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和资产阶级文艺家在人物塑造问題上,一直进行着长期的、反复的、激烈的尖锐斗爭。无产阶级要用文艺表现工农兵,歌颂工农兵,努力塑造高大的革命英雄形象,这是无产阶级阶级性在文艺上的集中表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文艺家则力图用文艺表现并歌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级性在文艺上的集中表现。我国解放已经十多年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今天,邵荃麟同志竟然到处鼓吹“写中间人物”的主张,并竭力貶低和抹煞塑造革命英雄人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不能不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阶级性的頑固表现。邵荃麟同志特別仇视和反对塑造理想的革命英雄人物,说什么“写萌芽”、“写模范”、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年以来,正当国内外阶级斗争严重化、尖锐化,我们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暂时困难的时候,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资产阶级思想便向无产阶级思想展开了进攻。邵荃麟同志等适应着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在文艺战线上提出了“写中间人物”的资产阶级反动主张,向无产阶级文艺事业和毛泽东文艺思想挑战。这一主张在政治上是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它为资本主义复辟提供了理论根据。这种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主要表现在邵荃麟同志等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和态度上。我们知道,蔑视人民群众,抹煞人民群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文系师生召开了一次科学讨论会,对邵荃麟同志提出的“现实主义深化”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剖析与批判。会上首先剖析的是:邵荃麟的“现实主义深化”,是什么性质的创作方法,它与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有什么关系?发言的同志认为邵荃麟同志在“现实主义深化”理论中,提倡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写“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写“阴暗心理”’这完全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翻版。邵荃麟同志提倡写“阴暗心理”,写“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实际就是提倡写“精神猥琐”、“內心分裂”的人物,而这正是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一贯特点、一贯手法。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包括它的一些特点的形成,有看深刻的历史根源与阶级根源。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现实主义深化”的理论,是邵荃麟同志等所提倡的“写中间人物”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现实主义理论,排斥社会主义文学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世界观的作用,反对塑造完美的英雄人物形象,反对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群众。这种理论主张,处处是和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唱反调的。这种理论,只能为资产阶级旧文艺的发展开路。如果,按照这种“现实主义”的道路,“深化”下去,那么势必把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文艺引向资产阶级的歧途,从而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复辟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5.
为着实现“写中间人物”的资产阶级文学主张,反对塑造工农兵新英雄人物形象,邵荃麟同志不仅打起反对“简单化、教条主义、机械论”的旗帜,而且以“百花齐放”作为幌子,提倡作家“皺着眉头看生活”。他说:“让各人发展自己的风格,从平常中  相似文献   

6.
一邵荃麟同志以西戎的《赖大嫂》这个短篇为例,宣扬了“写中间人物”的资产阶级文艺主张中的一个重要论点,即作家写“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时,可以只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据他说:  相似文献   

7.
邵荃麟同志反对写英雄人物、鼓吹写“中间人物”的一个借口是:英雄人物“单纯化”,“尽管写的职务不同,但性格相似。都是红脸”,缺乏“深度”和“复杂性”;“中间人物"身上有“旧的东西”,有几千年来的“精神负担”,有“苦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邵荃麟的文艺思想可以看作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学发展史曲折历程的缩影。文章旨在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邵荃麟的文艺心理。肺结核在使得他具有旺盛精力的同时,又使他在自身文论发展上慎之又慎;同时他又是一个人性论者,他所提出的“中间人物论”和“现实主义深化论”观点正是他这一文艺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馬克思主义在理論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辯证法就是如此。”邵荃麟同志的“現实主义深化”論,正是文艺战綫上这样的一个产物。拆开这个“新”理論来看,其实也只是资产阶級批判现实主义早已用烂了的旧貨,是现代修正主义者正在大力提倡的东西。邵荃麟同志为了达到否定社会主义现实的目的,提倡排斥革命性的現实性;提倡写所謂“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来“暴露黑暗”;提倡写“平平凡凡”,写“大量的存在”来歪曲无产阶級的典型論。他的所谓“深化”,就是向“中間人物”深化,向“暴露黑暗”深化,以此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相对抗。  相似文献   

10.
邵荃麟同志在提倡“写中间人物”和“现实主义深化”时,主张作家在创作中可以只提出问題,不解决问題,可以不表示鮮明的态度。他以小说《賴大嫂》为例说:“是否非要写出解决问題不可?过去的社会问題剧,只是提出问题,让观众自己去判断。今天我们更强调教育人民,指出方向。但是,是不是在小说里当场解决?如果水到渠成,可以解决;也可以指出方向,让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短篇小说概括时抓住一点,让人看出前因后果就行了。”我们认为,这个论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同他的整套理论一样,是要把我们的文学引到资产阶级反动文学的道路上去。现在,我们试来剖析一下这个论点的真实內容和实质。  相似文献   

