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中网状般的典故叙述模式,分析其批评的力度,阐释其叙述的精巧性."串"字形连环典故网形成连续抨击之势,层层剥离卖弄学识的宗教人物屠瓦孔的虚伪本性;"王"字形轮轴典故网形成递进之势,逐步展开表里不一的小姐白丽洁的复杂内心世界,形成平行之势勾画出苏菲亚小姐的神圣之美;"工"字形夹击典故网形成对照之势,揭露魏斯顿乡绅的自私和腐朽的人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中网状般的典故叙述模式,分析其批评的力度,阐释其叙述的精巧性。"串"字形连环典故网形成连续抨击之势,层层剥离卖弄学识的宗教人物屠瓦孔的虚伪本性;"王"字形轮轴典故网形成递进之势,逐步展开表里不一的小姐白丽洁的复杂内心世界,形成平行之势勾画出苏菲亚小姐的神圣之美;"工"字形夹击典故网形成对照之势,揭露魏斯顿乡绅的自私和腐朽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诗歌的翻译已是不易,而汉语诗歌中常用的典故的翻译尤为不易。典故的文字虽然简洁凝练,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翻译典故时,首先要探寻清楚其文化渊源,然后理解其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灵活地翻译,在译入语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向译入语读者传播汉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典故翻译是文学翻译的难点之一,图式理论为译者成功进行典故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图式理论认为,有效激活译语读者的相关文化认知图式是进行典故翻译的关键。本文以图式理论作为框架,分析杨宪益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取的典故翻译策略并指出其得失。  相似文献   

5.
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红楼梦》中大量的颜色词、称谓语、宗教词以及谚语、成语典故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霍克斯主要采用"归化"的策略来翻译《红楼梦》中的这些文化因素。本文试从接受理论来探讨霍克斯这一策略是其对原文深刻而准确的理解和其在译文中充分考虑译文读者期待视野的努力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开创平安假名日记文学先驱的《土佐日记》在修辞手法、词语的运用、汉诗及典故的改写与借用、汉诗意境的渗透与主题基调的铺陈等方面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在张扬日本"国风文化"的同时,《土佐日记》也展示了其中国文学的受容面。  相似文献   

7.
"发现手稿"作为小说叙事的一种特殊叙述方式,具有经久不衰的吸引力,是因为它重要的形式美学价值和特殊的思想文化意义。从形式的角度看,"发现手稿"结构由于显著地增加了叙述者的层次,从而使叙述本身复杂化了。这种复杂化不仅造成故事的奇幻感,叙述声音的多重性,而且增强了主叙述层的真实感,带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从主题意义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用"发现手稿"形式的小说,其"所叙之事"一般都涉及当时重大题材或敏感事件,其思想倾向一般都明显表现叛逆,甚至具有颠覆性,其使用的话语体系也往往违逆时代语境,因而具有反主流、反权威、反传统的特色。而这在某些特殊的情境中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运用"发现手稿"形式结构情节,就可能会起到转嫁"责任"于"手稿作者"的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小说作者的直接"责任"。  相似文献   

8.
从辛格与犹太文化传统的渊源出发 ,对辛格小说的源流与特色、主题与主题模式、叙述手法、人物塑造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论述。同时强调指出 :辛格的小说看似平实、简单 ,但其中大多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 ,含有一些深深积淀在犹太文化传统中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能激发犹太民族读者的心灵感应 ,而且可以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读者的意识中引起反响与共鸣。  相似文献   

