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阳山之贬是其仕宦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将这一事件置于德宗贞元末年的中枢政局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看出阳山之贬的直接原因是韩愈上疏论天旱人饥状;以王叔文为核心的太子集团与此事无关,在决定韩愈贬向何处的问题上,时任吏部郎中的韦执谊可能起了作用。至于韩愈在相关诗文中对永贞党人的指斥和对自己无辜被贬的申述,则或是出于对仕宦前程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在韩愈的仕宦历程中,阳山之贬无疑具有特别意义.韩愈前后历官监察御史、阳山县令和江陵法曹参军.御史之任展开的仕宦前景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从政热情;而阳山之贬改变的仕宦进程又使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规划;量移江陵法曹时因为与其长官裴均的关系,又使韩愈很快摆脱了贬谪的命运,重新入朝为官.从相应的制度观照诗人的人生思想和诗文创作,会获得比较接近历史真相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历来人们皆以为韩愈因上<论佛骨表>反佛而遭贬潮州.然通过勾稽宪宗仰慕太宗、玄宗之治的相关史料,并将初唐傅奕之<请除释教书>与<论佛骨表>对勘,发现韩愈被贬潮州乃是由于其在行文过程中因檗栝傅文不慎而犯了"十恶"中的"大不恭"之罪,其贬后之懊悔心态也即由此而生.韩愈遭贬后的"惧死心理"并不仅仅因为潮州环境恶劣,而是韩诗中始终贯穿的主题,这其实是其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相冲突的一种体现.这种冲突的激烈和平缓,也就潜在地决定了韩诗或怪奇怒烈或平易清新.  相似文献   

4.
贬谪潮州是韩愈晚年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它给予韩愈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心灵震荡 ,对其诗文创作亦产生了重要影响。忧愤感伤与潜气内转 ,构成了韩愈贬潮之后内心情感的主基调 ;扬弃险怪而趋向平易 ,显示了韩愈贬潮期间及其晚年诗文创作风格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5.
唐贞元末至元和末,韩愈先后被贬阳山、潮州,其心理性格及诗歌风格均发生明显变化。阳山之贬时,韩愈面对的主要是在他看来属于暗中使坏而随之失利的一拨“群小”,故其所作诗歌讽喻与指斥并行,复仇与扳援同在,由此形成突出的政治性、攻击性特点。而潮州之贬时,其所面对的乃是掌握生杀予夺权力的最高统治者,除政治强权的压力外,其内心深处也未尝不包括因《上佛骨表》言行不敬而产生的自我反思以及借助传播将悔过态度上达天听的意图,故其诗作自悲自叹中杂以自悔,生命忧恐中伴以求情。前者郁怒愤懑,劲气直达,所写物象、景观多险怪动荡,展现出奇险豪横的风格;后者则颇为收敛,险怪描写减少,郁怒之气渐收,其风格趋向悲缓平和。同时,这种变化也与两度南贬时作者之年龄、心气变化有关。从韩诗创作的整体情形着眼,不难发现韩诗风格的变化不只限于两次贬谪。大约自元和中后期开始,韩诗在选材、描写、气格上都发生了若干由强直豪横向平和冲淡的转变,而韩愈贬潮诗风的改变,既与此一整体走向吻合,也为此一走向发挥了某种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史上的贬官文化现象,揭示出异质文化互动中的人地因缘.而韩愈与潮州结缘,就韩愈本身而言,首先是如何接受潮州文化环境的问题.韩愈对潮州文化环境的接受具体表现在迎合潮州祭神的民俗及接近潮州的文化名人上;还表现在自贬谪潮州以来,"潮州"成为他一段时间关注的焦点,赴潮路上着意打听潮州的情形,离潮以后多次提及潮州的经历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德宗贞元末,韩愈贬阳山,旋因政局变化而待命郴州,考证而得韩愈于贞元二十一年的七八月之交至九月二十日之间待命郴州。考察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州家申名使家抑”诗句,韩愈待命郴州长达80余日的逗留,应是受到了湖南观察使杨凭的压制与阻扰。这主要是因为韩愈是永贞党的反对派,政治上的分歧使韩愈、柳宗元关系蒙上了阴影,而杨凭亦是柳宗元之岳父。韩柳关系上的变化,使待命郴州后的韩愈在创作上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潮州地处闽粤沿海交界处,与台湾南部城市高雄隔海相望,天蓝海碧,风光旖旎,自古人文荟萃、书香鼎盛,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潮州,一片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热土。从6000年前的“陈桥人”到3000年前的“浮滨人”,古老的文明为潮州撒下薪火相传的种子。自东晋咸和六年设立建制以降,潮州一直为“岭东首邑”,是岭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贬任潮州刺史,在潮八月,驱鳄鱼、兴教育、倡农业,潮州更是文风蔚起,英才辈出,赢得“海滨邹鲁”的美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潮州成为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夫茶、…  相似文献   