11.
人权派是指活跃于1929年至1931年间一部分在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代表人物为胡适、罗隆基。他们深受法国《人权宣言》等思想的影响,试图模仿。其政冶主张是:一、实行言论绝对自由;二、反对“党治”,鼓吹法制;三、实行“专家政冶”,由专家管理国家。人权派的主张反映了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反映了蒋介石实行封建主义和  相似文献   

12.
生活的结论 写“中间人物”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问题。历史问题不一定有了历史的结论。今天虽已没有人专写“中间人物”,也没有人提倡“中间人物论”或者批判“中间人物论”了。但人们对“中间人物论”的认识并不一致。这个问题的“自生自灭”,倒是生活为它做出了结论。正如任何事物一样,生有生的依据,灭有灭的原因,我们仍有必要对“写中间人物”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主张进行一些历史的思考。而要进行历史的思考,就要先探求一下它的历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文学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应当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这个任务?这是我们和以邵荃麟同志为代表的“写中间人物”论者的一个根本分歧。社会主义文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之一,是革命的思想武器。在今天,它的根本任务就是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广大工农兵群众,教育全国人民。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文学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径济基础的需要,并有力地促进它的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文学也只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首先是工农兵群众的精神需要。社会主义时代的工农兵群众是革命的群众,在党的教育下,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他们坚决地拥护社会主义,积极投身到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在文艺题材上应否设置禁区?经过几年来的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文艺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题材必须多样化,没有任何禁区,人物也必须多样,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中间人物、落后的人物,都可以写,没有禁区。这是大家一致公认的。”(见茅盾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发言:《解放思想,发扬艺术民主》)但是,最近读了杨从荣同志《“禁区”辩证解》一文(载《四川日报》一九八○年八月二十四日四版)后,又使人感到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艺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有人利用党的文艺政策调整之机,大肆鼓吹“文艺要独立于政治”,“文艺要与政治离婚”,说什么“新潮文艺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文艺从政治腰带上解下来”,他们歪曲攻击毛泽东文艺的内核思想是“政治实用功能”,而完全迷失了“文艺的审美本性”,把文艺的审美本性与政治截然对立起来。为了给与政治文艺的对立或离婚寻找根据或借口,他们或者乞求于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文艺思潮;或者歪曲文艺史实,否定革命文艺传统,公然反对马克思文艺理论就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我国文艺的指导作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由于30年代提倡“幽默—闲适”小品,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定格”为“洋奴”和“帮闲文人”。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的具体分析,指出30年代的林语堂基本坚持了反帝爱国的立场。从政治上看,他属于中间派,既同国民党反动派有矛盾,又与无产阶级革命派相牾。从文艺观来看,他奉行自由的资产阶级文艺论,既反对国民党的文化专制,也责难无产阶级的左翼文艺运动。林语堂幽默小品的文化价值是功大于过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与厨川白村是在一种不谋而合中达成了思想上的共识。在“生命力”受到压抑是文艺产生的巨大动力这一文艺主张上 ,他们有着共同的认识 ,而且他们都主张 ,作为一个文艺理论家同时又应当是社会文明批评家。  相似文献   

18.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剧本的中心人物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塑造的理想人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的种种特点和缺陷。他们追求科学知识,提倡文化、赞扬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勇敢行为;但他们又有意无意流露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恶习。他们主张唯心主义、个人主义的英雄史观,轻视、甚至害怕群众的力量,往往表现为“唐吉河德”式地单枪匹马地去改造社会。他们虽然强调以人为中心,同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教会思想相对立;但他们反神权反封建教会是很不彻底的。上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精神集中到…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指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毛主席的光辉指示,提出了缩小三大差别的战斗任务,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战略措施。余四柳同志坚定不移地遵照毛主席这一光辉指示,大学毕业后又重返炊事岗位,以自己的革命行动同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有力地批判了“读书做官”、“学而优则仕”等腐朽没落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我们相信,在破除资产阶级法权观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斗争的过程中,余四柳式的人物必将繁花似锦,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邵荃麟同志,在四月二十三日,来北京大学作了关于“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问题的专题讲投。中文系、西语系、俄语系、东语系等全系师生以及北师大,北京师院,河北师院,北京师专、人民大学等校部分师生,北京几个报刊的记者,都来我校听取了这个报告。这是作家协会为中文系开设的文艺理论讲卒的第三次讲授,在此以前,已由周扬同志作了“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与政治”两次专题报告。邵荃麟同志一共讲了六个问题。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这一问题提出的意义。荃麟同志指出,这不是新的问题,在理论上说,高尔基早已提出过,毛主席在延安也早已有所阐明,第一次文代大会时周总理的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个精种;而在创作实践中高尔基的《海燕》《母亲》以及苏联以后的优秀作品《夏伯阳》、《铁流》等也都运用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中国,毛主席的诗词首先体现了这种结合,以后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