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跨学科的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无疆界。跨学科研究是思想对学术分工的反抗;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的大范围制度变迁,解释现实而趋向真理,显然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不可能胜任,因此这一努力意义重大。那么跨学科研究有范式可以遵循吗?或者我们不妨问思想有范式吗?也许思想的可能性就是跨学科范式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这个范式是任意的吗?当我们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范式是必要的吗?……让我们听学者们怎么说。  相似文献   

2.
文化过滤与异国形象误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通常在自身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过滤下进行,这使得文化交流与对异国形象的误读不可分割。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化的图像,既有真实的记录,亦有想象、虚构和误读。欧洲人从自身社会出发,从本社会的发展需求来认识中国、评价中国文化是构成误读中国的原因之一。其二,西方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由于客观条件和主体身份、需要的不同,造成描述、报道和认识的偏差。其三,中国文化本身的庞杂、中国人的排外自大心理也是导致欧洲人误读中国形象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之剑 欧洲人--先是伊比利亚人,后是英国人、法国人--为什么能够轻易战胜在大洋彼岸生活了上千年的具有悠久辉煌文明的土著居民?为什么能够在新大陆--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新西兰--迅速繁衍生长并且最终将那些遍步土著遗迹的地方以不可抵挡的趋势一个个欧洲化?为什么能如此迅捷地占据这些大陆和岛屿的每一个角落而将土著居民最终排挤到最偏僻、狭窄和荒芜的地带甚至使他们遭受灭种之灾?历史学家似乎早就给了我们答案:欧洲人的扩张本性、欧洲人先进的军事和航海技术、欧洲人利用宗教进行的蛊惑人心的宣传以及土著居民自身的落后和内讧等.我们应该满足于这些解释吗?或许是的.但是美国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他的著作<生态扩张主义--欧洲900~1900年的生态扩张>中给了我们另一个全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刘畅 《重庆社会科学》2007,(1):60-63,68
美国华裔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一部在国际和中国国内都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著者以不同于中国大陆学人的眼光看待中国现代文学,对国内学者颇多启示。但是,著者的政治偏见局限了他的学术探讨,特别在对鲁迅的评价上,政治评判代替了审美评判,从而陷入了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之中,导致了对鲁迅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6)
在西方学术界,早期研究赋学的多是欧洲的学者,包括奥地利、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学者。他们早在19世纪中期便开始研究了,其研究多是从翻译着手。欧洲学者最感兴趣的是《楚辞》,一般认为这是屈原创作的诗歌。奥地利学者费之迈是最早将中国的赋翻译成德文的学者。此后翻译中国辞赋的欧洲学者有法国的汉学家德理文侯爵、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等。翟理斯的《中国文学作品选珍》选译的诗文从最早的文学作品到清代的作品,收录了许多辞赋。20世纪初年,有多位欧洲学者开始专注于中国辞赋的研究,其中较知名的有卫利、叶乃度、赞克等。在美国学者中,较早研究辞赋的是卫德明和海陶玮教授,目前的领军人物是康达维教授。  相似文献   

6.
陈波 《江海学刊》2012,(4):36-44
陈晓平教授的《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笔者就下面一系列问题与陈晓平展开商榷:休谟关于因果必然性和自然齐一律的怀疑论证成立吗?休谟确实持有激进的归纳怀疑论吗?可以用康德式的先验哲学去补救休谟哲学,从而对休谟问题做出局部辩护吗?可以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去补救康德哲学吗?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通过构造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来给这个世界和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提供某种"整全性"的解释和说明,这种研究哲学的方式还继续有效吗?这些问题汇总为一个大问题:"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性产物的欧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发生了误读,并在面对中国文学问题时发生了误判。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即争取现代性与现代民族国家双重任务的长期艰巨性以及二者的冲突,是产生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误读与误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刘玉宇 《学术研究》2012,(7):28-33,159
当代一些有代表性的英美学者,如陈汉生、安乐哲和郝大维等人,试图从古汉语的语言结构出发,来解释古代中国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的独特性。然而这些学者关于古汉语和哲学思想之间关系的论证都是建立在一些不可靠的预设之上的,因此无法说明古汉语和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种种历史经验得出了重要的民主价值理念,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民主化发展道路却受到了一些理论学者的质疑。中国近代百年来的民主价值观出现变化了吗?民主目标存在理论与实践的悖论吗?民主追求与经济追求不可同日而语吗?在此,带着这些问题,对反民主理念存在的根本性错误以及反民主理论形成的根源问题进行哲学式的反思,这是理论逻辑的需要,也是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进展。然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哲学能解释我们的世界吗?当代我们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历时态上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落后于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在共时态上没有提升出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理念,没有以哲学方式关注现实;在内容上满足于宏大叙事,不注重对新的现实具体而精确的知识分析;在表述形式上抽象难懂,没有提供本应有的明明白白的智慧。哲学的基本功能是解释世界、批判世界、评价世界、引导世界和改变世界,而我们有的哲学研究不要说改变世界,就连解释世界都还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外学术界,学者们对“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四个概念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讨论,但是在孰优孰劣上争议较大。有的主张中国道路,有的主张中国模式,有的赞成中国经验。这种情况启示我们,应当知道,从本质上看,北京共识是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某种认知和态度,中国模式则是由中国经验构成的,中国道路又是由中国模式构成的,中国道路在不同发展时期会呈现为不同的中国模式,并且积累了不同的中国经验,从而形成具有时代性的发展理念和方式、方法,由此来讲,中国道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统领了其他三个概念。因此,只有正确地理解这四个概念,理清其本质内涵和相互关系,才能合理地运用它们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也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内涵和真实精神,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禾 《河北学刊》2001,21(3):19-23
本文首先探讨了全球经济伦理的根据和可能条件,随后分析了全球经济伦理与西方经济伦理的关系,最后还就中国对全球经济伦理可能的贡献发表了看法.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争取中国在全球经济伦理问题上的发言权,是我们不可让与的权利.中国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者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伦理研究,对全球经济伦理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跳舞与礼教:1927年天津禁舞风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玉河 《河北学刊》2005,25(5):111-120
西洋交际舞这种娱乐方式,突破了男女社交的界限,包含着社交公开、男女平等的新理念。故从它传入中国起,便引起了维护传统道德、封建礼教的守旧者的非难和抵制,由此引起的争论始终不断。1927年天津名流掀起的禁舞风波,是西舞传入中国后都市民众思想观念的一次集中展现。跳舞有伤风化、破坏礼教,还是正当的新式娱乐?跳舞是一种“肉欲的冲动”,还是一种“美欲的体现”?跳舞是一种高尚娱乐,还是一种如同娼妓般的罪恶?跳舞导致了道德的堕落与礼教的破坏,还是促发了男女平等与社交公开?围绕这些问题,新旧两派展开了激烈争论,社会各界竞相发表自己的意见。本文在认真考察这一风波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展现当时都市民众关于跳舞问题的复杂观念,评析新旧两派在跳舞问题上的观念分歧,揭示近代中国都市社会及其观念演变之曲折性。  相似文献   

