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带和大工业城市中,具有点轴分布的空间特征。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从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工业遗产的空间布局,以点轴开发模式为主,同时实施双核结构模式、点辐射模式和博物馆模式。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实施多元开发模式应制定和明确总体目标和基本构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德国鲁尔区作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其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即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和购物文化园模式。探究这三种模式,可以发现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制定区域统一规划、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加强生态修复是值得我国资源型城市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遗产廊道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理论研究与实践仍显不足。针对目前遗产廊道保护与开发现状,引入竞合发展理念,深入阐释遗产廊道旅游竞合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遗产廊道的资源要素禀赋、区域经济环境、地理与交通条件以及遗产廊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所体现出的独特文化空间分布特征等四方面因素出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遗产廊道旅游竞合空间结构模式,"点——轴"开发与圈层开发相结合的梯级网络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4.
从"丽江模式"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古城作为云南省文化历史名城和云南省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地,因其在旅游开发与遗产地保护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2001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丽江模式"向全世界推广,并成为我国新的旅游热点地区.阐述"丽江模式"的内涵及其对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比石林申报世界遗产失败的原因,分析了"丽江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云南省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启示,论述了世界遗产地作为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旅游资源和世界遗产的涵义及关系入手 ,结合目前国内在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问题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 ,主要是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法律保障、宣传教育、产品开发模式和开发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模式。总结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几点经验。即统一规划、整合开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加强产品的多元化开发;增强工业遗产资源开发意识及工业遗迹保护基础上的重建等.从而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业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归宿其实是改善民生,因此将旅游与民生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民族地区现实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的民生效应。文章基于旅游惠民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目前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重市场、轻民生的不足,提出了惠民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理论构架。首先,按照战略思想、体制机制、运作模式、技术手段和实践模式分类,对国内外主要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重构政府、企业和社区融合参与的惠民型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民族生态旅游惠民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以及这一模式下社区、政府和第三方的利益兼顾策略。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遗产一样,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中多处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三者的关系。然而,如何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在国际视角下,以越南赫蒙族手工技艺为例,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区旅游开发相结合,以当地遗产传承主体为核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互促进,最终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四川九寨沟自然景观美绝天下,是联合国认定的人类自然遗产之一.国内外游客每日到九寨沟造访者不下三万人.联合国为保护这一人类共同遗产,曾定每日游客以6000人-12000人为限度.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山水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厚.只要布局上作"以片衬点、以点带面"考虑,投入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因势利导即可开发出至少七大旅游景观,既使"朝拜"九寨沟的客源不至流失,又能为九寨沟分流减压.  相似文献   

11.
花江大峡谷是贵州中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其旅游景观突出、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等客观条件,加上特有的区位优势,都使其对贵州旅游业乃至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本研究结合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适合模式,认为花江大峡谷的开发必须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前提,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以文化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科学教育等特色产品,并抓住当前大峡谷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及自身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化保护及人才意识,花江大峡谷地区完全可显示它强大的旅游功能,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经成为世纪遗产大国,但是在旅游开发的冲击之下,遗产保护还存在着不少偏差与误区.如管理体制不顺、相关法律匮乏、认识观念错位、过度旅游开发以及保护资金匮乏等等,而对比国外在世界遗产保护、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则是具有有效的管理体制、完善的法律体系、科学的专家决策机制、有效的市场运作、多样化的资金来源以及重视遗产教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考虑到具体国情,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发展模式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必须通过建立梯度旅游增长极和建立遗产廊道,为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促进旅游业更加健康、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时空角度讲 ,外部性可分为空间上的外部性和时间上的外部性。遗产资源的价值具有多层面性 ,不同的利益群体关注遗产资源价值的不同层面 ,从而造成了旅游开发过程中外部不经济的普遍存在。对于遗产资源旅游开发 ,时间外部不经济的解决尤为重要 ,而传统经济学理论对于代际外部性问题的解决力不从心 ,由此 ,保护遗产资源的存在价值是解决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古镇的一张名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囊括到旅游产业中作为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在新的语境下,始终保持非遗的在场,成为政府、学者与民众所关心的话题。近年来,昆明官渡古镇从区域地理位置出发,因地制宜,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探索出一条既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契合非遗本身的发展之路,即文化空间构建、家园遗产重塑和发展遗产旅游三条实践路径。文化空间的构建保障了古镇非遗生存的社会文化空间;家园遗产重塑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古镇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遗产旅游的发展可以对古镇非遗进行有力宣传,同时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积累资金,这三条具体路径为其他区域的古镇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论乡村旅游和城镇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具有客源市场明确,乡村景观丰富以及可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特点,还具有经济上的高效益性和低风险性,城郊乡村旅游、景郊乡村旅游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旅游对功能型城镇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生态博物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存在一定冲突,民族文化资源的特殊性要求更为科学合理的开发方式.作为一种崭新的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持续发展模式,生态博物馆以社区为基础,以原地保护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原生态状况下的保护和展示,并强调文化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在采用生态博物馆模式开发民族文化资源时,须正确认识这一理念,遵循保护性、原生态、选择控制、社区参与和效益回报原则,以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遗产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四川也面临保护世界遗产与发展旅游经济这一矛盾.从德国与四川的世界遗产业的对比分析来看,德国世界遗产保护及发展在法制保障、资金到位、管理规范、人才培养、合理开发、杜区和谐等方面的经验对四川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大力进行第二产业的发展会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民族村寨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可以为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能提升当地民众的收入。近年来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推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但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如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在利益分配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既要让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又要防止旅游开发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拉大,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译介学认为文艺作品的译介传播不但可输出民族文化资本、移植文化种子,还有利于建构并推动文学、艺术与文化多元系统的演化,既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又推动世界文化的互动交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吴歌融文化遗产、口头文学与民俗音乐等特性于一体,既具静态的人文研究价值,更具动态的艺术欣赏价值与社会服务功能.吴歌的译介输出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举措,它既是对传统的单维度、单媒体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手段的创新与补充,又是迈向多媒体、多模态、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的客观要求,更是开发利用吴歌人文研究价值、艺术欣赏价值与遗产经济价值的全新尝试与有效探索.译介学的视角有利于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效果与经济效应,对实现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传承与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