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三角形金融体系框架中国的金融交易关系是在一个三角形的金融体系框架下进行的。这样一个三角形金融体系是通过已经进行的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形成的。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始于八十年代初期,呈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在整个变革过程的前期,基于强化金融体制功能、促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点,并逐渐形成以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国债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债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其发行和交易的前提条件是金融机构的建立、金融体系的健全,并通过金融发展渠道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都表明,“国债政策—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渠道对我国经济增长所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发挥国债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就必须大力完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国刚  罗煜 《学术研究》2022,(1):79-87+178
金融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国家银行实践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单一银行体制探索,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多元化金融体系构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推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道,积累了五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即坚持以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符合国情的金融发展模式、坚持对金融系统的严格管控、坚持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和坚持依法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日本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外汇法和日本银行法,标志着日本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已正式启动。日本金融业这一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日本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使之摆脱自90年代以来的日本金融危机困境,迎接21世纪全球金融竞争的挑战,而且还将对许多国家金融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本文将探讨日本金融业这一变革的成因、变革的目标与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和启示。一、日本金融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弊端日本金融体系的构成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并无显著差别,但这一体系的运行和运行方式却有许多独特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金融脆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金融脆化现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近20年来全球典型金融危机特点及产生原因,并在系统分析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针对金融脆化现象的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6.
民间金融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间金融是指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投资和资金借贷活动。它存在的制度基础在于金融的脆弱性、金融约束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金融的确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助于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体系效率的提升,有助于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增长。因此,在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中必须重视民间金融制度,促进和引导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区金融稳定是宏观金融稳定的基础,地区金融风险的波动及其治理将直接影响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基于2015—2019年省级层面的中频数据,选取来自主要风险领域的十四项基础指标合成了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季度频率的地区金融稳定指数,刻画了造成各地区金融稳定发展异质性的重要风险特征,并揭示了其背后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2015—2019年,我国整体金融稳定运行趋势不容乐观,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金融稳定运行状况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且不同时段突出的主要金融风险也有所不同。在中国金融稳定地区异质性测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地区内金融资源的空间适度集中、引导地区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强化对阶段性突出风险的管控是地区金融风险治理可具体采用的三大长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宏观控制和调节职能,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86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人民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尤其突出了它领导、管理我国金融体系的宏观职能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基本职责.但是,一年多的实践说明,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仍然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1986年,我国银行贷款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过大,物价上涨较多.1987年信贷计划还有缺口,货币供应量过多,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 我们认为,人民银行工作难以得心应手,金融宏观调控不能奏效,是因为实现金融宏观调控的一些必备条件或前提尚未形成.其中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基础——一个全国统一的、相对完善的、可控的资金市场体系——没有形成,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很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融资活动和各种层次的金融需求,由于各国的发展轨迹不同,迄今尚未出现一种最优金融结构模式能够适用于各国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发达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好地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借入资金并能投资到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二是金融体系在产业结构转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还存在高比例的传统产业,对于尚不发达的金融体系而言,是无法顺利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而运营良好的金融体系在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如果金融体系出现故障,则会发生金融危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给亚洲国家造成痛若的同时 ,也提供了一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益的经济教训。回顾金融危机 ,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有着特别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安排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选择——金融自由经和金融管制的利弊分析和评价 ,揭示金融管制和传统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由于其内在的缺陷都可能累积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使行金融自由化成为必然和趋势 ,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自由化理论。同时 ,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提出了经济转轨时期金融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与深化改革─—对泰安市金融机构创新情况的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泰安分行课题组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组合,它既包括金融产品的增加、金融业务的拓展,以及金融机构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改革,同时也是整个金融体系不断发育和成长的过程。它具体可表现为金融工...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2010年中国已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亦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鉴于金融与经济的强相关性,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否对一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在分析金融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机理和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金融体系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四个方面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间借贷作为中国非正规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曾经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是,近年来非正规金融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庞氏融资特征。按照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庞氏融资将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给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造成极大危害。对中国而言,庞氏融资将吞噬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果,加大通货膨胀并提高失业率。因此,推动金融监管改革,规范非正规金融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在前几年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改革中,我国的金融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已经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但是,就金融体系促进社会资源配置这一功能而言,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具有竞争性的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依然没有真正形成。金融运行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和障碍,限制了改革的深化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功能金融视角下的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金融提供了一种新的考察金融体系的视角。本文通过考察资产证券化优于传统金融工具的经济功能 ,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各种模式对于不同经济功能的侧重点。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和实施模式的选择应当发挥功能金融的经济功能 ,从而促进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的核心就是研究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按时间来最优配置资源以及研究顺利进行这种配给时经济组织的作用。在金融体系中,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和所有参与者组成的货币与资本市场是其主要组织。金融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一门描述性科学向分析型科学的转变,并提供了一些广泛适用的模型,为金融决策、金融创新给出了有条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部分,金融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全及经济的稳定,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有效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从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态势,并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15年西南六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由金融规模相对重要向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对重要变化,金融发展开始从重视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注重效率提升的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西南地区区域内金融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金融发展水平受制于经济基础条件。应建立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注重金融效率的提高,加强区域金融发展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9.
新结构主义学派继麦金农—肖学派的金融深化理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成功的实践之后首先提出了修正意见。他们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特殊结构 ,指出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存在着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正式的、有组织的信贷市场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非正式的信贷市场 ,二是由于实际利率提高引发的流动资本成本推进效应。这两个特征改变了传统金融深化政策的传导机制 ,从而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理论推导出的结论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虽然新结构主义的分析过程也存在缺陷 ,但他们毕竟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并使理论分析与现实更为贴近。新结构主义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随后的理论发展对我国当前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即一个健全、完善的银行体系应是我国金融发展的逻辑起点。一旦健全的银行体系建立起来后 ,经济发展就有充分的机会选择更为合理的模式 ,而不是仅在自由市场主导型模式和银行主导型模式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困境及其推进思路徐飞在经济生活中,作为流动中介的金融体系能否有效地动员储蓄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转移,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关系甚大。因而,推动金融稳步发展,一直是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遗憾的是,广大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