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少数民族服饰的变化,呼吁建立活性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机制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实现多元服饰文化共存,保持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和云南旅游大省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大学玉时阶教授的新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民族出版社出版),是国内外第一本全面系统研究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理论专著。全书共分10章,有32万字,近400幅彩色照片。作者对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濒临消失  相似文献   

3.
玉时阶教授新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图文并茂,资料详实、编织得当,并鞭辟入里地阐释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丰富内涵,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的意见,对保护与传承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民族识别和民族研究中的重要的依据和应该予以重点研究的对象,然而由于保护不够,失传和外流现象日益增多。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挖掘、征集、整理、保护等工作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健全的保护措施,使千百年来沉积的文化得以传承、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的多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服饰表现形式和服饰审美所蕴涵的文化所指两方面, 对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审美的多元特征进行剖析, 从中可见少数民族服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主要因为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环境以及民族的心理素质及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等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6.
玉时阶教授的《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民族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视角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是一本具有学术深度的力作,对如何保护与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民族服饰考察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特点,介绍了云南、贵州、湖南三省的少数民族服饰特点,重点就云南、贵州、湖南三省民族服饰考察路线进行了优化,并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概念之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加以论述,探讨人与自然的四种关系,根据《中国妇女》(英文月刊)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材料进行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着的是自然的色彩,表的是中华民族的情愫,体现的是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华。本文说明服饰对外传播不是停留在绚丽服饰的浅层次上,而是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在对外交流中,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自然性与西方的神性可以交融互补。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对外传播对全球性对话和中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向市场化的基础上,借鉴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审美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湘西苗族服饰的款式特点,并根据当前我国及世界高端服装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动态结合湘西服饰的特点以高端定做的市场进一步提出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题材工笔画是指以表现特定的少数民族人物及其所处民族的风土人情、生活背景为画面主题,反映出画家所追寻的朴实、原始等审美情趣和艺术理念的工笔画作品.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之间产生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工笔画在艺术语言上独有的精致细腻、严谨写实的造型手段,为表达绚丽而多彩的民族服饰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土壤.金银饰品是少数民族服饰中一个重要元素,在创作过程中工笔画家在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性及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反复尝试,最终确定出具体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从而为整体画面找到适合自身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1.
汉代深衣有其特殊的礼教色彩和实用、装饰功用。服饰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汉代深衣对后代的服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民居建筑因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及拥有的文化价值 ,至今仍熠熠生辉。它通过结构组合、色彩运用、装饰等建筑语言表达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景象。同时 ,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物质和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丰富而深邃,蕴含着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哲学伦理思想,在世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群体组合,以及在外观上呈现出的大屋顶、建筑装饰、色彩运用等特色,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实用价值及审美价值,而且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4.
文化心理是人类社会现象中一个重要层面,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去实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他们的文化心理必然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如果这一主观因素符合时代要求,那么它将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否则就起阻碍作用。因此,随着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必然转型。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型就是价值观念结构关系的转型、政治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价值观念的变化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境伦理观念的作用,少数民族对自然界充满信仰、崇拜、畏惧、感恩等神圣心理,有效地维护了人与自然在原始状态下的和谐,但也使得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摆脱不了"攫取型经济"的落后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环境伦理观念陷入了困境,引发出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指企业管理理论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理论、思想,它应该包括三个要素:企业的伦理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质是协调各种关系.企业的伦理管理是理论基础,企业文化是发展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义务基础.  相似文献   

17.
民族教育中,人本德育的核心是如何在与外族的世界性交往中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文化竞争力,使少数民族青年学生在立足于本土化植根的基础上,通过保全自身传统德育内在规定性,促进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与德育价值取向上的引领性。在民族教育中,德育理念人本化是人本德育价值取向的本质要求,德育内涵人格化是人本德育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德育方式人性化是人本德育价值取向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周秦伦理文化的内涵、核心和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周秦”,还是“周秦伦理文化”的概念,都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在广义上,不仅有观念形态和行为形态的伦理文化,而且有制度形态和器物形态的伦理文化。周人创造的伦理文化以道义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秦人创造的伦理文化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研究周秦伦理文化,对认识道德价值和树立正确义利观;对治国理政和管理;对认识人性本质和构建和谐社会;对科学对待传统行政文化;对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等,都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构建网络德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网络对大学德育冲击的基础上 ,提出网络德育概念、形式和特点。指出构建网络德育体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 ,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提出了网络德育实践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华夏文化中有关服饰的独创性传统,通过文献分析法,对历史时期的服饰外形、设计理念、社会功能等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人将服饰文化归源于黄帝,这是中华民族重祖法古的文化特色;中国历代都有《舆服制》《车服志》等法律规章来规范社会不同人群的衣着,等级管理制度注重突出社会价值,服饰代表身份地位是中国衣冠之治的传统;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是承载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服饰是国家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装穿戴进行社会管理,维护等级秩序是衣冠之治的内容;古代帝王的衣着要处处表现信奉的伦理教化,官员们用冠服表达职业理念和道德崇尚,衣衫在质料、色彩、款式、花纹等方面赋以天道、伦理、身份地位、品行情操等诸多涵义,服此服而思其理是衣冠之治的道德教化功能;孙中山创制的中山装注重卫生、方便、经济等理念,结束了传统的衣冠之治观念,应该成为汉服运动中关注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