14.
姜芝娟 《齐鲁学刊》2007,33(5):31-35
中国哲学中有无逻辑?中国哲学有无抽象思维?这是中国哲学面临的两大难题。否定者无疑使中国哲学的合理性面对重大挑战,而肯定者却未拿出"逻辑"和"抽象思维"存在的证据。但是,通过中国名学中以冯友兰为代表的一种关于"白马非马"的解释理论及其解释批判,我们将会发现古代中国哲学存在关于构成哲学论议的概念的反省工作,公孙龙的论题作为一个悖论担当了所谓名论传统的一部分,使关于概念的反思与抽象概念的使用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一词是来源于日本。20世纪以来,西方和中国学者普遍认为中华帝国在西方影响之前未能发展出科学。这种明显的欧洲中心论框架阻碍了人们对中国科学的真正的历史性认识。本文通过对science中文译为科学一词的社会语境的探讨,来重新梳理中国的科学史及对中国科学史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拜占延古币研究存在若干误区,首先,我国发现的拜占延金属货币以金币为主,但不能因此说拜占延人不使用银币和铜币,事实上,拜占廷社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是铜币。其次,拜占廷金币大多为金币,金币正背两面印模方向相对倒置不是铸币工人粗心造成的,而是拜占延金属币印模排列的常例。而拜占廷金币正面图像中舅甥同席,父子并立,甚至祖孙共坐的图像很常见。最后,鉴别拜占廷铸币时,不可就其重量、工艺、质量等方面任意制定鉴定标准,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参照目前世界主要拜占廷铸币收藏目录(或称大全),对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力量理论发轫于全球化信息时代。奈认为,作为分析国家实力和国际格局的新视角,软实力使人随我欲,可称为间接或者同化实力的表现。同时,奈用美国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对什么是软力量进行说明和填充。中国学者借鉴软力量的美国视角,并试图填充进中国式内容。中国将软力量视为对内建设的目标,而美国将软力量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与之相应,中国重视软力量的内涵、力量来源和力量转化,美国则更加重视软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中国向西方求知识、求理论的一个重要学术领域。但全球化概念的背后存在着发源于西方学术的庞大理论群,而西方的理论是西方学者从他们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处境中发现和思考问题,并在他们的利益取向上提出的。中国学者应当保持敏锐的中国问题意识,研究全球化在中国的发生史和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自己的利益判断和思想方向实行改革、推进开放,才能以共同体的力量参与新时代的全球化竞争,而避免文化主体缺损的被"全球化"或后殖民化。  相似文献   

20.
聂保平 《晋阳学刊》2013,(6):105-111
在中国思想奠基之初,即有若干共识形成,它们被先秦诸子当作“公理”认同下来.以这些公理为根基的古代中国,本着“负”的方法解决人和社会的种种问题,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形态.在这样的情形中,有“物不相害”、“修己以敬”、“损有余以补不足”、“正名”4个“底线”原则,被中国人坚守和实践着.这些原则不仅内涵是互补的,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彼此也是相互支撑的.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制度,因这些原则所发挥的基础性效用,才得以稳定地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