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中的八篇文章以论乐为主,通过考察这八篇文章中与《礼记·乐记》相同的内容,可知《乐记》中的《乐本》、《乐言》、《乐象》等篇在《吕氏春秋》撰写前已经基本成书。而结合其他传世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可以推测《吕氏春秋》仲夏、季夏二纪可能还保存了《乐记》十二佚篇中的《乐作》、《说律》与《意(音)始》篇。  相似文献   

2.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妇诗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的思妇形象也是历来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由于时代不同,《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思想也有不同展现。《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与《诗经》中的女性从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她们开始注重自我生命价值,这也是女性审视自我生命价值的开始。主要从女性自身形象、女性表达方式等方面来阐释两个时代女性的不同,这对研究《诗经》和《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雏形《新罗殊异传》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古代小说的滥觞,是9至10世纪的《新罗殊异传》中的志怪、传奇一类的作品,如《竹筒美女》《首插石楠》《虎愿》《仙女红袋》(又名《崔致远》或《双女坟)》等。在这些作品中,《仙女红袋》和《金现感虎》(又名《虎愿)》中的女性形象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善良、宽容的品质和忍辱负重、坚韧持守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以先秦文献中用《诗》较多的典籍——《左传》,结合其用《诗》情况,考察《诗经》中的《雅》,提出《雅》诗首先是政治诗,《雅》的编组以其政治内容为标准的观点;另外,《左传》中的逸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近于《雅》诗,更归属于《雅》诗一类。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欧洲的作家们精心塑造了一个个受压抑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这一世纪欧洲不同阶层妇女的命运。其中小仲马的《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中的娜司泰雅,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这一类女性的代表。文章对这六位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揭示出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玉人"呈现出一定的隐语色彩。《莺莺传》和《西厢记》中的"玉人"指谁,历来众说纷纭。通过考析原典,旁及文本生成环境等,认为小说和戏曲作品中的"玉人"所指并不相同。《莺莺传》中的"玉人"指张生;《西厢记》中的"玉人"则指崔莺莺。  相似文献   

7.
《尚书》中的美学,“休”是其核心语汇。《诗经》中的美学,在《颂》里,以“皇皇”为核心语汇;在《雅》里,以“威仪”为核心语汇;在《风》里,“美”才丰富地展现开来。美从《尚书》到《诗经》以及《诗经》里《颂》《雅》《风》的演进,呈出了中国上古美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子贡形象比较研究——以《论语》和《庄子》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孔门众多弟子中,子贡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其形象在分属于儒道两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庄子》中均有记载。道家著作中的儒家人物形象常被视为不足为信,但通过比较分析这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子贡形象的记载,笔者发现,《庄子》中的子贡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贡形象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相似性,因此《庄子》中的子贡形象是真实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原型,已经有不少学说和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鲁迅先生提出的国产说,认为来自《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胡适先生提出的进口说,认为悟空原型来自印度《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萧兵、蔡国梁等先生提出的混血说。还有不少学者认为《穆天子传》中的君子化身的猿猴、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的白猿、《柳毅传》中的钱塘君等均对孙悟空形象产生了影响。有学者对近年来孙悟空原型的研究成果状况进  相似文献   

10.
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演员许还山,在荧屏上一直是以男子汉的形象出现的。1979年以来,他先后在50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了刚强、果敢、无畏、决断的“大男人”,如:电影《双雄会》中的张献忠、《代理市长》中的市委书记、《张衡》中的张衡以及电视剧《苏武牧羊》中的苏武、《司马迁》中的汉武帝、《吕后传奇》中的刘邦、《鸦片战争演义》中的林则徐等等。 有人称颂他,说许还山扮演的角色,都在“演中华民族之魂,唱九州正气之歌”。这话似乎不假。前  相似文献   

