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是世界史的重要课题,中外史学家对其性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学者一般是不作阶级分析的,最先对其阶级性质作出论断的是苏联学者。苏联的教科书认为,文艺复兴文化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或“早期资本主义文化”,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我国五十年代一些论著和苏联教科书的观点大致相同。六二年出版的《世界通史》指出,文艺复兴“孕育了近代西欧资产阶级文化,”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以后的著作则把文艺复兴直接称为“资产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文艺复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0年,瑞士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发表了他研究文艺复兴的权威性论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建立起对文艺复兴进行全面阐释的完整体系,奠定了近代史学界关于文艺复兴解释的正统观点。布克哈特的“文艺复兴”概念得到众多史家的采纳,其影响极为深远。然而,布克哈特的权威论点亦受到以中世纪史家和科学史家为主的一批学者的指  相似文献   

3.
王艺凝 《新少年》2023,(9):48-49
<正>大家都知道,在艺术层面上的“文艺复兴三杰”是指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前两位大师的名字在如今可能更为人熟知,但在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却是三人中地位最高、名气最大的画家。拉斐尔全名拉斐尔·桑西,他的父亲是一位宫廷画家。在他还很小时,父亲就经常带着他出入各种皇室贵族的交际场合,培养了他出色的教养和礼仪。  相似文献   

4.
为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探讨和谐社会与农村发展问题,“第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于2005年3月中旬在我校隆重举办。该论坛由我校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和MBA中心联合举办。数十位政府官员及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现代学界纷呈的“中国文艺复兴说”作了表述和解析,并通过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举办所推动的20世纪显学——“敦煌学”的文化现象考察“唤起中国文艺的复兴”的学说,解读了敦煌文化遗存与欧洲文艺复兴肇始的种种同比性,进而论证:中国“文艺复兴权舆,肇于成都”,成都是“中国文艺复兴之翡冷翠城”(中国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时间在1944年1月,标志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此外,该文首次提出中国文艺复兴“阶段论”。  相似文献   

