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开展"价值观外交",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更加重视发展与印度在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合作等各领域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日本以经济合作促进其与印度的政治和安全保障合作的发展,增强了其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维护了海上通道的安全,使中国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日本在亚洲的战略态势显著改善。中日印三国要管控相互间的分歧,加强相互间的各种战略对话,增强战略互信与合作,进而形成互信基础上的协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美俄太空三角关系比较复杂。美俄太空合作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中美则几乎没有直接的太空合作,中俄太空合作稳步发展,逐渐深化,中美俄三对双边关系构成的三边关系是一个非等边的三角形。三国在太空领域激烈的竞争由三国不同的战略目标所决定,三国太空合作并没有掩盖三国在太空领域的较量。太空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以及国际战略稳定与平衡,未来,三国将进一步强化太空技术的竞争,且趋势不可逆转;在反对美国太空霸权方面,中俄将联手对抗美国的反太空能力。为避免太空危机,美国尝试与中国和俄罗斯建立并加强太空安全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印度洋战略与中印关系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陶亮 《南亚研究》2011,(3):53-65
未来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和保障,关键在于能否与把印度洋视作其国家安全要害的印度在印度洋事务上进行有效合作。中印两国间广泛的合作基础和合作内容将消解两国间所谓的"安全困境",增进互信。中印在印度洋事务上的合作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度—印尼)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升温,海洋安全合作逐渐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两国在海上联合演习、海洋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和多边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印尼加强海洋安全合作的逻辑动因既有地缘战略因素和"制衡"中国影响等因素,也有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追求大国地位的综合考量。可以预见,海洋安全合作将是印度—印尼未来合作的重点内容,并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印尼大国平衡战略、两国经济联系的不紧密以及域外大国因素等影响,印度—印尼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限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印安保体系的构建成为日印安全合作的新常态。本文总结了日印安保体系发展的六大动力,即中国的崛起促使日印积极接近、美国鼓励日印合作更上层楼、印度的崛起促使日本拉拢印度、印度的战略雄心促使印度借力日本、日本在中印边界争端上煽风点火、日印共同"护卫"印太海上安全。这一新常态虽有助于日印实现世界大国的雄心和美国施展"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却会重塑印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局势,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中国应当对印度施行打拉结合的两手策略,一方面夯实并拓宽中印合作,以分化日印安保体系;另一方面力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以牵制印度并增强中国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杨思灵  徐理群 《南亚研究》2020,(1):21-52,148,149
印度是中国在亚洲最大的邻国,在中国周边安全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课题.洞朗对峙之后,中印两国高层保持了频繁紧密的交往,两国关系得到极大改善.客观来看,鉴于中国在印度地区安全知觉意象中的复杂性,中印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在中印关系中,双方的安全知觉是错位的,即在周边安全环境中,中国并不认为印度是中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印度则认为中国是其周边安全环境中最首要的因素.在这点上,从2002~2003年度至2018~2019年度印度国防报告中均有体现.毋庸置疑,历年的印度国防报告形成于印度安全知觉与实践的基础之上,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印度在全球与地区层面对中国的安全知觉意象,涉及中国的内容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印度对中国在其地区安全架构中的看法与知觉.厘清这些印度对华安全知觉意象对于思考未来中印关系的走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历年印度国防报告及其综合的外交实践,大致可以勾勒出印度对华安全战略的形态.研究认为,如何稳妥地促进印度地区安全知觉中中国意象的转变是中印关系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农村中,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大量存在,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探讨印度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用与问题,对于发展和健全我国的农业合作经济可能会提供某些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一、合作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在古代的印度农村,就已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但作为合作社这种现代的组织形式,比较大量的出现,并形成一种运动,则始于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8.
