边缘群体历经的不平现实,用边缘的声音质疑了男权话语主宰的社会秩序及其蕴涵的意识形态.同时,以情感主义美德作为女性的文化武器,曲折表达了伯尼及其女主人公们建构女性主体地位,消解男性中心权威的政治意向.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从题材的选择、书写方式、男女形象的塑造探析了毕飞宇关于女性意识的小说文本特点,可见,由于作家身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文化中,作家书写的女性意识所采用的话语模式,是一套纯粹的男权话语模式.作家描述的男女关系模式仍然是不平等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依然是主体与客体、中心与边缘、主流与支流、重要与次要的模式.他的书写显得那么保守和顽固,对女性的压抑、禁锢是他在维护男权中心文化道路上不得不走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体悟、思考和关注。从早期商州文学中的传统农村女性的形象,到《废都》中的世俗化的欲女形象,到《高老庄》中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理想型女性形象,在这个嬗变过程中,贾平凹努力追求抒写女性的本真生存状态。但是贾平凹始终无法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致使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无一避免地打上男权思想的烙印。所以这些女性形象只是男权思想的产物,是贾平凹审美理想的再现,而非女性的本真形象。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因其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历来被作为一个典型的男权主义作家看待.相当数量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歧视女性,具有"厌女症".本文从文本入手,以历史观点剖析海明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指出海明威是一位具有双性视角和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天使”与“妖妇”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作家笔下经常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塑造了娜塔莎和艾伦这一组相互对立的人物形象。这两种形象都体现了男权社会的男性们对女性的期待、仇恨、恐惧和丑化,是不真实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女性的男权中心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14.
《蛇》收录于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集《长谷》中,在其创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但斯坦贝克笔下的女性始终没有得到评论界应有的关注。从女性批评的视角对《蛇》进行解读,就会发现,小说体现了斯坦贝克对女性他者性的诠释:传统的文化机制把女性置于与男性相对的他者的位置上,女性受压迫,被边缘化。小说蕴含着斯坦贝克对男性和女性文化构建的深刻见解,揭露了男性统治秩序的不堪一击,同时也暗示着:女性可以成为一种取代男性价值体系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以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亨利·劳森的代表作之一《赶牲畜人的妻子》为分析对象,对丛林文化中特有的丛林女性这一特殊的角色形象,从其诞生的环境与社会土壤、与男权主义社会的抗争、对"丛林"所象征的困顿的妥协与坚持的矛盾统一以及丛林女性特有的表达情感的方式等多个方面对其所象征的各方面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与探究。结论是"丛林"既可说是影响女主人公心境的主体,也可说是女主人公的心境在现实中的投影,主人公没能脱离丛林,但也没完全妥协于丛林,而是尽自己所能反抗这种境遇,表现出了勇于对抗男权社会、虽妥协于丛林但不屈服以及以沉默传达热情的丛林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漫评人生》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类:贵贱两级的世俗女性,象征善恶的神化女性以及臆想中既完美又有缺憾的理想女性。整体来说,书中对于三类女性都抱有偏见和忌惮,其主要根源来自天主教父权制思想的熏陶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巴塔萨尔·格拉西安特殊的经历注定了他的女性观有其主观性,但反过来透过他的作品我们又能客观地看到17世纪西班牙社会真实的女性形象,她们用自己的成就改写着男性作家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作家路遥对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小说在展现广阔社会生活面貌和塑造男性人物的同时,也描写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或依附、或徘徊、或独立,演绎着各自平凡而又精彩的人生。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在男权社会笼罩下的女性观,及其悲喜交加的命运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美国19世纪女性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小说《黄色墙纸》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雷雨》都塑造了遭到父权制家庭残酷压制的“疯女人”形象——“我”与蘩漪。作品中两个“疯女人”不约而同地以疯癫的形式反抗男权中心话语体系,宣讲了在这个“他者”社会中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遗憾的是她们最终都没有突破男性自我的“他者”界定。  相似文献   

19.
古代文学"桃花+女人"题材作品涉及不同阶层、际遇的众多女性,按生命状态与形象特色,可大致分为壮实农妇、感伤少女、薄命红颜、刚强义女四类。这些形象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寄予了作家们对女性的审美理想与欲望感情,具有文学和社会学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展现了为传统男权所压迫的中国传统女性、为美国霸权文化所压迫的二代华裔移民女性和作者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三类人物的命运,在男性话语和欧美话语双重压迫下以"错位的自我"进行妥协与让步,最终自我建构了理想的美国华裔女性的女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