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代诗歌依体制区分有三种。第一种是西汉初期的杂言诗;第二种是两汉乐府诗;第三种是东汉末期的正言诗。杂言诗多用楚人的旧调,可称为楚辞派的诗。乐府诗则是模仿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或采用民间的曲式。五言诗多流行于民间,可称为平民派的诗。现将汉代的三种诗歌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望专家学者指正。 一、杂言诗 汉代初年的诗歌,仍然沿用楚声,但是大多为五言加“兮”字的短歌,它与北派的四言诗及南派的楚辞都不同。因为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到了秦代已衰落,到了汉代也没有新派文  相似文献   

2.
《诗经》、《楚辞》龙凤文化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 ,《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 ,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 ,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3.
诗歌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战国后期的“楚辞”在诗歌的作者、思想内容、塑造形象和反映个性、写景抒情、创作方法、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结构形式、句式、语言、篇名等十一个主要方面,较之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均有所发展和创新。“楚辞”对《诗经》的发展和创新,从宏观上展现了我国诗歌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比兴艺术手法为《诗经》所创,《楚辞》则踵事增华,第一次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诗经》比兴艺术。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艺术思维到《楚辞》则产生了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诗经》、《楚辞》中所表现出来的山水审美意识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可以发现 :《诗经》多以山水景物作比兴之背景材料 ,景真实而语简朴 ;《楚辞》比兴的背景材料更为丰富 ,景多虚而词尚丽。《诗经》多以“水”象征绵绵愁绪和渲染情绪与气氛 ,情景交融者较少 ;《楚辞》山水景物描写多呈感伤性色彩 ,且每每以自然山水历程之艰险象征人世道路之艰难 ,情景交融者甚多。《诗经》山水审美意识经历了一个由敬畏山水自然之神到以山水为比兴材料及愉悦对象的变化过程 ;《楚辞》从一开始便表现出对山水等自然神的亲和感和热爱感。较之《诗经》 ,《楚辞》的山水审美意识更强了 ,山水审美的自觉性更高了 ,诗歌艺术境界更宽了 ,为迎接山水诗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较为丰富而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7.
清代朱嘉徵《乐府广序》在乐府诗评论方面革新了前人注重追溯本意的评点方式,具体以《诗序》为结构原型,在评点内容上传承《诗经》精神,追求诗歌寓意,讲求诗歌的"美刺"功能,充分发挥了诗歌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乐府广序》在评点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且又在评点中大量运用了以诗论诗的批评方式。作为续经之作,《乐府广序》是乐府诗地位提升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8.
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东汉时期的诗歌创造水平的《古诗十九首》相比它之前的《诗经》、《楚辞》、《乐府民歌》等各时期的代表作品,在抒情艺术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文章从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人物外形刻画上以及诗歌语言等方面分析了《十九首》在艺术上对前期诗歌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诗史源远流长。在这绚丽多彩,灿烂辉煌的诗歌发展史中,汉乐府诗是一朵芬芳的奇葩,一颗瑰丽的珠宝。它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相比,都是民间创作,“《诗经》本是汉以前的《乐府》,《乐府》就是周以后的《诗经》。”乐府直接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二者相距时间不长,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早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但是,我们从乐府诗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来看、较之  相似文献   

10.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周颂>与<楚辞·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早在周代搜集整理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记载。继《楚辞》后出现的汉魏六朝乐府,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不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关于描写爱情的佳作。因为它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人民自己创作的歌,  相似文献   

12.
李白乐府论     
李白的一些广为流传、百代生辉的诗歌,多为乐府诗。太白鲜为律体而大量地创作了弘扬个性的乐府诗。乐府诗的数量,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乐府诗研究的一大聚讼是诗歌的寓意,太白乐府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使得诗歌寓意众说纷纭,对诗歌主题寓意的研究,应结合乐府古辞题旨,结合诗歌内容,从美学方面加以认识和探讨,这样就更符合形象思维的特点。太白的乐府诗是古典诗歌中最为自由的一种诗体。唐代乐府诗大部分脱离了乐曲,成为自由抒情的一种诗体,太白的乐府诗具有整体的不规则性,散文化的语言,文言虚词在诗歌语言中的运用,音韵的疏密有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祭祀诗是附丽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性,是我们借以窥测自己民族文明发展的一个窗口。《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是南北文学的代表,两书收集了许多祭祀诗歌。文章拟从《诗经&#183;周颂》与《楚辞&#183;九歌》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不同,来看南北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六朝在乐府诗基础上发展成为五七言古诗,唐代古近体诗都达...  相似文献   

15.
乐府诗以西汉立乐府机关而得名。对于民歌的整理编辑,早在孔子就开始了,《诗经》编成后的广泛流传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乐府的创立,是继《诗经》之后又一次对民间歌辞和乐曲大规模全面地收集和整理加工。《诗经》、“乐府”常为后人并称,尊崇为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与当时优秀的编辑工作是分不开的。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五代都有大量的民歌流传下来。文人受刚健清新的民歌影响,纷纷模仿,效法拟作,创造了更多具有新内容和新形式的乐府诗。民歌和文人的拟作是乐府诗歌中比较优秀的部分。乐府诗歌的另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诗歌在<诗经>和<楚辞>之间留下了近三百年的空缺,从诗歌的发生学、诗歌的历史传播形式以及诗歌的历史发展演变等方面可以探讨这个诗歌断层表象后的本质原因,说明先秦诗歌的断层实际上是诗歌处于民间-官府或文人-民间的循环模式中的民间隐性阶段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众多的各类句尾语气词究竟是原诗中固有的。还是被后人所掺人的?本文从“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句子末尾加语气词是原始诗歌的主要形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分析了《诗经》、先秦民谣逸诗和《楚辞》利用句尾语气词以构成歌辞的节奏和拖腔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句末带语气词的歌辞形式,是从《诗经》到《楚辞》整个先秦时期诗歌独具的语言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上述原始诗歌主要形式的一种残迹。据此,本文认为:《诗经》中大量句尾语气词是原诗所固有的,所谓“掺入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众多的各类句尾语气词究竟是原诗中固有的,还是被后人所掺入的?本文从“歌的本质是抒情的,句子末尾加语气词是原始诗歌的主要形式”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分析了《诗经》、先秦民谣逸诗和《楚辞》利用句尾语气词以构成歌辞的节奏和拖腔的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句未带语气词的歌辞形式,是从《诗经》到《楚辞》整个先秦时期诗歌独具的语言特征,而这种特征正是上述原始诗歌主要形式的一种残迹。据此,本文认为:《诗经》中大量句尾语气词是原诗所固有的,所谓“掺入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六言诗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发展于宋。在各种诗歌体式发展演变、交错升潜的汉末魏晋时期,六言诗未能成为主流诗体,从此在诗史上沉寂下来。六言诗体未能盛行,有几个原因:音节死板,难写难工,诗体与时代精神不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六言诗起源于民歌和《诗经》、楚辞,产生于汉末,成熟于唐,发展于宋.在各种诗歌体式发展演变、交错升潜的汉末魏晋时期,六言诗未能成为主流诗体,从此在诗史上沉寂下来.六言诗体未能盛行,有几个原因:音节死板,难写难工,诗体与时代精神不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