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赤德松赞统治时期(公元798年-815年)是吐蕃留下石刻碑文最多的时期.赤德松赞的统治上承赤松德赞和牟尼赞普,下启赤祖德赞和郎达玛,在藏传佛教“前弘期”发展史上是一关键时期.但据赤德松赞时期的石刻碑铭分析,此一时期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佛教“前宏期”和“后宏期”,系专指佛教在藏族地区传播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而言。“前宏期”指公元七世纪初叶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溃以前期间的佛教(即由佛教在吐蕃本部初传,几经周折,到吐蕃赞普达玛灭佛);“后宏期”一般指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再兴时期,史家一般认为从公元978年伊始。“前宏”和“后宏”的提  相似文献   

3.
墀松德赞是藏族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赞普,在许多藏文史籍中均称其为松赞干布之后吐蕃政权的“第二名王”。实际上,这些评价多半是出于墀松德赞倡行佛教事业的“功绩”。我们从墀松德赞时的内外政策和吐蕃的社会状况来看,在他统治的四十三年间(755年至797年),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吐蕃奴隶制的统治制度,加重了对本部和属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而且对外扩张战争进一步升级,从而使吐蕃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剧,使唐朝的河西、陇右、剑南等地长期处于战乱和吐蕃奴隶主阶级的掠夺和控制之下。因此,墀松德赞时期是吐蕃政权以及整个吐蕃奴隶制社会由强盛走上衰落的过渡时期,对藏族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特蕃"考     
“特蕃”是敦煌文书对公元9~10世纪间吐蕃在河西及陇右地区的统治结束后的百余年的一个时代的专称。公元9世纪中期至10世纪后期,以敦煌为中心的陇右地区广泛使用吐蕃文,吐蕃赞普形象重新在敦煌石窟大量出现,说明吐蕃文化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和渗透、当时的统治者们对吐蕃影响的利用,以及吐蕃对中华民族社会进步发展的贡献都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整个吐蕃时期,吐蕃和唐朝一直保持着频繁的使者往来。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蕃遣使入唐,唐太宗随之遣冯德遐赴藏抚慰,唐蕃之间长达200多年的官方交往由此开启。唐蕃首次遣使往来是在赞普弃宗弄赞平息部落叛离,于633年迁都逻些后,内部局势稳定,积极向外拓展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为文成公主入藏作了积极的铺垫,为此后藏汉两族人民之间更进一步地频繁往来,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吴斌 《新天地》2011,(11):367-368
自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一公元前500)证明了“勾股定理”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大数学家(如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约前427至前347)、丢番图(Diophantus,约公元246年至330年)、中国的刘徽、法国的费玛(Pierre de Fermat公元1601年至1665年)、迪卡尔(Descartes,Rene))还是数以万计的数学爱好者,历经了2500多年的时间,都在不懈的研究“勾股定理”的正整数解(即“勾股数组”)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7.
公元228年蜀汉诸葛亮军向祁山,魏国天水太守马遵怀疑“维等有异心”,于是姜维被迫归汉。诸葛亮即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随军北伐曹魏。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殁,后主遵亮嘱托,“擢维为辅汉将军”。及至公元253年蒋琬、赞祎相继谢世,姜维进位大将军,执掌前方军权,开始大规模伐魏。至263年,司马昭率师大举伐蜀,谯周惑动后主,“面缚含壁,而归魏国”。姜维在国亡主辱之际,诈降曹军,策反钟  相似文献   

8.
一、蒙古军入藏前西藏地区态势 西藏,古称吐蕃或土蕃。吐蕃是藏族人在今西藏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奴隶制政权,公元9世纪时。吐蕃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导致吐蕃政权的崩溃。吐蕃地区的统治者们为争权夺利不断混战,使得吐蕃地区“种族分散,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十家,无复统一矣。”“大政权与小政权,众多部与微弱部,金技与玉叶,肉食者与谷食者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吐蕃地区进入各自称王,各霸一方的分裂时期。  相似文献   

9.
在西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诸如十三岁登位并进而统一吐蕃的松赞干布,在文治武功上成就显赫的赤松德赞,在完成西藏与祖国统一大业中作出卓越贡献的八思巴,以及公元一六四二年,凭借蒙古人固始汗的武力,建立起噶丹颇章政权[注]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等等。  相似文献   

10.
公元四○年(即东汉光武帝文刘秀建武十六年),在东汉交趾郡麊泠县(按:现今越南境内安浪县、永富县一带)境内,发生了一次麊泠部落女贵族征侧起兵事件。据说,征侧攻城略地,自立为王,声势浩大。公元四二年(即建武十八年),  相似文献   

11.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段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节奏和韵律则反映为“形美”和“音美”,作为前提和手段为实现“意美”服务。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是一体的,形式成为诗歌话语的内容并作为手段为意义服务,使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和语义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推到拉的嬗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我国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本身的推力,也有城镇的拉力.根据一手调查资料,从农户行为的微观角度对该问题的实证分析表明:2000年到2004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因逐渐从原来被动地依靠农村推力嬗变到主动地依靠城镇拉力.本研究同时表明,加强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影响,性别、家庭收入水平、区位等因素的差异也对农民工进城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高级的社会形态要比较低级的社会形态更具有现实的公正性。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公正是机会的公正。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正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和有效的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必须相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必须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必须注意“两个转变” ,认真研究反面教材 ,汲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修辞形式等同和功能等值的一致性,修辞是手段,是形式;功能是修辞产生的结果或达到的目的,是内容的总合。本文试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要点、方法论、理论基础和关联理论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贝尔纳从大科学视角透视科学自由,指出:科学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和应用自由三层,实现科学自由要通过科学家个体、科学组织和政府三个方面努力,科学自由是科学计划的目的和内容,科学计划是科学自由的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大管理科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全新的管理概念——管要讲理(Managing According to Reason,简称MR)。管是指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理是指被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管理新概念是管和理两大要素的集成。新的管理(MR)科学研究对象是管和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新的管理(MR)科学是传统的管理学和哲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大集成。笔者认为,管要依靠权力,理要依靠科学,新的管理(MR)是权力和科学两大要素的集成,权力是管理(MR)的保证,科学是管理(MR)的根据,两者不能缺一,21世纪是新的管理(MR)世纪。  相似文献   

18.
论“视觉时代”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媒体“读图时代”和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影像时代”的来临,诠释了正在进行的文化的“视觉转向”——由“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变。文化生存的基本形态由文字的阅读转向形象的观看,引起了文化精英的普遍忧虑。文章认为,形象的兴起并不必然地带来理性文化的危机,因为形象同样可以达成对事物的深层认知,形象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往深处看,语言的衰退也并不就是受形象挤压的结果,文化的审美化才是“视觉时代”必然来临的深层原因,而文化的审美化又是植根于文化个体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背景之中的。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是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载体,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高校实际出发,提出要用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新方法占领网络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古诗词翻译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可译性 ,并对如何把古诗词中的“意美”、“音美”在翻译中再现出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举例分析 ,显现不同译文的特点 ,指出中国古诗词并非不可译 ,古诗词的“意美”、“音美”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