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海霞 《江淮论坛》2014,(6):142-146
文章从“家内”与“家际”视角分析了城乡家庭养老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乡家庭养老支持存在显著差异。亲代的居住安排、对孙子女的照料、在子女婚姻花费的贡献,以及亲代与子代配偶关系等因素对亲代的养老支持产生了影响。城镇地区多数子女与父母在空间上形成了“分而不远”的状态,在代际支持上表现出“分而不离”的特征;农村子女在与父母分开居住后,亲子代问代际交流减少,“家际”方式下的养老支持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研究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陕西和湖北农村老人的抽样调查,文章考察了居住安排和居住条件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子女等同居并不能直接提高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只有与子女等同居但子女外出打工时,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才比寡居以及与配偶独居时更高.居住条件的改善可以提升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居住在楼房、房屋更新、房屋建筑面积更大、房屋建造者为子女的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更高.另外,分群估计发现,居住安排对女性、低龄、未受过教育的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更大,居住条件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则不存在较大的群体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居住安排和居住条件会影响农村老人的代际关系满意度和居住条件满意度,进而影响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两组测量赡养的变量 ,本文对不同的居住安排影响子女赡养行为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居住安排对子女在 3个方面提供赡养的可能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即料理家务等日常活动 ,在婚后继续给予父母同样甚至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体贴。其中 ,同住的居住安排下子女提供这 3方面赡养的可能性最大 ,其次是住在父母附近的子女 ,可能性最小的是住在离父母较远处的子女。据此 ,文章对目前正在变化中的家庭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 ,以及未来相关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长期照料中的家庭关系及其对成年子女照料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兰州学刊》2013,(1):138-141
在老年家庭长期照料中,成年子女照料者与老年父母以及核心家庭成员的各种人际互动发挥着双重作用,积极的家庭关系能够为成年子女照料父母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来源和精神支持,也有助于缓解成年子女的照料负担和压力,从而为探索提高老年家庭照料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正儿女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与他们保持融洽关系,不仅能让老人心情愉快,更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英国一项为期10年的大型研究显示,与配偶、子女和近亲属关系融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如果关系恶劣,则比毫无联系更糟糕,令老人容易患上老年痴呆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研究老年人与子女代际居住现状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通过分析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样本,重点研究老年人与子女代际居住不一致情况,即不同居住意愿下老年人与子女实际居住状况间的差异,可以发现,在不同居住意愿下均呈现出丧偶、60—65岁、少数民族、需要日常照料、没有自己产权房子、认为子女啃老的老年人与子女实际居住的可能性更高。通过细分居住意愿,进一步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相比儿子,女儿在家庭养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年轻、文化程度高、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更可能选择独居;处于弱势地位的老年人,居住愿望实现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陶涛 《兰州学刊》2011,(10):72-77
利用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Logistic模型,研究农村儿子、女儿对父母的劳务支持差异。结果发现,无论从家务帮助、生病照料还是农活帮助方面看,儿子对老人的帮助都远远大于女儿对老人的帮助。在控制了一系列微观个体特征、中观家庭特征(尤其是婚居模式)和宏观区域特征后,对老人的劳务支持力度的性别差异越发明显。在我国农村,儿子对父母的劳务支持,尤其是在生病照料这个方面,与女儿相比依然刚性地负有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是世界上最了解父母的人,因为我和他们生活的时间最长."许多儿女这样想当然.但儿女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吗?在不少家庭,儿女与父母其实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虽然保持着表面化、程式化的关系,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谈论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却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看似亲密但心灵上疏远的人.最近,美国心理专家保罗·斯隆总结出子女应该询问父母的八个问题,并请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后黄峥、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根据国人的特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9.
杨宇 《家庭科技》2021,(8):14-16
老年婚姻现状及特点 丧偶与单身 如今老龄化日益显著,随着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人丧偶的风险不断提高.丧偶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与西方不同,中国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老伴之间相互扶持是大多数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现状.丧偶老年人对其他社会支持的需求逐渐增大,如与子女同住,或者进入养老机构,会引发子女赡养老人的矛盾及养老机构乱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为丧偶老年人提供照料和社会支持,使他们度过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无配偶的老年人从居住环境、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发展方面都处于劣势,更容易出现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做父母的欠儿女们什么?”美国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所表现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做父母的不欠他们的儿女摩托车或小汽车,不欠他们去欧洲的旅游费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低龄空巢老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低龄老人失落感与孤独感较低,心理状况较好;低龄空巢老人与低龄非空巢老人在失落感和孤独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次序分析,发现与配偶居住情况、与子女关系等因素对低龄老人心理状况影响显著,而是否空巢、其子女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因素均未对低龄老人心理状况产生显著影响。总体而言,低龄老人对于子女的精神养老需求较低。而对于精神养老而言,更应该强调对无配偶同住的老人进行必要的关心;强调子女与老人的关系,而不是强调老人与子女居住状况。  相似文献   