2009年金砖国家机制形成后,印度对这一机制的态度从不太看好到越来越重视金砖国家的内部合作和国际影响力。通过这一机制,印度把经济、政治和安全等关切充分表达出来,其战略目标也开始浮现。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表面看,印度意欲吸引其他金砖国家的大量外资,试图改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逆差,积极学习其发展经验,这些战略诉求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从深层看,印度力图营造良好的入常氛围,创造处理安全问题的良好环境,并为大国崛起布局谋划。印度的金砖国家战略是综合性的,实现这些战略目标,需要强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刘红良 《南亚研究》2023,(4):84-108+156
印度莫迪政府执政后,逐渐加大在西印度洋区域安全布局与关系拓展的力度。印度的安全布局与关系拓展以军力部署、安全关系拓展及构建区域安全架构为主要样态,通过印度海军的力量存在及任务部署,双边层次上安全关系的拓展及深化,多边层次上培育合力、塑造区域安全架构并逐渐凸显对小多边安全合作的偏好,印度着力构建区域净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基于对不同行为体的功能判断,印度主要凭借与选择性安全伙伴及重要战略攸关方的合作,以建设和提升海域感知能力为重点内容,共同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虽受制于经费预算、能力缺陷等多种因素,印度战略意图的实现面临各种阻滞,但依据其实施举措、方式、趋向,未来发展态势及动向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黄莺  张严冰 《南亚研究》2011,(3):100-115
印度的地区和自身经济发展政策深刻影响了南亚经济合作进程。近20年来,印度对南亚经济合作的重视逐渐超过对政治、安全问题的顾虑。在其积极推动下,南亚经济联系有所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但经济融合的整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表现出内聚力弱、外向性强的特点。总体而言,印度在地区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产业基础差距较大,贸易互补性不强;贸易成本较高;南亚其他国家对印度的投资吸引力较弱,以及地区政治、安全因素干扰等。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提出的"印-太战略弧"一词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呼应,透露出澳大利亚未来安全战略的视野指向。澳大利亚在参与"印-太战略弧"地区的国际博弈中,面临着在中美之间、既有强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太平洋次区域组织与泛太平洋组织之间的"选边困境",其战略空间也受到来自这三方面的共同挤压。澳大利亚未来安全战略空间的拓展总体表现出"三向性"特征,努力寻求安全战略转型中的战略增长点,为中国把握太平洋安全形势的发展方向、投放力量和谋篇布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阿富汗重建与南亚地区的安全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阿富汗与南亚地区存在着密切的交往,前者成为影响南亚地区安全的关键因素.阿富汗重建以来,印巴两国在阿富汗影响力的扩展、反恐与民族和解,以及跨越阿富汗的地区合作等领域各有所长,并进行着激烈的博弈.阿富汗问题也因此与印巴冲突产生级联效应,对南亚地区的安全影响甚大.印巴两国在阿富汗“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印巴交往的文明化对于地区安全与合作、阿富汗重建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卢光盛  聂姣 《南亚研究》2020,(1):74-100,150,151
东南亚既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线路的必经之路,也是印度“印太构想”的重要区域.当中国的“一带一路”与印度的“印太构想”在东南亚地区相遇,两国的利益碰撞和影响力竞争明显增强,但也为中印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过程中走向“竞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印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与合作,贯穿于中国和印度参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不同理念中.中印与东南亚区域合作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得双方的彼此认知出现错位,印度呈现出明显的排他性,中印在域外因素和合作成效方面也出现明显的差异.比较中国和印度与东南亚区域合作在利益诉求、彼此认知、排他性、域外因素、合作成效等方面的不同,有利于厘清中国和印度在东南亚区域合作中的“竞争面”与“合作面”,推动中印两国在与东南亚区域合作的“碰撞与竞争、对接与合作”中探索更具实质性意义的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或多赢,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俄韩军事技术合作发端于"以武器还债务",可随着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韩军事技术合作日益成为俄在东北亚地区实现本国政治、经济、外交与安全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不过,俄韩军事技术合作的快速发展也给朝鲜半岛局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对此,中国要有所认识和考量。当前俄韩军事技术合作层次较高、领域广泛、潜力较大,但受美国与朝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国军事技术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随着印度的崛起,其“东向政策”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首要意图已经从谋求经济利益转变为战略利益空间的扩展,经济利益与安全因素仍然是“东向政策”新阶段的重要意图.印度崛起背景下,“东向政策”在地理范围上不断扩展,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深化.印度实施“东向政策”有制衡中国的考虑,但是“东向政策”在战略上更多的是对中国的“软制衡”而不是遏制中国发展.印度“东向政策”对中国的软制衡,也取决于中国怎样应对“东向政策”,中印可以通过“安全互构”的方式建立战略互信,中印应理性看待对方战略利益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在南亚地区,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等强国,巴基斯坦面临着新旧战略困境交织的局面,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追求。究其根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印巴安全困境的延续、阿富汗反恐战争导致的国家西北边境地区的"塔利班化"趋势、巴美反恐同盟困境的历史再现,以及弱国家特性的显现。由此也决定了巴基斯坦需要放眼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格局的新现实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手段。  相似文献   

18.
薛莲 《阅江学刊》2013,(4):73-77
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处理各种关系,平衡各方力量。在处理与周边邻国及美国的关系上,中国既要团结邻国,也要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和权利,减少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战略疑虑。海权和边疆安全是中国国家安全的一体两面。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与亚洲国家的合作,区域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是中国在亚洲发展的两条轨道。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网络信息安全与传统安全休戚相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