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复译问题在译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然而,学者们更多关注的是探讨复译的原因,少有学者论述复译策略。本文拟从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角度来探讨复译策略,并提出了三种复译策略;勘误性复译,构建性复译,及倾向性复译。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以《周易》的哲学思想为理论依据,复译原因可大致做如下阐释:(1)文无定诠:文本的开放性;(2)言人人殊:译者的主体性;(3)人以群分:读者的差异性;(4)言随时变:语言的时代性。这些阐释为进一步从大易的视角研究复译的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与复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美学理论有两大研究方向———接受研究和效应研究。本文以这两大研究方向为视角,从读者与文本两方面探讨了文学作品的复译问题,指出文学作品的复译是一种必然,并进一步预测了未来复译的风格趋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认知结构及其相关理论为复译的必然性提供心理学基础.译者的认知结构有限性是复译产生的必要条件,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有限性是复译产生的充分条件;译者认知结构的动态发展是复译产生的内部原因,译本读者认知结构的动态发展是复译产生的外部原因;不同译者的多元认知结构是复译产生和存在的主观条件,不同读者群所拥有多元认知结构是复译产生和存在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复译和译者声音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两者各自独立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翻译领域,然而,文学复译作品中的译者声音尚未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文章在梳理现有复译和译者声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复译现象理论研究的不足、译者声音的研究理论有待加强等问题,并探讨复译本中存在的多重声音对译者声音的影响,提出应通过文本和语境两种途径来研究复译作品中的译者声音,进而构建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复译将竞争机制引入同一部书的翻译,同一名著的不同译者之间存在着争夺读者、争夺市场及争夺翻译史地位的竞争。作为最有影响的中国古代军事典籍,《孙子兵法》以其文本的开放性与召唤结构邀约着众多译者解读,其中英文译者即多达数十位,译者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卡尔斯罗普是最早将《孙子兵法》译入英语世界的译者,紧随其后的的贾尔斯对其译本百般挑剔,提出了"近乎无礼的"批评。这种批评本质上是后世译者对前驱译本的误读,其目的在于扭转竞争中的迟到劣势,廓清自己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广告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研究:德国功能派译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功能派译论为理论支撑研究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功能派译论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都存在功能关联性特征,英汉广告互译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上、意义上的流失、替换,因而弱化了目标广告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表达效果和劝诱功能,这就是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可译性限度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连续体,随着语言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原来不可译的可能变得可译,有限度的翻译可能变得充分。  相似文献   

8.
复译将竞争机制引入同一部书的翻译,同一名著的不同译者之间存在着争夺读者、争夺市场及争夺翻译史地位的竞争.作为最有影响的中国古代军事典籍,《孙子兵法》以其文本的开放性与召唤结构邀约着众多译者解读,其中英文译者即多达数十位,译者间的竞争极为激烈.卡尔斯罗普是最早将《孙子兵法》译入英语世界的译者,紧随其后的的贾尔斯对其译本百般挑剔,提出了“近乎无礼的”批评.这种批评本质上是后世译者对前驱译本的误读,其目的在于扭转竞争中的迟到劣势,廓清自己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媒体的兴起,双语新闻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手机新闻文本所具有的真实性、精细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翻译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变译理论为手机新闻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其变译策略包括摘译、编译、改译和参译等。变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真正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0.
以功能派译论为理论支撑研究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功能派译论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都存在功能关联性特征,英汉广告互译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上、意义上的流失、替换,因而弱化了目标广告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表达效果和劝诱功能,这就是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可译性限度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连续体,随着语言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原来不可译的可能变得可译,有限度的翻译可能变得充分。  相似文献   

11.
论广告口号翻译中的读者关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口号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极为明确的行为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读者在译者——译本——读者总体关系中具有终极指向性。译者从事广告口号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悉心关注译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审美习惯,并注重其情感需求,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创作出最能实现广告口号预期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强调接受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悲剧性文本并不是其悲剧艺术价值产生的终极因素,文本价值的生成必须是在与接受者的对话中实现,接受者必然要参与悲剧文本价值的构造过程。从这个角度看巴金先生的作品是获得巨大成功的,他笔下的《家》不管是苍凉的笔调还是悲痛的结局,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蕴并在读者心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接受美学的视角从期待视野、审美经验以及召唤结构三方面来重点研究《家》中的悲剧形象,以助于了解接受者参与作品价值生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汉英广告语翻译中的模糊美有三种语际转换策略,即以精确译精确、以精确译模糊、以模糊译模糊,使译文具有与原文相同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接受美学理论的简要阐述,发掘这一理论又一现实价值,即用以解析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此类翻译目的性极为明确,其目的实现主要在于目的语观众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视角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宣传语翻译研究通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中接受美学行为的分析证明:译者只有在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同时,完成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才能达到译文读者"期待视野"与译作的"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阐释学的视界融合理论分析了中国著名典籍《楚辞》的代表作《离骚》的多个英译本。从视界融合历史性角度分析了《离骚》的不同译本对艺术作品内涵理解多元化的合理性,并从译入语(target language)的输出、加工和再创作角度探讨了视界的二度融合在复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提出的解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对文学翻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为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历史误读、文化过滤、重译等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学翻译是对文本重新解释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同一文本在不同译者的笔下会有不同的译本。名著重译正是哲学解释学三大原则对文学翻译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科技哲学的层面上探讨了核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中,涉及铀矿冶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水)处理处置、核素迁移模拟等技术研究中的自然观与方法论,并结合科研实践介绍了整体性观点在指导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克·吐温是中国译介作品最多的芙国小说家,他的经典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我国流传的重译本很多。众多的重译证明了这部文学名著的显赫地位和马克·吐温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接受芙学理论从读者和译本两个角度分析了名著如《哈克》流传众多重译本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