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南民族地区是我国地缘战略极为重要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其中75%以上人口高度集中在农村社区。这种人口分布格局,决定了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整体社会稳定、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及西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重大现实问题。发展经济、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民族宗教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是维护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稳定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从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然而历史的脱胎差异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使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呈现出多样性和特殊性.为此党中央根据西南边疆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国家政权面临的历史任务,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了分类指导的政策.地方各级政府在指导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艰辛的探索,其理论成果与经验教训,在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明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建设任务,则要求云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民族关系、法律、政策、措施与体制机制等协调发展,并强调相互间配合与协助的和谐发展本质,从整体性、全局性的角度进一步彰显社会发展的统筹与和谐要求;坚持分类指导、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措施,才能体现和谐发展的精髓与理念,建成"中国特色、云南模式"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和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切入口,首先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祖国边疆稳定、生态可持续性及资源合理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缺口”的扩大、贫困、区域开发成本高、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最后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省、区、市、地等都在着手研究制订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面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市场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地区制订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基本目标的确定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应有所遵循。本文就地区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提出看法,以期为制订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点思路。一、地区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朝承继并发展形成传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格局,常平仓、社仓和义仓的发展完善,使清朝在各省建立起集仓储和荒政为一体的社会治理机制,并在救灾实践中提升了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粮食储备和赈灾救民关乎国家安全和边疆社会稳定,清代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整体行政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云贵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需要,义仓建设作为多元协同参与的公共治理体系,其内地化发展态势深化了清朝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自然资源的吸纳和社会治理格局的重构。义仓作为清朝政府应对灾害和荒年于各直省府厅州县地方设置的粮仓,其本质上是一种以民间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自主经管性质的救荒恤贫仓储类型和粮食储备制度,清政府通过义仓的建设和施济,较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西南边疆治理的深度干预。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多设置于市镇,亦有部分建于少数民族村寨,存仓粮食主要由地方官员、士绅及民众自愿捐置,并在荒年通过无偿赈济的方式为灾黎提供保障。云贵地区的义仓经营管理及其灾荒赈济功能的调适与整合,是西南边疆地区内地化进程中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的重要样态,为清朝政府加强对西南边疆的社会治理提供了路径依赖。清代云贵地区在从华夏边缘向民族边疆变迁的过程中,内地化这一变迁主流成为西南边疆地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协同并进的主要驱动力。义仓建设作为清朝国家强化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底层社会对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在场"的"隐喻"。本文从边疆观与边疆治理的视角分析清代云贵地区的义仓体系的构建及其在西南边疆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和备荒救灾能力建设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究清朝国家治理、边疆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和体系的丰富内涵。云贵地区义仓的建设是对传统重农重粮思想的体现和实践,是清朝加强西南边疆治理的重要策略,随着清政府在西南边疆地区统治秩序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义仓建设在灾荒赈济和西南边疆内地化的过程中提升了云贵地区基层社会的协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不断受到旅游界的热宠,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很多优势,依据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并据此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1939年夏,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发起了一场旨在服务边疆的社会运动,即边疆服务运动.同年12月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成立.随之设置了川西、西康和云南服务区,从教育、卫生、生计、传道等方面推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边疆服务>是边疆服务部的机关刊物,也是20世纪40年代唯一一份以边疆服务为目的边事刊物.创刊于1943年4月,至1950年6月停刊,跨8年之久.它扩大了边疆服务运动的影响,且有利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本文论述<边疆服务>的创办及内容、出版发行及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长期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而且滞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甚至滞后于包括广西、内蒙古及西南和西北的大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 ,这种不断扩大的发展差距 ,不仅妨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固化了地理上的二元结构 ;而且还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 ;另一方面 ,在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 ,这种扩大的差距不仅不利于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的缩小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反而还会使“知识差距”扩大 ,国际竞争力下降。本文认为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 ,必须切实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实际上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地区中的特殊重要性 ,可以说 ,西部大开发就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开发。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因素 ,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和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征 ,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应坚持政府为主导 ,市场为主体的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导向型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0.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认为应该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即社会整体发展基础上的局部跨越.这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并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被正式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战略之一.然而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同时处于失调状态.改变并消除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失调的出路在于改变和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把可持续发展真正作为发展的指导方针,并把发展知识经济作为打开未来大门的真正的钥匙.只有同时实现了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的同步发展,我国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才真正进入了良性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12.
日本森林延续至今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是一个多山之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地质条件脆弱,假若稍不经意,就有可能陷入森林荒废、生态环境恶化的危险境地。该文从日本的自然条件、管理体制、技术条件、社会因素、造林知识的普及推广、生态意识及森林宗教等方面,对日本森林不仅没有陷入生境恶化、无法挽回的严重局面,反而得以保全并延续至今的历史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对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按照通行的指标体系衡量,中国属于科技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在世界上居20~30位之间。中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的隐忧。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发挥后发优势,规则尽快与国际接轨,发展“新经济”,聚集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边疆与内地互动的不断强化,深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边疆与内地的时空关系组合,造成边疆政治中的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问题等跨越传统的时空关系组合。同时,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和边疆地区的人口多向流动等诸多因素,导致边疆的社会关系、社会分层、社会结构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边疆为中国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空间与丰富资源,中国边疆的发展价值与潜力不仅要逐步赶上内地,而且将超过内地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边疆政治集中体现为"四边",即边界、边防、边疆、边民,要高度重视边疆政治问题,彻底转变传统的"重内轻边"的观念,抢抓机遇治理好边疆,这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发展中贫困问题依旧十分突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仍在扩大。发展并不意味着就能消除贫困,如何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这是当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又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陆路边境线最长的区域,少数民族问题与边境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在全国既有代表性,又有典型性。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是我国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战略门户,而且还是我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贫困程度最深的欠发达地区。"民族问题、边境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融,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问题。从生存贫困和发展贫困两方面深入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可为消除发展中贫困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使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伴随着这一转型,其社会风尚的变化呈现出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所不同的特点,即: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近代云南社会风尚变迁的契机和动力;在边地,平民社会风尚多古朴守旧,而少数民族中的土司及贵族则明显表现出双重性趋向;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使社会风尚的变化具有文化的双重性及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经济增长目标转向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民族地区更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边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属性,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而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是国家治理始终贯穿的命题,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实现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本文回归理论和逻辑的起点,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并加以分析,提出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既是“稳疆固边”“社会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安全”“边疆繁荣”发展的战略需要。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是全局性综合治理,尤其要强化社会安全治理。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是:对边疆地区安全隐患意识缺乏警钟长鸣,对边疆地区宗教问题疏于从严治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存有偏差。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必须树立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边疆民族地区安全治理的底线思维。“习惯法”治理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普惠举措,法治手段是边疆地区安全治理的根本手段,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边疆安全治理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干旱区经济的主体是农业,而绿洲是其载体。绿洲农业经济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因此选择适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生态农业发展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但仍需在绿洲生态农业的产业结构、人口资源与环境、能源、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基础等重大战略问题上进一步优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