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重庆交通大学某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为背景,将SECI知识创新模式用于实践,以探索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在该模式下进行协同创新培养不仅有利于知识创造的良性循环,更能够深刻影响学习环境和创新方式的改变,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高校教育的文化变革带来更加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改革是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端应用型人才模式为主,校企协同育人的方法为辅,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来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目标.本文提出以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建设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数字仪器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规划科学学科方向,开展新的教育模式研究,以校企产学研基地为基础,协同创新;构建以产学研平台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联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我国数字产业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计划以后,协同创新理念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成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英语协同课程特色鲜明,对培养学生英语口语实际交际能力,提高语言素质、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增加社会知识、促进良好道德观的形成等方面尤为显著。借鉴香港教育创建学会英语协同课程教学于内地英语教学,是对英语教育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心理品质、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结构的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包括激活创新需要、引发创新动机、培养创新兴趣、树立创新理想和信念。创新心理品质培养,包括独立性心理品质、敢为性心理品质、坚韧性心理品质、自控性心理品质、合作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创新基本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知识结构培养在创新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创新能力决定于知识的质量,即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知识结构模式有胶团模式、知识层次模式、鼎型模式、"王"牌模式等,学生创新素质教育与培养,对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施跨专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协同创新理论在高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目前国内高校开展了以专业并行模式、专业融合模式、第二专业模式、大学科教育模式、跨学院教育模式为代表的跨专业教育,其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教学管理和部门协调不便等。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开展"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完善跨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优化跨专业教育组织和机制;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
对以项目为载体、多学科协同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进行了论述;对如何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性、交叉性的做法进行了探索;对解决研究生培养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对如何搞好这种模式做了初步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以协同教育、合作指导为基本框架的培养模式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群体化交往和社会化学习的重要途径。“U-T-S”协同培养模式是由大学、教育研训机构、中小学作为主导机构,以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知识技能成长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具有关系平等性、经验共享性、利益互惠性、全程参与性四个特征。当前,“U-T-S”协同培养中存在合作共识缺失、合作价值偏移、合作话语分歧以及合作效果欠佳等问题。以关系主义理论为基础,从明确关系性行为,培养合作共识;加强尊重与理解,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网络;建立多方关系协商机制,妥善化解矛盾冲突;重构关系理性,创新培养模式四个方面对“U-T-S”协同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确保育人过程更为科学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林业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理念不适应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脱轨,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做好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推动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实施国际化协同合作培养等。同时,通过建立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反馈机制,完善创新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多种模式协同培养人才机制,营造协同培养人才的政策保障机制等,有效促进卓越林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将协同创新概念引入复合型人才培养,论述协同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系,分析国内现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在协同创新背景下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搭建包括课堂培养、教师指导、创新竞赛、工程实践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五种培养模式,对高校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高等学校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合作,发挥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优势,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科教结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可有效拓展课堂空间,使学生可以在校内外接受全方位培养,为其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协同不仅有助于国家创新系统内的知识流动,也是提升国家产业技术能力的基本途径,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两层皮"的问题仍然存在,二者还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创新战略竞争力。国际上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不同创新主体通过基于价值增值的知识流动联系在一起,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基于知识中介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及发展趋势是对隐性知识的交流与转移,不能被竞争者轻意复制的独特技能,建立知识驱动,开放的及更加交互的创新系统。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可借鉴的有效解决方法是:开发专利协作模式;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合模式;建立产学研网络型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教育”时代,传统教学面临着理念、模式、过程、方法与技术等一系列挑战,智慧教学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着力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和知识的网络分布性以及学习的联通性,协同知识建构是信息时代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PIIIA协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在联通主义理论基础上,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将教学智慧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包括先行准备、个体知识建构、组内协同知识建构、组间协同知识建构、评价反馈5个环节。该模式在河南省某高校开设的“物联网前沿技术”等省级本科一流课程中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实践,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显著促进了学习成果的创造和元认知的发展,形成了共同学习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卓越幼师”培养计划的进一步落实,高师院校“卓越幼师”培养正探索有效培养模式。基于协同学、系统论建立的协同创新理念的引导,高师院校“卓越幼师”培养项目应探索通过合作平台开放化、组织机构科学化、管理模式运行高效化、协同创新动力最大化等形成协同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肇庆学院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四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与高水平大学及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国际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内涵出发,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路径。进而,结合笔者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提出了一套“一二三”式培养理念,即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两个平台,以德育知识、专业知识和素质拓展三个模块协同培养,并从课程创新、科研创新、实践创新角度构建了“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智力资本协同对企业创新网络的发展意义重大。智力资本具有无形性、复杂性、依附性、难计量性等特点,可划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大类。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智力资本以知识转移与吸收为主要形式、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为依托、其关系资本和结构资本的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创新网络智力资本协同主要包括企业智力资本内部协同、企业之间的智力资本协同以及知识流动的网络管理三个方面。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网络智力资本的协同机制,可以发现通过积极打造龙头企业、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建知识转移的激励机制等手段能有效实现企业创新网络的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在探析服务模块化网络协同创新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服务模块化网络协同创新三种典型模式,选取江西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服务模块化网络是一种对协同创新模式较为敏感的新型知识创造组织结构;服务模块化网络协同创新具有动态交互、顾客效应价值、无边界化开放的特性;服务模块化网络协同创新存在松散型、调和型、融合型三种典型协同创新模式;基于AHP方法的服务模块化网络协同创新模式评价,规避了以往模式评价的主观性和难以量化问题,提高了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现代教育形势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院校应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相对应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2011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参与组织的协同创新,以促进整个系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其中知识溢出与知识创新是保障协同创新绩效的两个核心环节。为此,在对知识溢出、知识创新与协同创新内在关系的分析基础上,对协同创新组织知识溢出的途径进行总结与剖析,同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协同创新组织知识溢出与知识创新演化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与分析,从运行结果看,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协同创新组织知识溢出与知识创新的过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协同创新组织知识溢出与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