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探讨活性氧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妇女,测定其骨密度, 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及正常组各30例。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各组之间的MDA、SOD的不同,分析MDA、SOD与BMD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的血清 MDA水平较正常组高而SOD含量降低,骨质疏松组的MDA和SOD亦较骨量减少组升高和降低(P<0.01);MDA与BMD呈负相关(r=-0.799,P<0.01),SOD与 BMD呈正相关(r=0.860,P<0.01)。结论活性氧增多可导致骨密度下降,活性氧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骨密度及IL-6、TNF—α的影响。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中药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制备各组大鼠腰椎石蜡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实验鼠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S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补肾益骨方可明显升高BMD.降低TRACP5b、IL-6和TNF—d含量,明显改善大鼠腰椎骨组织形态学。结论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TRACPSb、IL-6和TNF—α明显升高。补肾益骨方可以明显降低上述血清学指标,同时明显改善大鼠腰椎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进-步从分子细胞水平证实该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对高半胱氨酸血症(HH)大鼠血脂、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为运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高蛋氨酸组(M)、运动组(T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M组和T组给予含蛋氨酸为3%高蛋氨酸饲料,同时T组每日进行90 min的无负重游泳运动,C组给予普通颗粒饲料,饲养和训练共8周。8周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MDA含量、血浆SOD活性;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M组血浆Hcy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T组血浆Hcy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TG、TC、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SOD活性显著性升高(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丹东地区满族不同年龄组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了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于2010年9月~12月对732例满族健康人群检测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远端骨密度,每10岁为一组,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填写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 满族男性BMD在30~39岁达骨峰值,0.619±0.059(g/cm2),女性在40~49岁达骨峰值,0.527±0.068(g/cm2),之后BMD开始下降.50岁后骨量减少的总体发生率男女比较无差异(P>0.05).但70岁以上女性的OP发病率较同年龄组男性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男性OP的发生与年龄、长期素食正相关,与体重、经常饮牛奶负相关,而女性OP的发生仅与年龄正相关.结论 通过对丹东地区满族人群骨密度的调查有助于建立丹东地区满族人群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提供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医不同治法对糖皮质激素诱导骨质疏松症大鼠骨密度、骨骼肌Ca2+-Mg2+-ATP酶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模空组)、补肾中药组、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组6个组.用地塞米松肌注造模.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骨骼肌Ca2+-Mg2+-ATP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空组大鼠离体股骨上1/3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股骨上1/3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补肾中药组升高程度最为显著(P<0.01),其余各治疗组骨密度较模空组升高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ATP酶显著降低(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ATP酶均明显升高(P<0.01);补肾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Mg2+-ATP酶升高最为明显,明显高于骨疏康组、活血组、健脾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活血组大鼠骨骼肌的Ca2+-Mg2+-ATP酶升高程度最低,与补肾组、健脾组、骨疏康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健脾组和骨疏康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但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健脾方法对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和Ca2+-Mg2+-ATP酶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灸足三里穴对训练后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大负荷训练后红细胞过氧化损伤的影响.以强化训练的武术运动员为观察对象,检测实验前后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1)治疗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红细胞SOD升高(P<0.05),MDA显著下降(P<0.01).(2)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红细胞MDA升高.(3)实验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红细胞SOD、MD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证实针灸足三里穴能减轻大负荷训练后运动员红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外周血雌激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春季参加中一东北国际医院健康体检的老年绝经后女性217例,入选对象按有无骨质疏松症(OP)分为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105例)和对照组(无骨质疏松症者,112例),入组者均接受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指标检测,包括雌二醇(E_2)、骨碱性磷酸酶(BA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组外周血BAP、TNFα、IL-1和IL-6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E_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存在着明确的外周血雌激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7316例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情况。对象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健康体检中心测骨密度的健康体检人群7316例。分为青年组:30~45岁,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以上。方法采用美国迈尔思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的骨密度检测系统,应用数字式放射吸收测量法(RA)来估计非惯用手第二、第三、第四手指中节指骨的相对骨矿物质密度(BMD),计算出T值和Z值。技术参数一致性误差标准示值≤±0.05。结果 1男性4010(54.8%)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7.2%,24.1%,8.7%,女性3316(45.2%)例,其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65.2%,17.6%,17.2%。骨质异常在男女间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女性骨质疏松比例明显高于男性。2青年838(11.4%)例,中年5676(77.6%)例,老年802(11.0%)例。青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6%,23.3%,5.1%,中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71.0%,19.8%,9.2%,老年人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分别占27.3%,28.3%,44.4%,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骨质异常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3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明显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男性,骨质疏松在女性老年组的比例是其在男性组的2.7倍。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有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青年、中年、健康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中血清中含量改变,探讨其增龄性变化及在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单盲法收集太和医院干部病房健康青年、中年、无骨质疏松组老年人及存在骨质疏松老年人血清标本各20份(各组均以骨密度测定结果作为入组标准),收集所有标本电解质(主要为钙、磷值)、骨密度值,并进行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所有标本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青中年组电解质中钙、磷值均正常范围,老年组两组中钙、磷值波动较大,有正常范围亦有明显偏低者,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性。在Westernblot实验中,骨桥蛋白在健康老年组和患病老年组中呈阳性表达,而在青中年组呈阴性,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骨桥蛋白在老年组和骨质疏松老年组之间的表达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组较青中年组中骨桥蛋白量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存在增龄性变化。骨桥蛋白含量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中明显增高,提示骨桥蛋白在人体老化后含量增高,并对骨质代谢造成影响,进而存在某种正向反馈机制,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诱发的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氧化应激态的影响。方法选用16w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12只,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组和阴性对照组(SHR组),每组6只。另选同周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给药6w后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IIIP)、Ⅳ型前胶原(PIVP)、透明质酸透射(HA)、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同时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活性氧(ROS)水平、超氧化酶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给药6w后,缬沙坦组血清PIIIP、PIVP、HA含量、心肌羟脯氨酸和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SHR组(P<0.01);电镜显示缬沙坦组心肌与SHR组比较,肌原纤维较清晰,排列整齐,横纹清楚,间质胶原纤维无明显增生;缬沙坦组血清和心肌组织SOD活力明显高于SHR组,而ROS水平、MDA含量明显低于SHR组(P<0.01)。结论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诱发的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其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老年男性中不同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治及骨折预测提供帮助.方法用美国Lunar公司DPX-L型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定仪(DEXA),对512例年龄大于60岁老年男性腰椎前后位及髋部的BMD进行测定,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髋部及腰椎各部位的BMD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下降趋势,但在65岁~89岁之间的L2、L3、L4、L2-4出现BMD略微上升.各组腰椎BMD值高于髋部BM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指导诊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及预测骨折过程中,髋部BMD的测定优于腰椎BMD的测定.而Wards三角的BMD值最有意义,可较早地反映骨量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12.