11.
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来解读《西游记》,发现在魔界、人界、天界三个圈层活动存在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分别是超我、本我、自我人格的典型;而孙悟空则是本我、自我、超我糅合在一起的典型。本文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这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移植、外射到先存的历史、佛教故事人物之结果,《西游记》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12.
在成都摸底河两岸发现的金沙遗址是历史上开明王朝生活于此的文化遗存.开明族富于治水经验,他们进入成都平原后很快就取代了出自西山的古蜀族,建立了金沙古城,因此这里并无望帝于丛帝禅让的情况.而古蜀族地位逐渐下降,其沦为二等公民殆无疑义.金沙古城与十二桥遗址相近,应是同时代的双子城.金沙时代气候温暖潮湿,其自然环境与三星堆时代迥然不同.距今约2300年前,金沙古城毁于洪水,不久强秦入侵,开明族统治结束,亦即古蜀最后覆亡.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视域下对爱姑和莎菲形象进行深层次的对比与勾联,可发现她们叛逆性格的表层关联与现代性内涵的相异。如果说爱姑的抗争悲剧维系着深广的现实批判精神;莎菲的分裂生存则关联着人类精神追求无法圆满的永恒困境。若说爱姑形象负载了亟待“疗救”的创伤;莎菲形象则传达了女性关怀与自审的愿望。正是这 “互补”式的书写,共同构筑了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多重维度与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沙孟海的四大书学观点及其历史价值 :1、要将写字与刻字分别对待 ;2、写字执笔方式古今有所不同 ;3、印学史应分为四个阶段 ,宋代米芾当是第一位印学家 ;4、隋代在书法史上是承先启后的时代。本文还论述了沙孟海书学研究的两大思想方法 :1、穷源竟流 ;2、不迷信旧说 ,不尽信书本。最后论述沙孟海的思想方法与其书学新见的密切联系和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古代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涉及僧人形象者并不很多,在《清平山堂话本》中有《简帖和尚》和《五戒禅师私红莲》两篇。较之可见,两篇所涉及的故事题材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后者较前者在变迁和发展中出现频率更高,内容亦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6.
从四个层面入手,探讨僧肇佛学的逻辑进程。第一,有无思维建立在"是"的哲学观念基础上,并试图对事物作出是与非、真与假的判断,僧肇对此加以批驳,认为如果不对"是"的思路加以反思,就无法明确大乘佛学对于"真"的认识;第二,经由对"是"的相关思维的批判,僧肇佛学使大乘佛学在"真"观念上的见解凸显出来;第三,借助于《中论》的论证,僧肇认识到大乘般若学的"真"观念与"空"的学说相联系,从而实现了"真"与"空"的辩证反转;第四,通过"空"的真相肯认与"真如实相"的呈现,大乘佛教所倡导的"觉"顺而就在逻辑与宗教悲情上获得了圆成。  相似文献   

17.
《修道士》是18世纪马修·刘易斯的成名作,他本人也被称为"修道士刘易斯"。今天分析和研究这部哥特式经典,要着重分析主人公安布罗斯从虔诚可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的"圣徒"到阴险毒辣、淫逸放纵、道貌岸然的"魔鬼"的转变的外因和内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小说对宗教教育、教规和生活对人性的压抑、扭曲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8.
关于麓山寺建寺年代,一说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二说建于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结合《宋书》和《名僧传》对《高僧传.竺法崇传》进行考辨,竺法崇生活在四世纪,不会晚至南朝宋,竺法崇并非《宋书》中的释法崇。参照《名僧传抄》目次,《竺法崇传》其余材料均可采信,详稽考之,竺法崇游湘洲建麓山寺在四世纪初(307 328年间)。  相似文献   

19.
王传龙《“九僧”生卒年限及群体形成考》一文以为,九僧群体形成于京师,形成于馆阁,《九僧诗》是类似《西昆酬唱集》一样的馆阁吟唱结晶,其清邃淡泊的诗风并非真实山林景色的映现。实际上,从《九僧诗》之结集与诗歌内容考辨可知,九僧诗人群体的形成于九僧四处云游期间,且其周围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体。九僧所结交之名卿也非达官显贵,而多为文士词臣,彼此是基于文学互动的交游。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小说百回本第六十四回是对全书立象追求做点题的。无论从西游取经故事的几种小说版本写荆棘岭寓意发展变化看,还是从体现立人需要由性命双修进到倡行心性修持思路有超越性的文脉及从此回设置为题旨所需立象结构必有部分看,都不能认为此回为后人增加的"伪笔"。本回通过写唐三藏谈论修持心得,把"发挥象罔"作为重要命题提出,点明全书立象追求与立人修持的方法论,显然具有明代儒家心学新进流派与佛教禅宗心法及道教南宗重心行主张互相影响而做出新探索成果的意义。本回也通过写唐三藏心理变化与情节演变的关联引出品味境界有关学问的艺术课题,显示了境界品味与真、善、美价值体现密切联系的性质。由之也显示出中华传统美学境界品味学说重人品、重德才关联和言行一致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