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是前人尚未量化研究过的一个问题。家庭经济对回族两性地位影响又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本文从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管理和消费决策三个方面描述了回族两性地位 ,表明回族女性的经济地位已有很大的提高 ,两性的家庭经济地位的主导已经是两性平权型 ,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 ,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人们的收入地位、管理地位和消费地位并不同步 ,在推进两性经济收入平等的同时 ,要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呈现全面边缘化的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在教育地位、职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权力地位上均处于劣势.从两性社会分层地位获得的途径看,女性的这种社会地位状况既与女性的个体因素有关,也深受到家庭背景和社会制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地受到了家庭背景的影响,女性的分层地位体现出诸多的“再生产”特征.女性社会阶层流动的这种封闭性特征限制了女性向上的阶层流动,造成了女性社会地位普遍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在婚男性的地域流动重构了传统的、基于性别的社会分工:在维持“女主内”的同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家庭“男主外”的格局,这无疑会作用于女性的家庭地位.本文基于性别分工理论、家庭决策理论,利用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探讨男性外出务工对留守妇女家庭决策权的影响.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务工收入的增长并未降低留守妇女的家庭决策权;相反,由于留守妇女更多地承担了家庭农业生产活动,掌握了更多的家庭资源,故其家庭决策权显著增强,家庭地位得以改善.总体来看,“男流女守”的新型劳动分工模式对留守妇女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加重女性家务负担和农业劳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她们家庭决策权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出现了一些变化。通过对河北省Y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妇女在婚姻、生育自主性方面都大大提高,农村妇女在家庭事务方面拥有较大的决策权。男女平等的制度、有利于女性的婚姻市场造成了女性的家庭地位的提高,夫妻的情感需要进一步强化了女性的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5.
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是经济、政治、文化三者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作为一种更多地属于政治加经济的动力,中国非农化的展开虽然能促进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但文化价值转型的缺乏却使得这一提高明显不足。事实上,在四十余年的非农化中,男性是较之女性获利更多的,男性也并未在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中有更多的付出。两性不平等状况的依然存在表明,要使妇女家庭地位发生质的变化,在关注政治、经济的作用的同时,扩展文化价值的转型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不仅体现在职场上具有同等的劳动机会和同样的劳动回报,而且体现在家务劳动时间的分配和家庭事务决定权的大小上。基于第3期广东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统计数据,相关分析表明:经济越发达、占有资源越多的城市已婚女性,家务劳动时间越短;教育年限越长、初婚和1980年后出生的已婚女性,家务决策权越大。要彻底改变女性的家庭弱势地位,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就必须加强政府支持力度,进一步强化社会干预,实现女性由集体赋权向个人赋能转变,建立适应妇女群体特征的社会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的发展仍呈滞后状态,主要表现为农村回族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回族女生入学率偏低,辍学率偏高;农村回族女性早婚多育现象严重;等等.这主要源于家庭经济窘迫、宗教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教育资源匮乏和学校现行教育制度等因素.因此应从加强农村回族女性性别差异教育与性别公平教育,建立多层次、多目标的农村回族女性教育示范学校,培养农村回族女性适应社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等方面入手来改善回族女性的受教育现状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8.
回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缔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为国家的独立、民族之解放及新中国的创建都曾作出重要的贡献。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 ,回族能否再一次为本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腾飞再创辉煌呢 ?这不仅取决于回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作出正确的抉择 ,还取决于各级政府能否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政策。而能否看到回族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与地位 ,则是影响各级政府和回族人民作出正确决策和抉择的关键因素。据此 ,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其作用分论如下 ,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其地位及相关的启示。一、汲取开发经…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与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之嬗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回族传统婚姻家庭的转向、价值观念的更新、人格模式的变换 ,从而导致整个回族婚姻体系、家庭结构的总体转型。本文择取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中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等层面 ,以探其社会转型中回族婚姻家庭价值观之嬗变  相似文献   

10.
