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社会制度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制度,不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我国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是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绝不能实行主体私有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一定经济制度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深化改革 ,探寻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运行机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运动形式。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这些基本的经济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与基本面貌。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整个社会经济是由成千上万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所组成,社会经济活动是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处于无政府状态、以市场竞争为特点的商品经济运动之中,它的运动方式以市场机制为特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表现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公有制使按比例自  相似文献   

4.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国民收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国民收入,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一样,是由物质生产领域内创造出来的,但由於两种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由於社会生产目的不同,由於『苏联的国民收入,同全部社会生产品一样,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两种形式:全民所有制形式与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来生产、分配与再分配』的,因而苏联国民收入的社会经济内容构成方面、分配及再分配终极使用方面,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有着原则上的重大区别。在共产主义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下,两种所有制的存在,它本身虽然意味着将随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鉅大发展而逐步变化,走向经济上单一的全民或国家所有制形式;但是,很显然地,这里已经没有生产资料为任何私人占有,剥削阶级澈底被消灭,生产关系——人类在物质财富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已获得根本的改变,生产关系基础乃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应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其他经济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但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否定和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他们用“淡化所有制”的办法,宣传“公有制的内容空虚”,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和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结构是“一主”(公有制为主体)“三多”(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公有制形式多样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所有制属性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马克思主义"消灭私有制"的科学论断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符合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表现在经济基础上,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因此,篡改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必然要集中在否定公有制,鼓吹私有制上 。而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不能“全民财产私有化”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与生产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要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所有制结构,就是在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0.
卫兴华 《中华魂》2010,(10):39-43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自觉划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  相似文献   

11.
走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市场经济要求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前提条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 ,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问题上提出了两个重要方面: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股份制可以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利用股份制形式有利于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能力。“三改一加强”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任何社会形态里,分配关系都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马恩选集》三卷第13页.以下只标卷次页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平衡,必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相适应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必然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决定着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性质,即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我们区别各个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不是改变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唯物史观出发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运用唯物辩证法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特别注意从质的方面──控制力上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变化的观点,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寻找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包括八个方面的科学内涵:(1)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科学地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扩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畴。(3)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予以新的界定。(4)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5)充分肯定劳动者合作股份制是集体经济。(6)第一次明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明确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国有经济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8)第一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华魂》2010,(12):11-1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范龙堂 《南都学坛》2005,25(2):92-96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最具魅力的理论创新,是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学说,创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式。作为中国农村实践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理论表现为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是实现劳动雇佣资本的重要形式,联合劳动是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有效过渡,集体所有制是超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具有自身实践特征,其属于生产资料村域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形态,同时形成了集体成员合作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合理分配。理论解析和实践演化表明,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理论奠定了中国农村公有制经济制度,决定了农村联合劳动的基本经济性质;而实践过程中,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限定了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的界域范围,超越了马克思恩格斯集体所有制的原初功能,同时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同样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的理论体系,由此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