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孙无忌政治生涯评议王盛恩,彭沛长孙无忌,辅佐太宗、高宗父子登上皇位,为相三十余年,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后被高宗贬于黔州自缢而死.旧史对其赞誉颇多,新论涉及较少.本文试图对其功过是非作一客观评述.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祖先为...  相似文献   

2.
且说“贬高论”白盾《红楼梦》后四十回所谓“高鹗续书”的评价一直是红坛争论的热点之一,崇曹贬高论曾成为一时风尚,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着绝对优势。这个现象——“贬高论”的出现及其前因后果和影响,是个值得探讨的命题,谨己见于下.《红楼梦》百甘回的流传,读者...  相似文献   

3.
诗三首     
凌华光 《中华魂》2010,(9):64-64
有感于某些人贬毛捧蒋事 自作聪明自卖乖.小丑总是跳梁来。 贬毛用尽万般力.捧蒋还差七斗才。 聋耳焉能辨韶乐,长天岂会怕阴霾。 青蝇沾纸充知字,怎识珠峰雪壮哉?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是个乐观豁达、倔强顽强的诗人,虽命运坎坷,一再遭贬,但绝不向命运低头.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句中的“沉舟”、“病树”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自身的遭遇而感发,进一步联想到整个社会,并不一定确指其人或某些人,只是借此现象说明一种哲理而已.  相似文献   

5.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创新@赵书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人文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11  相似文献   

6.
唐代有很多官员受到贬谪处罚,但官员受贬过程纷繁复杂。文章通过对官员受贬依据、受贬地点及官品下降幅度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唐政府依照一定的惯例,即依法贬官、补阙外任、品阶相近、重罪重贬等原则来贬谪官员。这些原则也是理解唐代官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诗二首     
李建华 《中华魂》2012,(23):67-67
怀杜甫——为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而作 旷世文宗誉海寰,一枝神笔卷狂澜。为官时系黎民苦,遭贬仍忧天下寒。三吏三别昭日月,无私无畏撼山川。丰碑高耸耀千古.诗卷长留天地间.  相似文献   

8.
徐铉三次贬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铉恬淡寡欲,性格宽厚,却历尽宦海沉浮,一生中有三次贬官经历。南唐中主时两次被贬,保大七年贬泰州,保大十一年流舒州。在垂暮之年被宋太宗贬往郡州,一年之后病逝于贬所。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发展:历史背景与模式选择季泽军1.和西方自然演进的“内发型”的现代化不同,中国的现代化是为抵御酉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侵,为了救亡图存以师夷制夷而起步的。它属于后起的“外发型”的现代化,是对西方现代化之外部挑战的回应。因此,对中国现代化面临的特殊背...  相似文献   

10.
黄州之贬,短短五年,却是苏轼一生中的重要时期.本文从探讨苏轼思想中懦、道、佛三者的位置及相互联系入手,分析了诗人在逆境中通过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从而升华出的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生命的愉悦;其次,分析了作为这一过程之写照的苏轼在黄州的创作,总体上呈现着旷达适意而隐现忧伤的境界.这两点正是苏轼给予中国文化史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姚国会 《中国农村》2007,(12):22-24
观察印度经济,很多人乐见的是官方统计的接近两位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却鲜有人担心其与GDP一同成长并且规模庞大的“黑色经济”。实际上.无论人们对它是褒还是贬.“黑色经济”既是印度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困扰印度经济正常发展的重要“病症”。  相似文献   

13.
象《红楼梦》这样一部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居然未竟而辍,实在是一件极大的憾事!高鹗、程伟元代为捉笔,续完全书,究竟续得好,续得歹?争议颇多。点头的,有。摇头的,有;总起来,贬者多而褒者少。周汝昌先生就是力持贬议的。他说:  相似文献   

14.
明代谪宦的典型心态与作为述论陶建平有明一代,大量官员因遭受谪贬而成为谪宦,他们离别亲故僚朋,前往陌生境地为官任职,开始其滴贬生涯。后来,这段生涯往往被浓缩、提炼成数十、数百个方块字,存留在史志文献之中,或被镌刻在他们的神道碑上。本文试图透过这些残存的...  相似文献   

15.
韩愈的阳山之贬和潮州之贬,无论路途之遥还是谪罚之重,都是同期贬官中最堪关注者。其诗路创作,除数量之大幅增加、质量之显著提升外,于写景记异、纪地述行、特别事件与人事交往、人文景观及其历史文化内涵诸方面,均独具特色。仅就其两度南贬途中正面涉及之主要地点、景观言,即达三十余处,其中不少具有唯一性和标识性价值。至于像蓝关、武关、层峰驿、楚昭王庙、洞庭湖、岳阳楼、汨罗江等,虽已有不少诗人涉及,但韩诗的描写或角度独特,或感触深挚,某种程度上为其增添了贬官视野中所特有的地理色彩和文化印记。质言之,这既是自然景观与文化风俗异质性不断刺激的结果,也是作者遭受政治打击所导致的发泄欲望的表现。至于常被人忽略的诗路同伴(阳山路途之张署,潮州路途之韩湘)及沿途酬赠诗创作,亦为了解韩愈诗路书写之一要项,而不宜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16.
李文武 《金陵瞭望》2009,(13):38-38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叫司马穰苴。当时,在齐国景公时代,晋国侵略阿、甄地区,燕国侵犯河上地区。齐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环境中,派军抵御。结果,大败。齐景公急了,贤臣晏婴推荐了司马穰苴.晏婴说“穰苴虽是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建议,面识司马穰苴.交流军事知识。司马的谈吐与学识折服了齐景公。齐景公极为高兴.马上任命穰苴为军事统帅,抵御敌军。  相似文献   

17.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十四日,白居易由中书舍人出为杭州刺史。个中原因,古人、今人各因一己之偏爱,或谓贬出;或谓升迁;或强指为求退,致明明白白受排斥而致贬的事件被弄得真象莫辨。而此乃乐天一生重大转折点之一。亦关涉到正确评价乐天一生,是以有必要辨之。  相似文献   

18.
论英汉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符号的选择是任意的。社会对语言具有决定性,语言随社会而产生,随社会而发展。语言是工具,它是被动的、从属的;语义的贬降是语言的自然功能。本文将从语义贬降规律和语言的从属性出发,从词义层方面来探讨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体现,并分析其特征和成因。  相似文献   

19.
略论赵鼎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谥号忠简,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进士.南渡后,历官右司谏、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绍兴四年,任参知政事,旋拜右相兼知枢密院事.五年,迁左相,与右相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七年再相,一年后与秦桧在议和问题上有分歧,罢相为奉国军节度使.后一贬再贬,终绝食而死.关于赵鼎的评价,历来不一,在宋代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是“中兴贤相”,有的则认为他没有什么作为,并有许多不是,如主张和议等[1].现在涉及赵鼎的专论极少,大略分析,史家的看法不外三种:一认为他是主和派,二认为…  相似文献   

20.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然通过勾稽宪宗仰慕太宗、玄宗之治的相关史料,并将初唐傅奕之<请除释教书>与<论佛骨表>对勘,发现韩愈被贬潮州乃是由于其在行文过程中因檗栝傅文不慎而犯了"十恶"中的"大不恭"之罪,其贬后之懊悔心态也即由此而生.韩愈遭贬后的"惧死心理"并不仅仅因为潮州环境恶劣,而是韩诗中始终贯穿的主题,这其实是其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相冲突的一种体现.这种冲突的激烈和平缓,也就潜在地决定了韩诗或怪奇怒烈或平易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