西北回族政治势力的崛起,改善了回族的社会地位,成为西北政坛重要的制衡力量,同时带来了回族社会的深刻变迁:回族社会出现自治倾向,社会开放对外交流扩大,民族教育制度初步建立,工商业走向繁荣,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回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西北政局的关键是处理好民族关系;中央政府需要更多地承担民族地区制度变迁与进步的发展成本;在民族地区既要发展民族经济,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在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互信与了解的同时,培养对祖国向心力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回族的孝文化和当代回族的尊老敬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伊斯兰文化中尊老敬老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孝道交融结合而成的回族孝文化 ,对回族的社会与家庭生活有着巨大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 ,回族孝文化中的封建因素基本得到消除 ,回族老人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有所削弱和改变 ,但回族老人仍然普遍受到尊重和照顾。在当今社会 ,回族孝文化中的“厚养薄葬”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值得进一步倡导和宣扬。要正确地继承回族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就应处理好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正确弘扬孝文化的关系 ;对老人的经济供养与精神赡养的关系 ;强调后辈的尊老敬老与鼓励老人自强自爱的关系 ,努力使中华民族尊老、养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长久传扬。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0年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男女两性的性别观念处于传统与现代的过渡状态,但女性的性别观念总体上更趋现代,越年轻者性别观念越趋向于现代;男性的性别观念更偏传统,且在不同年龄群体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性别观念的形塑源自三类地位实践:先赋地位、自致地位和夫妻间性别地位,自致地位的作用更为重要。两性性别观念因夫妻间性别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女性而言,婚前家庭经济地位越高、家庭经济贡献比丈夫大、至少有与丈夫相仿的职业地位、家庭权力方面至少与丈夫相仿甚至比丈夫高者,性别观念表现出更趋向现代的特征。作用于两性性别观念的机制有所不同,对女性而言,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受教育机会、职业与政治身份更能促进其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对男性而言,夫妻间平等承担家务更能促进其现代性别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回族源流始于唐、宋、元,形成于明,发展于清,至咸、同间,云南、西北回族遭到空前浩劫,元气大伤。辛亥后,在恢复中有新的发展。元代回回人的地位,一般高于汉人。回回中的贵族、官宦、学者及商人活跃于各地,对于元朝的开国以及元的军事、政治、经济的发展都有影响,同时,较优越的政治地位也有利于回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元代海运大开,对于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回回人在经济上占有优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明代曾把回回称作“回夷”,这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同时也说明回回巳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而存在。明代开始时,回回人与蒙古人的地位有相似之处,由于北边蒙古军事力量的存在,为了以广招徕,明统治者对于归附和安插在各地的回回,既给他们以优厚待遇,又不放松戒备与防闲。明代的海禁政策,影响深远,中国同西方在发展上渐渐拉开了差距,勇于开拓的回回民族在经济开发上也深受闭关之害。到明代晚期,回族人巳  相似文献   

14.
回族的忠孝道德观是回族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它源于伊斯兰教教义,又吸收和融合了儒家伦理思想,形成了"二元忠诚"的社会道德忠诚观和"人伦三典"的家庭伦理孝道观。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与发展中,这种道德观日臻完善,并在现代社会赋予它新的内涵。它影响着回族群体的思想、行为,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计划生育文化发展与家庭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的后50年 ,我国在生育文化现代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本文利用有关资料从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家庭功能以及家庭关系等方面 ,估计计划生育文化发展对我国家庭制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在计划生育文化的推动下 ,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和家庭类型核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家庭的生育、生产和养老等物化功能逐步削弱 ,而家庭关系在简单化的过程中却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论两性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注定也是两性和谐的社会。虽然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现实中还是存在一些两性不和谐的症状,它们危害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发展。造成两性不和谐症状的原因存在于传统观念、政策盲区、社会规则和生育分工等四个方面,化解的途径是观念纠偏和制度纠偏,其中制度纠偏是更为根本的举措。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分化问题日趋严重,挖掘乡村社会内部传统整合力成为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寺”与“坊”两个空间纬度说明了寺坊组织在回族乡村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并探析了回族寺坊组织作用及范围的延伸问题。由此刻画了当前回族乡村社会中传统社会整合实体的发展、变迁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19.
国运兴,文运兴。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学研究的春天。宁夏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以来,根据宁夏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蕴涵,设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对回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通过20年的培养,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他们大都能独立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课题,成为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他们已出版问世的著作有《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回族人物志(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大西北对外开放的新思路》、《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与计划生育黄玉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机制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作用。在计划生育领域,伴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健全与完善,家庭生育调控的市场机制将会逐渐形成。这将会给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模式带来新的变化。但是,家庭生育调控的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