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广州城市社会经济的变迁起步较早,20世纪前40年是其基本实现近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当时广州近代工业部门与商贸金融机构及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既是它社会经济近代化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其各方面进行近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这些离不开广州毗邻港澳的对外开放,及广东官员之倡导推动和华侨与国内资产阶级商绅的支持参与.这三者优势的整合发挥,不仅保障了广州能在全国近代化城市的演进过程中稳居领先地位,而且对东南沿海地区(尤其城市)的近代化转型具有示范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华侨在广州城市近代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领域、多维度地推动了广州城市近代化进程。经济上,投资近代工业、金融、商业等领域,促进了广州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不仅在发展理念、交通变革等方面影响了广州近代城市建设,而且投资房地产,拓展了城市发展地域,推动了广州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在广州近代化历程中,华侨资本大量进入广州,资金回报率高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吸引华侨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史料研究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广州陈家祠是一个集祠堂、书院、会馆于一体的建筑。这三种性质的东西汇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个社会伦理的深层结构——即“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层伦理关系,反映出广州陈家祠在近代广州以及广东具有的特别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末文献提到的广州的七十二行,往往是指广州各商业、手工业行会的联合体.七十二行在广州总商会建立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总商会成立后,它仍作为与总商会平起平坐的商人团体,参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常常挑战总商会的权威,1910年,甚至成功地罢免了总商会协理、代总理左宗藩.1911年武昌起义后,广东实现"和平光复",七十二行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传统"的行会联合体广州七十二行,在"新式"的商人组织总商会成立以后,仍作为代表全城商人的团体而独立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城市很少见.因此,研究近代中国商人团体,广州七十二行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个案.  相似文献   

5.
交通的现代化是城市经济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可或缺的内容。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陈济棠掌握着广东的军政大权。他掌粤期间,提出了广东省早期现代化交通建设的计划。通过陈济棠政府的建设,广州的早期现代化交通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加快了广州的现代化步伐,并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广州居民用水是井水与凿井灌溉相结合的传统模式.进入近代后,对水的使用也日趋近代化.本文试图对晚清时期的广州自来水事业进行考察与分析,从而让人们能更客观地认识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各地发展.西方医学进入广州后,在医疗机构及队伍建设、医疗管理、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使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初建并不断发展,为近代广州城市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近代西方社会的救济思想开始影响我国。基督教对广州瞽童养教事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实现了从简单个体救助到群体集中救助的转化。其中,由美北长老会传教医生赖玛西创办的明心学校作为最早为瞽目儿童开设的专门学校,其开办改变了社会对瞽目儿童的看法,推进了近代广州瞽童群体养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步入21世纪,旅游业和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走向信息社会的广州旅游文化建设,在进一步突出岭南特色的同时,关键是要充分体现信息社会特色,使广州的旅游文化建设紧扣信息时代脉搏,探索一种旅游业与信息社会整体发展的全面互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上,广州究竟该如何贯彻落实《纲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第13期非中共处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学以致用,围绕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定位与发展思路、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社会事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世界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及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道路,对广州市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就、存在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从战略高度出发,对今后广州市旅游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及相应措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无政府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曾一度盛行,特别是在广州,在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中,无政府主义曾独占鳌头,影响甚广,不仅是一种社会思潮,而且发展为一种社会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3.
广州城市文化与当代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广州在与市场接轨的实践中,曾一度极大地引起国内其他城市的注目。岭南文化的传统,中原文化的传入,粤港文化的互动,中西文化的融合都使这座城市逐步迈向现代化、都市化。相对于广州传统艺术而言,广州城市与艺术发生了怎样微妙的关系?当代艺术引起了怎样的波澜?文章尝试对此作出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新闻采访最早出现在18世纪中期的美国,几十年后,欧洲和中国的新闻界都开始把采访活动引入新闻实践。到20世纪初,采访活动已经成为了新闻界的一种制度和规范;采访制度化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自由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报业资本的增长是采访出现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政治民主化运动是采访制度化的主要推动力;文化环境的改变也在采访制度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试论浙江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报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到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规模日益扩大,此间,浙江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浙江早期报刊不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较早,数量较多,而且在全国的影响也较大.浙江早期报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活动,不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浙江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了浙江新文化运动的成果,而且也促进了浙江近代报刊体系的形成和建立.  相似文献   

16.
唐朝中前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成为中国最早接纳穆斯林的城市之一。唐、两宋时期伊斯兰教在广州飞速发展,可惜战争割断了其在广州的发展。始建于唐朝中前期的广州怀圣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该寺见证了伊斯兰教在广州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17.
关于“广州大学城”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广州市政府提出建设广州大学城(大学园区)的计划,这是一个关系到广州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本文拟对广州大学城的选址、目标定位以及大学城管理的思路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字是报刊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俄文报刊语言中,数字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数字自19世纪末进入俄文报刊以来,就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阿拉伯数字进入俄语的历史、数字在俄语中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数字在俄文报刊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并分析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和成效,指出其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进而阐述了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和战略思路。最后指出广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一五”规划的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20.
广州大学城亚运雕塑,构筑了岭南城市新景观,以广州大学城环岛路线的主题雕塑为图像符号.作为各高校出入口的主干道,“主题绿化带”景观建设,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新亮点,它起着标识各校区域间的导向道路作用,昭示环境雕塑在城市景观空间中的价值取向.主题雕塑是传递激情、拼搏、创新的符号,是以岭南人“世俗化”取向再现大众生活的剪影,象征务实的岭南精神,使大学城环境景观建设具有时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