9.
韩愈《左迁》诗之“蓝关”乃龙川“蓝关”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贬任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其中"蓝关",注家多以陕西蓝田县的蓝关为解。本文引证的材料表明,韩愈本诗中的"蓝关"系广东龙川县的蓝关。备此新说,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韩愈素以忠义刚直闻名天下,然潮州之贬,戚戚怨嗟,每以罪臣自许,受后人诟病甚多。韩愈罪臣意识甚浓,已成不争之事实。其罪臣意识有其特定的四个方面内涵,即并非罪己的反省意识、愤悱内敛的君弃意识、忧生患命的恐惧意识、具有恋父情结特色的恋主意识。这些意识紧密联系,共同构建了韩愈的独特的生命场。对于韩愈这些本能的情感意识应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韩愈与苏轼经历潮、惠岭海之贬后,其诗文风格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都趋向于平易。但两人平易之内涵与实质大不相同。韩愈是由贞元时期的奇险而回归平易,但因惯性思维的内驱力,其平易中犹存雄奇之风、排奡之气。至于苏轼,自然平易本来就是其一贯追求,但因其学问之博,才气之肆,使其在漫不经心的咏唱中,不免有研炼之语、雄鸷之气,无意于工而无不工,无意于奇而无不奇。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五代三百四十余年间,有姓名可考并有贬地记载的贬官共2828人次。从其分布时期看,中晚唐人次最多;而列前九位者依次为宪宗、文宗、玄宗、宣宗、懿宗、德宗、武后、代宗、高宗诸朝。从其分布地域看,南方是唐王朝流贬官员的主要地区,岭南道、江南西、东道和山南东道因荒远偏僻,更成了处置贬官的首选之地,就中岭南道、江南西道所辖39州共有贬官721人次,占唐五代贬官总数的25.5%,故最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读史札记     
读史札记陈家麟张渠《粤东闻见录》(程明校点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卷上气候条:“惟乳源在万山中,风气高凉,与全粤暑湿不类,三冬常有积雪。昔韩昌黎赴潮,避昌乐滋险恶,从陆道出乳源,有‘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蓝关,即今腊岭也。”韩愈贬潮州,是由武水南...  相似文献   

14.
一宋代一些作家、评论家认为:以文为诗,是韩愈创作上的严重缺点;因此就批评他的诗“不工”、“非本色”、“押韵之文耳”、“终不是诗”等等;甚至说他“于诗本无解处”。此外,还怪他变了传统的诗格,坏了诗法。连非常佩服韩愈的苏轼都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有人还把韩诗这种变格和批评宋诗散文化的倾向联系起来,以突出其影响之坏。对韩愈这些片面性的指责,不但成为一时口实,而且展转载入许多论诗专著,影响后世,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15.
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自宋代起就有截然不同的评价。贬之者如黄庭坚说:“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尔。”(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陈师道说:“退之以文为诗……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又说:“退之于诗,本无解处。”(均见《后山诗话》)沈括更说:“退之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惠洪《冷斋夜话》卷二)褒之者如吕惠卿说:“诗正当如是,吾谓诗丿亦未有如退之者。”(惠洪《冷斋夜话》卷二)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韩愈是唐代的大家,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叶燮《原诗》更说:“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两种观点,针锋相对,至今仍争论不休。我这里根据古代诗评家所提供的线索,分四个问题对韩愈的“以文为诗”进行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16.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因批评时政 ,迁谪荒僻的阳山、潮州。对他这两次迁谪期间的作为 ,学术界分歧较大。据考证 ,韩愈在迁谪期间的作为光明正大 ,德操高洁 ,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提倡古文运动方面的贡献是卓著的。全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论述 :一、关心时弊 ,积极参与思想文化领域论争 ,遏制宗教的危害 ;二、履仁践义 ,惠政爱民 ,兴教育才 ,重情敬谊 ;三、笔耕不辍 ,杰作层出 ,推进了古文革新。同时 ,还以确凿翔实的论据批驳了“韩愈是反对永贞革新的保守派”,“迁谪期间改变了原来反对佛教的主张”,“吹捧宦官”等论调 ,指出这些均属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17.
神龙之变,宋之问、沈佺期等一大批宫廷诗人被驱赶上了南贬的迢迢路途。流贬中的宋之问、沈佺期写下了一系列诗篇,与他们的宫廷诗相比,沈宋贬谪诗从题材内容到气势风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以抒情内质的强化和浑成完整的情感表现,给浮华繁缛的宫廷诗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呈现出与盛唐诗风格接近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韩愈来潮之前“潮人未知学”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关于唐代潮州州学兴度问题之探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云:“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此语既出,后人遂咸谓潮之有文化乃自韩公始,是以有颂诗“不有韩夫子,人心尽草莱”之句。苏轼碑文显然本自韩愈《请置乡校牒》,但却有逾本意。其实,韩愈在牒文中有一段话至为重要,殊堪注意:  相似文献   

19.
清代赵翼的《瓯北诗话》和朝鲜李瀷的《星湖僿说》都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批评,批评的内容包括韩愈以李白、杜甫为宗的诗学观,韩愈奇崛的诗歌风格,韩愈以赋为诗的创作手法和韩愈的《南山》诗,在对韩愈诗歌的研究上,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论韩愈文艺思想与庄学精神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与庄学思想中的"自然"观有内在联系,韩诗"诙俳"、"嘲戏"的创作特点反映了《庄子》"正言若反"之立言精神的深刻影响,至于韩愈的"为文精专"说则与庄子"凝神"巧专"观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