6.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知识界一场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古今之争"不仅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间的连接点,而且标示出现代西方文明史的基本格局。然而,"古今之争"与"文艺复兴"两个文化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究竟如何?通过分析布拉乔利尼、马基雅维利、勒华三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者及其论述,可说明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面相,进而阐明文艺复兴与古今之争的内在关联:"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各日耳曼王国和城市共和国作为新政治单元的形成,是抑古崇今风气的真正起因,即是引发"古今之争"的生存论原因。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历史的研究表明,欧洲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的理性基础上,推进了世俗生活的理性程度。本文认为: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继承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传统,并且在理性程度上更进一步、更复杂化。理性精神在当时的教育领域中通过以下三方面得到体现:一是学校管理的“官僚制”;二是伦理教育体系;三是教育思想中的自然原则。理性精神的凸现,是使教育活动逐渐从宗教、政治等活动中独立出来的前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陈丹青 《市民》2007,(4):48-51
近来关于“文艺复兴”的系列文章,我都读。话说这“文艺复兴”,实在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梦。当年胡适即曾将“五四”运动定义为“中国的文艺复兴”,那豪情,距今远了;建国初胡风高呼“时间开始了”,更有开天辟地之慨,那豪情,也距今远了;1979年“文革”结束未久,《光明日报》整版报道北京机场壁画,我记得通栏大标题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一部电视系列片《莱奥纳多》中,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发明家、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莱奥纳多·达·芬奇,很可能在他的许多发明中,故意加入了一系列“人为缺陷”,目的是为了避免它们被用作战争!旷世奇才发明无数莱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着分歧。徐朔方、钱南扬两位学者的意见和“昆腔”、“海盐腔”、“宜黄腔”三种观点最有代表性。认真梳理分析了晚明以来对汤显祖剧作“失律”及近代对汤剧腔调问题的争议之后,提出了对汤剧首演腔调问题的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追述了科学的比较宗教学的历史渊源。这种对于宗教研究的客观态度,产生于最富有人本思想的古典时代希腊。中世纪的基督教学者对于这门学科的发展没有杰出的成就,但也为后人留下了有益的观察和记载;伊斯兰教学者则对于中世纪的比较宗教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文艺复兴和理性时代的学者在中国文化的启发下,提出了“自然宗教”的概念;并对宗教的起源问题提出了接近于历史进化论的解释。19世纪的浪漫派运动修正了理性主义者的理论,强调宗教的内在经验,并把世界宗教的发展置于历史发展进步的阶梯之上,致力于寻找“人类智慧的同一性”。最后,对埃及和西亚、印度古代语言文化的研究和科学的进步(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问世),斯宾塞的历史哲学的产生,为真正科学的比较宗教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杜甫诗歌的接受史上,对其诗歌“难度”的指认由来已久,但相关研究和诠释尚不多见。事实上,杜诗之所以难读,盖因其诗中有“学”,诗中有“道”,诗中有“神”;这三点,恰好对应着杜甫作为学者、儒者、诗人这三种文化身份。学者杜甫虽不以经学立身,却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儒者杜甫的圣贤志向和醇儒抱负,成就了杜诗的思想深度和诗学高度;诗人杜甫则“经学与诗学并重”,通过“以《诗》入诗”“经史并用”“以道运诗”的诗学创造,开出了一个崭新的“诗世界”。杜甫的儒教信仰和儒道实践,是他的诗歌获得“神理”并被后人师法的关键;而杜诗的“经典化”之路,因为伴随着中唐儒学复兴和北宋理学奠基的全过程,故而比任何一位古代诗人都更具“经学化”的内涵和思想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前西欧至少出现两次较大规模的文化“复兴”热潮,一次发生在9、10世纪,是封建帝王倡导的“自上而下”的文化“复兴”;一次发生在12、13世纪,是以市民阶层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文化”复兴”。本文介绍这两次“复兴”的情况,分析了两次“复兴”的经济背景和文化背景。这两次文化“复兴”与文艺复兴之间存在显著的脉络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三”常被用来表示多数,这点自清人汪中首倡以来,已无人怀疑,后人甚而进一步确认“三”的倍数亦可表示多数。“三”为什么会被用来表示多数,是一种怎样的文化心态,又产生在什么时候,近代及当今学者作过许多有益的探讨。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一、三进位说。认为三进位“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习惯,在世界文化史上表现的一种独特风格。”“’二、极限说。田少林认为“社会学家言原始仅识三数。””’“三”是数的极限,所以用“三”表示多数。三、括约观念说。樊沙认为:“‘民间大众对于繁多的数目,大概有几种括约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在艺术批评中独辟蹊径,避开对抽象美的界说,以不同寻常的同情心和洞察力细致地考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珍品。该书的“结语”是佩特唯美主义思想的浓缩表达。佩特认为人生短暂,真正聪明的人应在艺术与诗歌中度过,才能将自己的生命延长。佩特强调美就是“真理的凝炼”,“美只存在瞬间”,特别注重美的具体属性。他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完美的印象的统一”。《马里乌斯》是佩特的历史小说,书中进一步阐发了他在《文艺复兴》“结语”里的美学思想和宗教生活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一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作家的“钱钟书”这个名字不算响亮。国内多数人只熟知钱钟书是一位著名学者,而很少人注意到他还是个卓有成就的小说家!钱先生小说的代表作品有:长篇《围城》和短篇《猫》。这些作品与作者本人曾誉曾毁,饱历沧桑。小说于四十年代在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进步期刊《文艺复兴》上一经刊载,即风行一时。《围城》于一九四七、四八、四九年还重版了三次,一时洛阳纸贵,在国内文坛上引起很大轰动。李健吾等人盛赞:“刊物以发表这部新《儒林外史》为荣”,①“欣喜首先能向读者介绍。”②一些评论家如巴人、郑朝宗等,相继写了推荐文章。一九四七年的《晨光文学丛书》介绍说:“这  相似文献   

17.
中突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于2011年3月至6月在二层展厅向广大观众呈现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精选的82件油画作品。展览将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静物画”三个部分。展品中包括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大师波提切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大师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画作,  相似文献   

18.
欧洲中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将杭州称为“行在”,并首次向欧洲介绍了这座“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欧洲人根据马可·波罗的叙述,认为“行在”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欧洲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掀起了全球化浪潮后,很快来到了中国沿海。但他们所面对的是明代中国,而不是马可·波罗所介绍的元代中国。在新旧知识混淆的背景下,欧洲学者们开始把马可·波罗所说的行在认定为明代的首都北京,行在城的地理位置就这样北移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孔图吉的《行在考述》,就是最早进行这种认定的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人学与文学的成熟”、“人学与现实主义”、“人学与人性、人生”。三个部分介绍和阐述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它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相比存在的不足;以及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博杜安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人文主义历史理论家,他对历史方法的探讨开始了法国人文主义者重新界定历史的企图。他的“整体史”观念是要通过融合法学研究、制度史研究和社会研究,扩大历史研究领域。因此,博杜安的整体史观念是西方史学迈向近代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