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中国哲学史还是中国美学史上,“气”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有着独特地位.揭示“气”作为美学范畴的形成过程,对于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美学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拟就“气”这一美学范畴的形成做一点粗浅的分析,试图揭示“气”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把20世纪这100年的中国美学称为“百年美学”。对百年美学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反思,总结百年美学发展的得失对构建新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框架具有尤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王向峰教授主编的《中国百年美学分例研究》一书于2004年9月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体例新颖别致、选论精当、述评深入细致,是研究百年美学的又一力作,对研究百年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启迪。本书对“美学在中国”和“中国美学”学术话题有深刻把握。由于学科间具有很强的通约性,在…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一个群雄并起、派别林立、主义繁多、百家争鸣的空前活跃的时代。由此,给人们从宏观上把握这一时期的西方美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学术界在对这一时期西方美学发展趋向的基本概括上,存在不同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类型说”“五条经络说”和“两大思潮说”。我们认为这几种观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与失误。“两种类型说”明显的失误在于“科学美学”和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周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热点。“《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各种学术思想皆“援《易》以为说”(同上),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也不例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周易》美学思想实质和作为中国美学重要起点的价值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本文主要选择《周易)中几个重要范畴概念,如“阴阳”、“象”、“生”、“险”、“丽”、“简”等,从《周易》与中国古典美学关系上,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对人们深入认识和研究《周易》美学思想有所裨益。 一、阴阳: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的观点,考察了美学范畴“人”的形成,由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从人生人“群”、人文诸方面论述了这一核心范畴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两汉文献中出现的“节”字,基本意义为“节乐”与“和乐”,同时还兼有“乐章”与“乐器”之意.“节乐”是实现“和乐”的前提和条件,“和乐”是“节乐”的结果.“节”的这一基本意义与音乐美学中的“中声”、“和”等概念范畴共同指示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这一方向大致形成于春秋末期.“节”的音乐内涵实际上处于传统音乐美学的中心层面.  相似文献   

7.
“丑恶描写”浅议伍一莎长期以来,人们一般认为美学就是关于“美”的学问,因而“丑”就理所当然地应该被排斥于文学描写的大门之外。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丑”是有美学价值的,丑恶描写也是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美学”(Aesthetics)在希腊文...  相似文献   

8.
论“兴”的组合界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关键性质的范畴。“兴”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多元的界面 ,其中“兴趣”重在主体论的界定 ;“兴会”重在创作论的阐说 ,而“兴象”则属于文本论层面。这诸种界面的延伸 ,说明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以一总万 ,互相兼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此文从“比例美”这一点切入 ,探讨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美。或者说 ,在科学和艺术这两个领域进行美学研究。具体谈论人们广泛关注的“黄金分割”问题 ,并由此表明 ,美学的研究对象 ,除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外 ,还应包括科学美  相似文献   

10.
美学:一个历史的冤案美学的美与我们在审美描述中的美的概念是同一的吗?这是理解现代美学所面临困境的关键契机。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不是美,而是以“道”“气”“象”为中心的一系列审美范畴。正是“道”“气”“象”审美范畴的确立才使主体不是按照美与丑的标准来形成自己审美判断和审美描述的语言系统。而是从对“道”的把握,对“仁”的维护角度出发来建立审美评价系统,于是产生了二十四诗品以及中国绘画美学的气韵生动,澄怀味象等美学命题和审美判断标准。当然中国古典美学中也有美和丑的概念,如《淮南子》中说过“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说山训》),这里的美和丑是古典美学中的一般性概念,而  相似文献   

11.
扬弃“积淀”是高尔泰及其所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流派区别于其他“主体性美学”或“实践美学”派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从对主体及其个体主体性的肯定至“积淀”的扬弃,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潜在———酝生———形成———发展———高潮———完善———影响———余波。这一艰难的历程有着难以尽述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思想意义。对这一个“过程”的描述与评述,将有助于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揭示中国现代美学新潮的历史轨迹;开拓当代中国美学同一流派内部的“史学”研究;进一步认识高尔泰及其同仁扬弃“积淀”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2.
论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中二、四契机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康德审美四契机理论由于其以逻辑统辖心理的理论形态,形成了“审美矛盾结构”。人们对如何理解这一矛盾结构,如何看待其中第二、第四契机历来聚讼纷纭。本文抓住审美矛盾结构的“合”的环节,从康德哲学、美学体系出发,在四契机理论的整体把握中辨析二、四契机之异同。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徽州理学美学的开山祖师,他以理学家的身份探索美的本体和生成,形成了自己完整而独特的美学体系.面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根本问题,朱熹从其理学的角度出发,成功地回答了“美何以存在”和“美如何存在”的命题,建立了自己的审美本体论和审美生成论的思想,完成了中国古典美学从“道体论”向“体道论”的转变,这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艺术以形写神 ,以形似达到神似 ,神似重于形似。“传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 ,体现了中国美学重“无”的智慧取向、“省”的审美意识及其玄学的色彩。这与西方追求刻肖外物的真的境界 ,重“有”、重再现的美学思想形成了对比 ,而中西方将互融互补 ,艺术共荣。  相似文献   

15.
当“巧构形似”由一种艺术表现方法变成一种艺术风尚而被人们所追奉,也就意味着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即将形成,“形似体”正是这一风格特点的理论概说,与“元嘉体”这一表述相比较,用它来指称元嘉诗歌的时代特点似乎更为切实和准确,因为它抓住了元嘉三大家诗歌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巧构形似”。“形似体”基本的美学特点是:对自然景物外形的高度逼真的模仿和描绘。  相似文献   

16.
侧重于审美活动的心理分析,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美学理论的基本特征.然而,由于人们对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在康德美学和艺术理论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康德的这一理论一直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拟就在康德美学和艺术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康德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康德的艺术创作心理功能理论主要包含在《判断力批判》的“审美判断力的分析”部分中.在论述了艺术的特质、天才的特征和审美观念的创造形成之后,康德明确指出:“美的艺术需要想象力、悟性、精神和鉴赏力。【u也就是说,在康德看来,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7.
<正>国内近几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之类的书籍,几乎都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与“壮美”这一美学范畴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在现象上有些相似而实质却根本不同的美学范畴.“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来自西方美学史,我们当然可以把它接受过来,甚至可以给予新的解释,但它毕竞凝注着西方的文化传统、美学传统,作为特定的美学体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创立的官办大学,百多年来形成了深厚的北大传统,对中国现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北大传统中科学与人文相互依托,互动发展,尤其是人文传统,深蕴北大特色与风采。在其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中,美学传统颇具北大风范,一代代学人薪火相传而愈显厚重,深刻影响了中国现当代美学的知识生产和社会参与。从北大人文传统到北大美学传统是一个有趣的学术思想史话题,这个传统中三代美学家代际更替,形成了“接着讲”的美学文脉。“美在意象”论赓续了这一传统,并彰显出这一传统自我更新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9.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度”“器”“量”以及“清”、“通”、“简”、“远”等,则分别构成了魏晋人物美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评价体系.这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成为马尔库塞视野中的重要内容是与他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性分析分不开的。马尔库塞认为,对这样一个社会的救治必须走美学之路,因为“审美”可以使人们认清现实,唤醒人们麻木的意识,从而为人们追求自由与幸福找寻出路。当然“审美”的获得只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完成,这是由艺术的“异在”性特征所决定的。通过艺术而进行的教育牵扯到教育之“觉”的问题,正是这“觉”将唤醒所有救赎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