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用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广西土地资源面临耕地资源数量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资源生态功能变弱,耕地质量及产出下降;城市土地空间结构失衡;城市用地供需矛盾加剧;土地产权变动加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等问题。因此,广西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安全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生态功能;科学规划结合市场机制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保障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2.
广西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来看,目前广西城市化发展中的土地利用存在以下问题: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均占地面积偏大,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城市土地空间结构失衡;土地收益分配欠公允。因此,为实现城市化发展中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广西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科学规划,结合市场机制优化土地配置;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区域内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优化土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邹南昌 《南方论刊》2009,(8):28-28,38
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是人们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生活载体和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社会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西县域耕地资源变化态势与粮食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广西县域耕地资源动态变化情况,构建县域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粮食安全系数法对广西各县进行粮食安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广西大部分县处于粮食安全状态。针对各安全区的分级特征,提出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做好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对策,以实现县域粮食安全,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石山地区土地问题与土地关系浅论翁乾麟土地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多,耕地日渐减少,如何解决人地矛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一、土地问题与土地关系是广西石山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业的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就是农业.而农业结构的调整,对现行的耕地利用与保护政策将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从建立耕地预警制度,开展土地整理,建立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农村城镇化四方面对耕地利用与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有其缺陷,原因是:人多地少是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土地的产权界定模糊,缺乏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承担双重的功能.文章指出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其基本对策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土地的产权;尽快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权机制;严格保护耕地,建立在政府行政占用耕地中对农民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能够和自愿流转土地;实行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处理好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主要是耕地减少,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以及城市生态质量不高。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合理规划区域布局,提高城市规模效益;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充分认识并利用生态土地,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对县城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近几年,广西隆安县经济发展迅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县城建设用地呈现粗放利用的趋势.为推动广西隆安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应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地位,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以及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同时,立足于内部挖潜,促进现有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0.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十几年前就将珍惜和节约用地列为基本国策。1997年春季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提出必须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作出冻结审批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冻结“县改市”的重大决策。江总书记就保护耕地强调指出,“总的是综合管理,开源节流这八个字。”通过内涵挖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土地整理增加土地有效面积,以最大努力实现我市耕地总量持平战略。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是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广西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兰 《学术论坛》2006,(6):104-108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近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文章根据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内涵,提出了反映耕地总体产出能力的标准系数以及相对应的标准耕地面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和讨论广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西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在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组织农民运动,筹建广西党组织;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积极执行革命任务,参加红军长征;积极奔赴前线,并坚守本土阵地;坚持游击战,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广西.他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天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促进和规范天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该做到:保护耕地资源,坚持土地流转“三个不得”的原则不动摇;加强立法,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构建市场,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搭建平台;加强管理与服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保障;完善配套措施,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土地情结正处于变迁之中,但它的经济意义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为此,本文基于1149份问卷数据系统研究了农民土地情结变迁的经济意义。研究发现:当前农民土地情结已经由传统社会时期"生作耕、死作葬"式的一元形态,转变为传统与现代杂陈的多元形态;这种变迁的经济意义表现为,土地情结越浓厚的农民,越期待私有土地产权,并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意愿也越强烈,但离土创业的动机却越弱。由此给土地管理提出了一个两难问题,即土地情结浓厚时有利于保护耕地质量,却阻滞了土地流转;淡化时有利于土地流转,却又对耕地质量保护不利。要解决这一两难困境,有待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朱晋 《阴山学刊》2007,21(3):57-61
本文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模型,以及多度和重要度等指标,分析了包头市10年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空间格局变化、利用程度变化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发现,10年来包头市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增加,而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向是向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转化;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选择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 978~ 1 995年广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极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1 )广西的综合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 ;(2 )土地资源是广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3)经济资源承载力有赶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尤佳  汪莉 《学术界》2015,(2):219-226
土地整治涉及土地权利的重新确认和调整,国土部门在相关文件中确立了土地整治所有权不变原则,但实践中该原则未被很好地遵守。本文研究了对村民小组新增耕地所有权的保护、集体成员全部转户时新增耕地所有权归属、工矿废弃地整治后新增耕地所有权归属等问题,分析了新增耕地所有权确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地区资源和权力的再配置,对土地利用尤其是耕地征收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3—2019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数据,构建准自然实验,分析撤县设区改革对耕地征收规模的影响发现:(1)撤县设区改革在短期内显著抑制了耕地征收规模且结果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其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2)围绕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土地监管等方面的机制分析表明,撤县设区改革促进了建成区扩张,建成区扩张对改革效果具有遮掩效应;改革通过推高一级土地市场价格、增加城投债的发行规模、提高土地管制等途径抑制了耕地征收。本文重新审视了行政主导型城镇化模式的土地利用效应,有助于为强化耕地保护提供新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形成了不可缓和的矛盾,耕地保护问题提到了国家战略问题的高度,保护耕地从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为了增加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单产与增加粮食生产面积是两个方面。当今土地整理已经成为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土地整理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我们只注重耕地有效面积的增加以及建设项目对于土地生产力功能的改善,而忽略了这项工程带来的环境影响,或许在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现好事并未带来应有的效益,而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就显的尤为重要。纵观国际土地规划的发展历程,已经进入生态规划阶段,环境保护的声音日益强烈,环境影响评价EIA已经成为一项法律制度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所以,在涉及改变地质水文土壤地貌的土地整理项目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显的很有重要与必要,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本文就中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对于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支撑、内容体系、评价方法的一些粗浅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是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因此 ,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引伸出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新的观点 ,并概括了我国土地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如何实践土地伦理道德 ,以切实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