观察肉苁蓉活性成分对大鼠大负荷训练导致的骨骼肌自由基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SC)组、运动对照(TC)组、运动十肉苁蓉(Tcd)组和运动十红景天(TH)组,TC组、Tcd组和TH组采用跑台大负荷训练模型进行训练,第4周末所有组进行跑台力竭运动,运动力竭后即刻处死取大鼠腓肠肌,并进行力竭运动时间、腓肠肌丙二醛(MDA)和超氧歧化酶(SOD)测试.力竭运动后,Tcd组的SOD活性极显著高于SC组和TC组(P<0.01),而MDA含量显著低于SC组和TC组,Tcd组和TH组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SC组比,TC组SOD活性高(P<0.05);Tcd组和TH组可以有效提高力竭运动时间(P<0.01).肉苁蓉活性成分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利于力竭运动导致机体组织大量积累的自由基的清除,防止组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盐酸贝那普利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H/R组)、盐酸贝那普利组(B组)及缺氧复氧损伤+盐酸贝那普利组(H/R+B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相关软件分析。检测四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H/R组LDH、MDA、SOD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组和B组;H/R+B组LDH、MDA、SOD水平及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H/R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体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可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盐酸贝那普利可明显抑制这种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针菇多糖对衰老小鼠脾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金针菇多糖的抗衰老机制.方法 ICR小鼠6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组,金针菇多糖( FVP )低、中、高剂量组.实验动物喂饲6周,处死小鼠,取脾组织,计算小鼠脾脏指数;测量脾脏抗氧化指标MDA,SOD,GSH-Px.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针菇多糖组脾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GSH-Px和SOD活性显著上升(P<0.05).结论金针菇多糖可使衰老小鼠脾脏产生抗氧化作用,可能是金针菇多糖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壳寡糖对运动小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壳寡糖对运动小鼠血浆和骨骼肌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4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壳寡糖组.运动组和壳寡糖组进行4周的爬杆训练,最后一次进行力竭爬杆后采用心脏取血,肝素抗凝,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后肢骨骼肌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实验4周后,壳寡糖组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1),血浆和骨骼肌SOD活性均高于运动组(P<0.01),而MDA显著低于运动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小鼠服用壳寡糖具有抗疲劳作用,减轻自由基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L-13在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槐杞黄对于哮喘大鼠IL-13表达的可能影响及与布地奈德的共同作用?方法:选择 10例哮喘缓解期儿童 (哮喘组)及10例健康儿童 (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试两组儿童初诊时肺功能,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两组儿童血清 IL-13的水平?取50只4~6周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槐杞黄组?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组?用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及激发共持续6周,建立哮喘模型?通过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应用ELISA检测及比较各组大鼠之间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血清中IL-13浓度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儿童比较,哮喘组儿童初诊时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及呼气峰流速占预测值百分比均升高,血清IL-13水平升高(P < 0.05)?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气道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柱状细胞增生?气管壁增厚;对照组则无上述表现;相比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槐杞黄组?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组大鼠不同程度减轻(P < 0.05)?模型组BALF及血清中IL-13的浓度增加(P < 0.05)?相较于模型组,布地奈德组?槐杞黄组?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组大鼠BALF及血清IL-13浓度有不同程度降低(P < 0.05),且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组变化比布地奈德组更明显(P < 0.05)? 结论:在OVA诱导的大鼠哮喘模型中,使用布地奈德?槐杞黄或是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治疗可以不同程度改善气道IL-13分泌,因而可能改善气道炎症?布地奈德联合槐杞黄治疗可能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2日龄雏鸡被鸡白痢沙门氏杆菌人工感染后,分别剖取其法氏囊、脾脏、心脏、肝脏和肾脏并测定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表明:攻毒组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除心脏外,其余被测器官均呈显著下降;GSHPx活性在各被测器官中均呈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