9.
典故语言简练,但意义深远,其翻译一直为译界之难点。杨宪益译本采用厚重翻译法对《红楼梦》中的典故进行翻译,具体包括文中加尾注、注释性翻译等方法。厚重翻译法可以帮助英语读者理解原文,体会《红楼梦》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同时,杨译本的典故翻译亦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从辛格与犹太文化传统的渊源出发,对辛格小说的源流与特色、主题与主题模式、叙述手法、人物塑造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论述。同时强调指出辛格的小说看似平实、简单,但其中大多具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身份意识,含有一些深深积淀在犹太文化传统中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能激发犹太民族读者的心灵感应,而且可以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读者的意识中引起反响与共鸣。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中的“女性声音”品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唯我独尊"的叙事主体形象--简·爱.其叙事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叙事者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使读者能够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然而,夏洛蒂·勃朗特作为殖民地中产阶级白人妇女的文化身份使她在女性权威的建构过程中带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暗算》在英雄主题、叙述策略、语言的组织上,都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审美视野进行了挑战。英雄的私语化描述,饱含情绪的主观化叙述,正奇语言的混杂,都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为此《暗算》也带来了迎合世俗文化消费的质疑,但新的叙述方式为军旅文学创作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古代军记物语具有浓厚的"史论"特色,其立论依据主要是《尚书》《史记》《帝范》《白氏文集》等类汉籍,从语言、意象、主题等角度皆可看到汉籍的影响。这些影响从形式上表现为对源自汉籍的故事、诗文、人名、地名、典故等的引用及改变。这些内容有的是直接译自汉籍,有的则是引自日本古人对汉籍的阐释性著述,如《和汉朗咏注》《唐物语》等。军记创作者将这些汉籍因素分解后融入主线故事叙述中,以阐述"天下兴亡之理""大义名分之论""忠君爱民之道"等主题思想。汉籍因素极大地丰富了军记物语的思想内涵,也在特殊的文化语境下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淮南子》成语典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当前《淮南子》成语典故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淮南子》成语典故有效传承的具体路径——创造性转化,认为要依据传播学原理,在《淮南子》成语典故研究和传承现状基础上,树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机制,用城市景观和文创产品等"讯息"表达《淮南子》成语典故文化内涵,最终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有效传承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代都市小说中的"幻灭"主题可分为"生活"、"生命与生存"及"存在"三个层面,以及"线性发展"和"横向并置"两种叙述结构,不同的叙述模式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遗物>通过精巧安排的叙事时间,让停顿、省略和场景等在读者心中营造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叙述视角上,小说利用自由间接引语、典故、情节和言语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多重反讽,因而增强了文本的主题性.  相似文献   

17.
A Dill Pickle的叙述声音、距离及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西兰籍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其短篇小说"A Dill Pickle"中,采用作者型的叙述声音,通过人物内视点,利用表述行为、对信息量的控制等含蓄型叙述,以及大量运用人物的直接话语,牢牢控制作者、人物及读者之间的距离,树立了作者的权威性,从而控制了读者的价值判断.同时,作者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成功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从侧面加强了作者型叙述声音的权威,使读者认可作者的价值判断,并与其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8.
时至北宋,词的用典在主题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已臻于佳境。北宋词用典的主题聚集在仙道神异、丽人爱情和文人雅趣三类。词之用典的成熟还体现在用典技巧的多元和典故功能的完备上。北宋时期,从典故到词意的思维过程也已呈现出多路径的特色,其中以同类比附、发散性联想与逆向反用等思维模式为主。用典与文本的关系可分为以典写物和借典抒情两类。北宋词人在以典写物时,通常使用截图式特写、拟人式喻写、堆砌式附着的技巧;而在借典抒情时,则多采用虚实融化式与曲折跳跃式两种用典技巧。典故在词中既可发挥替代叙事,又可发挥充当意象的功能。在意象性用典中,可以依据典故意象的生成方式,将其区分为隐含式文化意象性用典与凝练式文化意象性用典。北宋词用典的多元主题和成熟的艺术手法对词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界定典故多歧义《辞海》定义应遵循--论典故的定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什么叫典故?一方面,尽管<辞海>对其早有界定,然人们对其定义自有看法,致使典故的定义多达10余种,这些"自有看法"的定义,提出了不少的问题,给人们研究典故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思路,无疑于典故的深入研究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辞海>中的"典故"条作为一个条目的定义,它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仍然是一个不失为稳妥的定义,是我们辨别典故、界定典故、运用典故时可以大胆遵循的.  相似文献   

20.
当莎士比亚戏剧进入中国读者和观众的阅读和接受视野时,它的文本尤其是其戏剧主题意义的生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棱镜的整合。《雅典的泰门》中"背叛"和"诱惑"的母体主题反衬了儒家"信"的理念,《威尼斯商人》中基督教"爱"与"仁慈"的主题部分地体现出儒家"仁"的精神,而《皆大欢喜》中"宽恕"的伦理主题则体现出道家在自然中和儒家在音乐中实现"和谐"的理念。这种部分契合的原因在于代表中西传统文化灵魂的《圣经》和儒、道学说关注人伦、自然的内在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