12.
蓝树茂 《南方论刊》2006,(11):81-83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大约有3亿多户人家,其中至少有500多万户属于“一二一四式”(即1个家庭,2个中年人,带1个孩子,要照顾4个老年人——丈夫的父母、妻子的父母)的家庭,这类家庭很有必要聘请1个或者2个家政服务人员帮忙料理家庭事务;另外,大约还有300多万户属于“一二一式”(即1个家庭,1对青年夫妇和1个孩子)的青年之家,他们因为工作或事业的关系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孩子和家庭事务,这类家庭也很有必要聘请1个家政服务人员帮忙。以上的“一二一四式”和“一二一式”这两类家庭,大约有800多万户;如果按一户聘请1个家…  相似文献   

13.
郭于华 《中国学术》2001,3(4):221-254
赡养老人、孝敬父母是我们民族一贯引为自豪的道德规范,也是诸多国人骄于西方人的文化传统。有学者分别用“接力模式”和“反馈模式”概括西方与中国的代际关系(费孝通,1985c:pp.84-103):即在西方文化中,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很多 ,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老人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如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交换关系等 ,在这方面许多研究是相当出色的 ,但在老人对子女的依靠心态方面的实证研究还不多 ,本文基于在广州市进行的两次老人调查 ,尝试对这一问题作一探索。一、基本概念界定、框架与资料来源在本文中 ,老年人指的是 60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老人对子女的依靠心态是一个主观指标 ,指的是老人在遇到困难时对得到子女帮助的期望 ,在本文中具体化为老人在遇到经济困难、身体不好、心情不好和家有重活时对得到子女帮助的期望。要强调的是 ,由…  相似文献   

15.
周治 《家庭科技》2009,(11):10-10
我们这代人大多不止一个子女,但他们未必和父母住在一起。我的三个子女就散居海内外,不在我们二老身边。我们对此乐观看待,放他们高飞,让他们发展。老两口平时在一起看看书。上上网,有时出去旅游,也很自在。眼看年龄一年年大了,不免会想到人生最后一站该怎么个走法。虽然子女们都很孝顺,争着要我们去同住,但他们都很忙,且有自己小家需要照料。再说两代人年龄相差大,生活习惯相去甚远,长期住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会伤和气。  相似文献   

16.
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子女进行养育和照料,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如负担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在生活上照管子女等。特殊情况下,也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子女、外孙子女、成年兄姊对未成年弟妹生活上所给予的关心、帮助和照料。后两种情况下的抚养,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即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负担能力,且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父母已死亡;兄姊有负担能力,父母已经死亡或无力抚养,弟妹  相似文献   

17.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婚后的居住选择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形成较大的冲击。文章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建立已婚独生女资源优势变量,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不同资源优势的独生女与双方父母同住的选择性。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类资源优势对居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独生女与父母同住与其社会资本优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经济优势呈负相关,与教育优势无关。夫妻间的相对资源优势影响家庭权力分配,并影响已婚独生女的居住决策,且社会资本优势影响力超过经济优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独生女的居住选择是在传统的从夫居文化规范下,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作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全面了解农村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状况,有助于消解老年人等于“无用”之人的年龄歧视,助推国家养老战略的适时跟进;关注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对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的影响和制约,有助于探究促进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的家庭和谐之道以及建构养老的良性代际互动模式。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库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以家庭整体需求为主、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场所,参与面广,部分中、高龄老年人仍参与劳作,且劳动类型的灵活性较强,照料劳动主要指向高强度孙代照料。家庭关系中,农村老年人对子女的经济支持显著增加其劳动参与的可能性,而子女对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显著负向影响老人参与非农工作。在家庭结构方面,健在子女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非农劳动和农业受雇;健在儿子数对农村老年人参与农业自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参与也是其“教育红利” “健康红利”和“婚姻红利”在老年阶段的延续,同时彰显了两性劳动参与差异与性别分工。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危机更为突出的现实环境下,探讨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收入及差距的影响与机制,对于新时代实施积极推进人口老龄化战略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家庭老人照料仍是一种家庭负担,会增加农户照料资源投入,从而限制农户增收,且这种抑制作用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更加明显。但在照料广度的基础上考察照料强度,却发现在高低收入农户群体中,家庭老人照料活动已经呈现出相反的经济效应。对低收入农户而言,照料强度依然是一种负担。对高收入农户而言,照料强度具有福利效应,表明农户内部间的收入差距仍存扩增风险。(2)养老保障与子代支持的不同引致老人照料成本的不一致性,导致农户生计方式出现“分化”,改变了原有分配格局,从而为解释家庭老人照料在低收入农户与高收入农户出现经济差异提供了有效路径。(3)社会照料服务可以起到缓解家庭老人照料的负担作用,但是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这种照料服务具有门槛性,导致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具有继续增长的危机。因此,需要强化家庭养老支持、提供“梯度化”照料模式,健全“普惠性”老年照料政策体系,提升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进而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居住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2008年江苏、四川两省四县810户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对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的居住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身份、性别与农村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的居住方式不相关,而真正有影响的因素依然是青年的婚姻状况。与城市已婚独生子女三分之二左右独立居住有明显不同的是,农村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比例都在80%左右,特别是已婚独生女与父母同住的比例明显高于同龄非独生子女的长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