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词语创造的方法、特点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修辞、语音等层面看,新词语的创造方法主要有5种:语法造词法、修辞造词法、简称造词法、借音造词法和激活旧词法。新词新义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2.
新词语每年都会呈现出新的特点,以2008年产生的新词语为例,对词语构成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出新词语的四个特点:一是新成语崭露头角,二是旧词新义明显增多,三是类推仿造出现新格式,四是词语表现形式多样化。其中的每一个特点都有可能演变为新词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词汇通过不断地吸收外来词语、移入方言、运用网络词汇、旧词赋新义以及词语的移用等途径,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际需要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了不便.因此,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遵循适当的原则对新词语的发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新词语的色彩意义具有齐整性、叠加性、多元性等鲜明的特点,这是与现代汉语的其他阶段相区别的特征.之所以如此,除伴随新词新义自然滋生之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交际主体对色彩丰富性的一种内在追求.这具体表现在新词语的创造、新义项的产生、同义词语的形成等各个方面.同时.由于新词语的高频及广泛应用,部分色彩意义尤其是外围色彩发生一定的变化,出现淡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新词语是指在一定时期出现的,形式、意义、用法三方面中至少有一个方面是新的,用来交际的词或短语。新词语与词汇体系中的既有词语处于动态的转化过程之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行业词语与新词语的交融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新词语与流行语的区别是使用频率的高低、使用地域的广泛程度等。汉语新词语是汉语词汇体系的一部分,是汉语词汇体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期以来,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成绩斐然,但是,对某些问题仍存在较大分歧。比如新词语与旧词新义的区分问题,修辞手法产生的新词语的界限问题等,本文试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词汇是语言中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社会政治、经济和生活的变化,许多新词新语应运而生.试图从讨论科技新词语的构词方式入手,对英汉科技新词语的构词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探析英汉两种语言科技词语发展变化的大同小异,即既有明显共性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词语的理据性解释了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按照Ullmann的理据分类,英汉新词语的理据性在拟声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三个方面存在着异同之处。根据英汉语言结构特点和构成新词的方式,汉语词汇的理据性大于英语词汇的理据性,并且汉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加强,而英语新词语的理据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汉语涌现了大量的新词语.从语言学的角度用共时描写的方法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模式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句法构词、形态构词、旧词新义、修辞构词、缩略构词和数字字母构词等,然后对这些新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维吾尔语词汇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语。文章根据这些变化。主要分析和归纳了现代维语新词语产生的造词、挖掘、借词等渠道及其仿造性、形象性、单一性、生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词汇化是形成方言词的一种重要途径,明清山东方言里就有不少词汇化而来的方言词。通过对文献中这类方言词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方言词由共同语里的短语结构、句法结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  相似文献   

12.
新词是词汇研究的重要部分。新词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此新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概念整合的主要思想,并对近年出现的英语新词进行解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新词进行考察,表明新构词与新义词的意义构建都是认知的结果,为英语新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从"谴责小说"看文学研究的亟待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命,也决定了"谴责小说"一类概念的历史暂定性.五四对传统形式文学的批评,目的是创造新形式,并不负责为将来的批评提供固定的结论.因此,超越前人和历史,是当今文学研究能否有实质进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解缙“文毅”这个谥号的赠授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成化说”、“万历说”二说。但是,目前各种关于解缙谥号赠授时间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1644—1645)追赠的。清初文人编写的《明史稿》和《明史》中均未提及解缙之谥号,解缙“文毅”谥号获得清代官方认可大抵是康熙后期以后的事情。从解缙一生行事来看,“文毅”之号,其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5.
明末董斯张的神魔小说《西游补》,成功地运用了从绘画中借过来的"背景"作为文学的运文技法。在《史记》里的秦始皇,是按照巨人尺寸塑的悲剧英雄,是一位特殊的皇帝,是半人半神的两栖角色。作为小说的背景色,《西游补》以秦始皇的"驱山铎"为线索演绎故事,其蕴含的深沉悲剧意义笼罩着整个青青世界,小说偏冷的色调又加重了秦始皇阴郁的背景气氛,达到文约意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表示引进交付、传递的对象或受益者的与格介词,广州话中的“过”至晚于明末清初便已经出现,在明末至清末的几百年间.“过”的使用一直保持着优势地位,而“畀”作为与格介词的用法直到清末时期仍然相对少见。与格介词“畀”自产生起就处于与“过”竞争的变异状态。自民国中后期开始,广州话的与格介词“过”便呈现出被“畀”取代的趋势。“过”和“畀”的变异既是语言自身演变规律的体现,也是语言运用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诗有“诗史”之称,《梅村词》也表现出时代风会与个人遭际的影响,以其《满江红》词表现最突出,可称词史。明清易代之际的大背景促成了吴伟业词风的变化,也促成了时代词风的变化,即由软媚柔婉到慷慨悲凉。由媚而雅是明清之际词学转变大势,直接影响到清词的品格,开启清词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8.
“脖子语义场”主导词在近代汉语阶段发生了演变,唐末至明前期脖子语义场的主导词是“颈”和“项”,明末开始发生分化,明清以后北方官话区中“脖”是主导词,而南方官话区主导词则是“颈”,这种两分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了现代汉语方言中。  相似文献   

19.
明清戏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明初至明中叶的戏价多保持在每出一二两银子的水平,其中若有赏银也一般是在雇价外再额外赏予一二两银。但从明代后期开始,戏价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是“上班”动辄十几两银的雇价和丰厚的赏银,一方面是普通戏班二三两银的戏价。而在清代,这种巨大的差距就不再明显,戏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几两向十几两银慢慢提高。戏价的变化实际上影响着戏曲的发展,厘清这一问题无疑将对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状况有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焦竑是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其史学著作《国朝献征录》,篇幅巨大,内容宏富,收录人物众多,对于明代史事和人物的研究,对于清修《明史》的考订、补充,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但由于清初的文化政策、《明史》的独尊地位以及四库馆臣的诋毁,《国朝献征录》流传很少,致使学人不能很好地认识和利用这部著作的学术成果和其独特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