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詹姆逊是西方最重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之一,他介入后现代批评的标志是论文<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的发表.他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晚期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作为反映社会结构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也应运而生,它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的产物,也是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将资本主义划分为市场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晚期资本主叉三个阶段,在文化层面上分别相对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此基础上,他着重分析了“在场”的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逻辑——后现代主义。在分析中,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进行了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结合的尝试,旗帜鲜明地阐释了其独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有许多独树一帜的特色,他提出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独特论断,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树立了里程碑;他总结出后现代主义文化特点——深度消失,历史意识消失,主体消失,距离感消失,在理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同样具有借鉴和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认知测绘"是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关系到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空间、总体性与激进政治运动等重要理论范畴."认知测绘"概念在鲜明地表达了詹姆逊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现实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的同时,也体现了詹姆逊对晚期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运动策略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6.
戴维·哈维是当代西方影响较大的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活跃于20世纪晚期的学者,他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针对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哈维主张回到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视角来观察和思考它。哈维通过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现代化状况)的社会文化反映,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崛起也并不意味着是对现代主义的"决裂",相反,两者之间更多的是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后现代主义虽然体现出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不同的文化特质,但仍然具有一种隐蔽的意识形态性.它作为从晚期资本主义现实异化出来的精神存在物反过来雾障着、迷惑着现实,并支配着、役使着人对现实的顺从,引致独立的主体意识走向消失.詹姆逊通过对这种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遮蔽的论述,为我们剥现出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背后的社会逻辑、统治逻辑和生产逻辑.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及产生的影响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国内外学界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却存在着诸多分歧。杰姆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后现代主义”所作的细致考察虽有偏颇,但却有其自身特色和价值。他不仅从概念上将“后现代主义”指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且从细节上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的断裂和连续性作了具体分析,从而表明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背道而驰,特里·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以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迎接挑战,旗帜鲜明地从文化政治批判视角切入后现代主义论争,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20世纪60年代激进运动的失败,并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保守本性: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犬儒主义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的表现。于是伊格尔顿对其展开针对性的批判,主张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清算后现代主义思潮,也是中国学术界在移植后现代主义时必须做的工作,因此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杰姆逊在他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文中提出了“怀旧模式”概念,按照他的理解,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将怀旧的审美感推向高潮。中国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和西方国家不同,但面临全球化趋势的中国文化,在“众生喧哗”中无意识地将杰姆逊的“怀旧模式”运用到了中国影视剧的创作中,而这种实践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1.
大卫·哈维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展开,在空间化的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从政治经济批判入手,对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体验--新一轮"时空压缩"的逻辑前提、深层根源、独特表达及具体形成机制和过程详尽阐述.在他看来,后现代是一种文化的转移,其中贯穿着时空压缩的新一轮体验,最终造就了资本主义独特的历史地理学.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敏感性的历史时期"。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实践伴生始终的问题,只不过是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化而从关于世界本源和道德伦理的幕后窜到了资本运动的前台,并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进程而打斗愈烈。本文意欲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意义含混和审美颠覆,通过再现其展开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途径和它内在的无法避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威胁,出现了精神危机。大众反思战争、厌恶政治、对资本主义模式存在的缺陷进行思考,信仰危机波及整个社会。后现代主义开始对历史、对正统哲学全盘否定并进行解构,在一定程度上中断了欧洲人在内心深处一以贯之的时间体验和历史观念,使一部分欧洲人充满焦虑情绪和绝望感。欧洲这种独特的精神体验和文化状态,自然会呈现在艺术家贝尔特鲁奇的文本中。贝尔特鲁奇这种文本建立的目的是在探索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秩序",或者是期待"革命之前"的资本主义秩序回归,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阉割性"的暴力反抗,他所标榜的马克思主义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贝尔特鲁齐作为一个创作的主体,他的文本既有着"主体"生命经历的个人印记,也有着特殊的历史的空间规定性,所以他只能成为一名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PostMondernism)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各种前卫艺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等)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母胎脱离,而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后现代主义张扬非理性,抹杀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是一种反文化的新文化。在中国,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实践有一定的发展,但中国的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决定了中国人在目前不可能对后现代主义产生很大热情。我们应取既不一概排斥,也不盲从追随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有关后现代艺术的政治性问题是西方理论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詹姆逊、伊格尔顿等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将后现代主义视为先锋艺术受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文化腐蚀后的蜕变,是缺乏社会政治批判性的文化垃圾.然而哈琴却认为后现代艺术依旧是富有政治性的文化实践,它用"亦此亦彼"为运作逻辑,以同谋性批判为实践策略,以反讽和戏仿为批判武器.尽管后现代主义也有其无法避免的悖论性,但却依旧蕴含着值得期许的政治潜力,它虽然不能带来现实的政治变革,但却为变革孕育着可能.虽然哈琴让人们注意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殊政治蕴含,我们还是应该指出她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性过于乐观了.她强调后现代主义与资本主义商业社会之间是同谋与批判共存的关系,但她使用的术语却是"同谋性批判"而非"批判性同谋",即她在某种程度上把同谋看作是为了批判不得不做出的某种献身和让步,是一种值得付出的代价.哈琴没有看到,许多貌似政治性的后现代艺术其实真正所作的乃是"批判性同谋".另外,即使后现代主义果真如她所说总是"无可避免地政治的",它也未必真的能够带来积极的政治行动,因为任何真正的积极政治行动都离不开有着共同政治愿景的行动主体的集合和共同遵守的行动方案,而后现代主义的差异崇拜却让它厌烦任何打着"共同"旗号的事物.哈琴视觉的独特及局限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性问题相伴生的文化观念、哲学思想,甚至还是一个"普遍敏感性的历史时期".但其纠结与离散,从来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上的问题,而是一个与人类生活实践伴生始终的问题,只不过是随着资本逻辑的强化而从关于世界本源和道德伦理的幕后窜到了资本运动的前台,并伴随全球资本主义的进程而打斗愈烈.本文意欲揭示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意义含混和审美颠覆,通过再现其展开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途径和它内在的无法避免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一)因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扬名学术界。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体现出了某种反后现代的立场;又赞同并采用后现代观点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化为一种形象的、类像的、片断化的、拼凑式的、精神分裂式的文化,体现出了某种亲后现代的立场。在这种“亲”和“反”的辩证统一中,詹姆逊艰难而努力地调和着后现代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是有些后现代立场并不相容于甚或有损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彼此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因此说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艰难的调和,是游弋于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8.
西方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它诞生后便很快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电影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反映,在西方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后现代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影视文化的事业,本文试图通过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本质及对我国电影的影响,进而探索社会主义民族电影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张国清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后现代主义既是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许多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解构,这对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建设自己特色,并力图通过引进、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对待后现代主义要把握后现代主义主流和本质,用积极的态度利用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