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与挪威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探讨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特征,可以通过G-L指数、Brulhart指数和Thom&McDowell指数对中挪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挪农产品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平均值较低,且产业内贸易水平增量主要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引起。由此提出了我国应取长补短、加强自身优势,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等发展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G-L指数、BI指数、MIIT指数和VIIT指数,测算了2000-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并实证分析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双方半数类别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增量主要源自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作用也在加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的主要源泉,其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明显增强;中国与沿线各地区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与东南亚、南亚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与西亚及埃及、中亚及蒙古、中东欧及西欧则一直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相对经济规模、贸易距离、产品差异度、市场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贸易不均衡、收入不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均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签署,中国农产品出口迎来了新机遇。近年来,中国与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呈明显上升趋势。运用GL指数、BI指数和MIIT指数测算2006—2022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指数,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双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且双方产业内贸易增量源自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货物贸易结合度、市场开放度差异、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市场规模差异和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对中国与RCEP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货物贸易结合度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Grubel-Lloyd指数和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和东盟2001—2010年农产品整体以及各章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的测算比较,在Brülhart指数的基础上应用Thom & McDowell指数对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构进行细分。测算结果表明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整体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但以部分农产品为代表仍然存在突出的产业内贸易现象,十年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为缓慢,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澳大利亚农水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中国和澳大利亚农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互为重要的农水产品贸易伙伴。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农水产品出口市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澳大利亚则位列美国、阿根廷、巴西之后,是中国的第四大进口农水产品来源国。采用G-L指数、协整分析技术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中澳农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从总体水平看,中国和澳大利亚农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仅个别农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从变化趋势看,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呈平稳递增态势,波动幅度不大,仅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从影响因素看,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存在正向协整关系,收入差距与之存在反向关系,而贸易开放度与其协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1999~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水平、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两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多数年份超过0.75,以MIIT指数衡量的两地服务贸易的增长总体上是产业内贸易型的。分部门看,"其他服务"、"运输服务"、"旅游服务"、"保险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低;大部分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CEPA签订后有明显上升。运输、保险、其他服务的增长是产业内贸易型的;旅游部门有点特殊,其MIIT指数与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不相关,说明CEPA签署对两地旅游业的影响不对等,香港方面受益更多。人均收入水平差异、服务业规模经济以及货物贸易与两地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正相关;两地服务部门FDI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与两地服务部门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改进后的G-L指数测度中国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并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进行对比分析,表明金砖国家产业内贸易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同时发展水平不同不是限制两国产业内贸易的绝对因素;测度SITC(Rev.4)分类下的中国与金砖国家0-8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显示金砖国家内部不同国家、不同种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出影响因素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关联度,得出市场规模差异、人均收入差异、市场开放度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应开展文化交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有侧重地根据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以提升中国与其他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为视角,分析了加工贸易、零部件贸易的发展现状,并计算了1987~2006年中美主要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中美贸易结构明显改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文章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实证研究了影响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美高、中等技术行业及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电产品是宁波主要的进出口商品,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由产业内贸易的水平来反映。通过实证测算了宁波2005-2008年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出其产业内贸易的总体水平不高;零部件与其对应的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呈反比关系;无论产业内贸易的水平高或低,宁波的机电产品以出口居主导地位;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波动幅度较大,发展极不稳定等特征。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及组成是衡量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为了准确评价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对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内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同时,整体产业内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且水平较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纺织业各子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产业竞争力高低不一,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中纺织原料产品竞争力较弱,产业内贸易程度相对较高;服装类产品比较优势稳定且显著,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纺织机械产品处于比较弱势,产业内贸易水平也较低,但呈上升趋势。最后就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四川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形势喜人,然而四川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增长结构单一。要从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实施农产品差异化战略以及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合理规划农业产业发展等三方面人手提高四川农产品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世界贸易格局日益出现深刻变化,产业内贸易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贸易的发展为我国产业内贸易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我国贸易格局还基本上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总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与经济动态发展相一致的产业内贸易,通过产业内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借以获取动态的国际贸易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逐渐取代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中新的贸易型态。如何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谋求福利最大化?这再次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产业内贸易的动态衡量以及其与调整成本之间的关系。文章疏理了产业内贸易与调整成本的研究成果,发现既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发达国家的工业领域;检验平滑调整假说的方法存在弊端;农业贸易调整成本的研究维度较单一等。为此,建议学者可以引入非参数估算和展开多维度的方法来探讨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的调整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对韩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中韩各类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与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相似文献   

17.
采用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Thom&McDowell水平、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2000-2007年福建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通过分析揭示出福建省农产品中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发展不明显,在结构上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扩大福建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改善生产布局,逐步实现规模经营,调整进出口结构,实施品牌差异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美电子信息产品贸易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在中美贸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利用SITC第三版分类下三位数的中方数据,借助G-L指数修正后的G-L指数和Aquino矫正指数分析了中美1992—2007年间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并采用GHM方法测算其产业内贸易类型。结果显示:中美电子信息产品从较低水平的产业内贸易转移为产业间贸易,且仍呈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类型呈现以低水平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的格局。分类考察中,各产品的比重和G-L指数都存在较大差异,中间产品贸易占了较大比例;中美电子信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结构不稳定,中国仍处于电子信息产品国际产业链的下游。因此,重视加工贸易的结构转型,并逐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将是后期中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