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对传统武术审美之“和谐”特征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荣  李高  陈冲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3):45-47,61
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中国武术具有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和价值,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倾注了极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文化意识。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传统武术的审美特征中的和谐美、形神美进行研究,目的是为弘扬武术文化,更好、更快地推动武术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圆在武术和体操中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以圆为美文化艺术现象是武术和体操表现运动美的重要形式,武术和体操各自表现了中西方的美学原则,两个代表不同文化的运动项目互相借鉴,能够更好地表现人体运动之美.  相似文献   

3.
水工程是人类为兴利除害而自觉创造的成果,除了实用、安全的要求之外,还应当遵循人类创造的基本规律——"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水工程有着不同于一般工程建筑的特殊性,衡量其美学价值也应当从水工程自身特点出发。中国历史上的水工程,因距离统治阶级的直接享受较远,在美学价值方面一直不受重视,新时代的民生水利要求自觉追求水工程的美学价值。构成水工程美学价值的主要元素有:水体的形象美、水工程建筑物的美、附属物的形象美、工程与环境的谐调之美、地域文化之美、水工程管理中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4.
和谐之美是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中国传统建筑美学深得儒家、道家文化影响,是一种追求心灵复归、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中国传统建筑通过建筑物的美学形态,切合了华夏子民的审美心理,是礼乐之行的完美与统一,它将建筑凝固了礼的精神,并赋予其乐的意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物化表现形式。讲求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态追求和审美追求,这一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华夏子民对建筑艺术的认识,也是人们对审美精神复归的家园。这种美学原则应充分利用于当今建筑,并物化成一种精神习惯。  相似文献   

5.
中国武术身心兼修,道法自然,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源于生态文化的孕育。本文通过对武术审美追求与创造的分析与解读认为:武术从创拳理论到实践操作都在默默地践行着生态文化的审美要义——崇尚和谐。无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者、人的自身内外等等方面都可见出,武术以安身立命为基准点向外辐射和拓展的各种文化理论与实践技术都与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相关。"和谐"成了武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因此,当代武术的发展也不应该偏离生态文化的和谐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秘书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美学作为企业文化的高层追求,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纵深发展的逻辑延伸,这就要求秘书也应具有相应的美学修养。秘书的美学修养,其核心范畴是秘书的审美活动。在审美过程中,秘书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生态美及自然美。在秘书学与美学的碰撞中,秘书作为审美主体,应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素质,全面优化自身的生存环境。美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给人一堆抽象的知识,而是引导人们参与到实际的审美体验之中,参与到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节奏之中,还宇宙人生以其本来面目。而这种本来面目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美好生活,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外在自然的政治现实与内在自然的政治理想之间存在着张力,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从而完成政治自然向政治自由的过渡,正是政治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在调和两者对抗从而产生和谐美感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目的政治美感与合目的政治美感。通过分析这两种美感,可以发现政治之美是由追求无目的的形式之美与追求实质目的的价值之美所组成的。形式之美促使公民从形式、秩序的角度去欣赏具体的政治制度的设计;而价值之美则促使公民去寻求道德价值,以内在道德情感为目的。政治美学经历着从形式之美到价值之美的升华之路,因而政治审美最终目的就是在把握形式之美的基础上,进一步转而领会与追求价值之美,将道德价值作为政治美学的本源所在,从而去思考在政治生活中的道德价值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8.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藏着深厚的民族精神。通过对武术文化丰富内涵的挖掘,进一步探讨武术文化的教育价值和德育功能,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引起人们对武术教学的重视,以及在武术教学中如何培育和发扬武术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一种增进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通过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参与者有意识地塑造和美化自身,并不断完善.艺术是人类所创造的至高无上的精神产品之一,它集美学、文学、音乐、舞蹈等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于一身,具有美不胜收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民族传统艺术反映着民族的信仰和精神,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育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悬念之美、欣赏之美和精神之美.文章以体育与艺术的关系为视角,列举武术、音乐、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因素在体育中的足迹和结合,以赛龙舟活动和那达慕大会为例,探析民族传统化体育特别是民俗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品牌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品牌翻译可以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体现品牌译名的美学价值.品牌译名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音韵美,意境美,文化美,情感美和简洁美.就品牌翻译体现的五种美学价值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武术套路演练是表现人体动态美的一项具有攻防特点和表演形式的体育运动。武术套路的演练,从美学的角度看,就是人的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所表现的形体美和意识美。武术套路中显示的开合、虚实、刚柔多方面的美学因素,使武术动作在矛盾的转化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外合一、神形兼备”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中。武术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从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格律组成的运动群。也就是说任何武术套路的演练其动作结构,都将是在“点、线、面”快慢相间的“自由节奏”变化中进行的。武术套路演练中各种动作表现在姿势与结构上的美,有的是在空间相对稳定时显现的,如动作的造型与亮像,就是点和面变化的结果。也有的是在演练的动态中通过动作  相似文献   

12.
“坠落之美”是川端康成在其后期颓伤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图对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坠落之美”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阐释 ,并追寻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 ,以期对川端康成后期作品中的美学追求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体育风行世界,"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也深入人心。但是,竞技体育在追求体能的极限,强调胜负与荣誉的过程中,也使得自身发生了异化。与此相比,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熏染、体现中华文化独特价值取向的中国武术,不但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适合各种身体条件的人群,而且更以其"德高为上、清静无为、内圣外王、中正和谐"的追求独树一帜,与现代竞技体育相比,具有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弘扬武术一方面可以弥补现代竞技体育的弊端,改变我们对体育的根本意义与价值的片面认识。另一方面,要充分树立中国武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高扬武术的身心兼修理念与精神品格,并且以其独特的价值追求服务于全人类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重要发展期,长期以来,人们对唐代审美文化的认识有笼统、片面的倾向,一提唐代,人们马上想到的便是盛唐的雄浑之音、壮丽气象,对雄浑刚健之壮美的崇尚及以胖为美的女性审美观,而忽略了有唐一代崇尚阴柔的风尚。透过唐诗柳意象人们可以窥探到唐代士人对阴柔美的崇尚、刚柔相济的美学追求以及纤柔清瘦的女性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美”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的美的境界。文章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美的特征要素及其实现途径,使人们认识到提高美学意识以保持良好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认识中的审美追求根源于马克思的在社会实践中“人也按照美的规律建造”的重要思想。当代社会认识的审美追求体现在三个层面:日常的社会心理、阐释的社会理论、决策的社会规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以美的眼光来感受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审美设计、管理美学、社会发展美学等新兴学科对日常生活审美加以理论阐释。在此基础上,和谐社会成为新的社会规划的审美理念。研究当代社会认识中的审美认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最近,武林界的有识之士呼吁:“要研究‘武学’这一独立学科,研究武术哲学、武术文学、武术医学、武术美学、武术宗教学、武术社会学、武术技击学、武术比较学等广阔的内容”。这个提法无疑是正确的,很有远见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本来就不是单纯的运动形式,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可是,人们往往以武论武,这不仅局限了人们的视野,而且掩盖了它广博而深奥的内涵。武术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集人体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成果,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其中蕴藏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从这一角度讲,武术是中华民族智能和体能的综合。外国有的中国武术馆起名叫“中国文化社”,这不是  相似文献   

18.
《诗经》开篇之《关雎》一诗,历来为人们所重视,研究者也颇多。从美学审美角度来看,该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关雎》一诗展现了生动的人物美、崇高的爱情美,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展现了众多的美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天论”即“自然论”亦为“道论”。庄子认为“天”是“美”的本源 ,其“天论”是庄子美学思想的价值依托。基于此 ,庄子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大美 ,以此作为对当时社会审美文化感性化、生理享乐化倾向的反拨与否定 ,对审美自由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美学分属于两个风格迥异的文化系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精神.本文以文化的价值悖论和美学发展中传统与反传统的矛盾运动为基点,分析中西方美学的价值精神、思维模式和历史发展,指出中西方美学的发展在于其价值精神的互补与交融,进而实现中西方审美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