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对<百丈清规>的创制及其基本内容、<敕修百丈清规>的出现及其中的寺院僧团管理制度、管理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禅宗清规与中国佛教寺院僧团管理制度发展的基本关系<百丈清规>的创制标志着中国化佛教僧团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敕修百丈清规>的颁行则标志着中国佛教寺院僧团管理制度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2.
与禅门清规相应,禅宗有一套完整的称谓系统。文章以杨亿《古清规序》、宗赜《禅苑清规》和德辉《敕修百丈清规》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禅宗职事称谓及其流变作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禅宗职事称谓既折射出早期丛林内部上下平等、共助和谐的融洽关系,也体现出僧团内部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反映了禅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径山是中国重要的佛教名山之一,其在宋代成为著名的"五山十剎"寺院之首。宋代也是禅宗人才辈出的时代,四川地区更是涌现出诸多中国禅宗史上的重要禅师,其中也不乏曾住持径山的蜀僧。宋代蜀僧与径山之间具有很深的"因缘",同时两者的关系也成为名僧与名刹之间互动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岭南禅宗迎来了自唐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潮。海云系和鼎湖系高僧为整顿僧团、团结信众,大力提倡戒律,用以振兴禅门。《天然和尚同住训略》、道丘《僧约十章》、弘赞《同住警策》等清规及释弘赞、今释等的戒律学为岭南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与理论的支持,并最有实绩,影响最大,不但提升了岭南新寺院的品质和知名度,且使岭南居士佛教大兴。  相似文献   

5.
楞严禅寺     
楞严禅寺位于营口市中心,是我省保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寺院建筑之一,寺院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一百六十四米,东西宽四十九米,占地面积为八千零三十六平方米。楞严禅寺始建于一九二四年,一九三一年竣工,是禅定和尚多方募化经费在原佛教宣讲堂址建成的。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建在这个寺院的中轴线上,两侧有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中世,以五山寺院为中心的禅僧垄断汉文学,并介入对华外交事务.自宋元以来以两国僧人交往活动(或日僧直接来华,或中国僧人赴日)为核心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明洪武初仍在继续并得到新的发展.当时,作为京都五山文化代表的绝海中津亲自渡明,居留时间长达八年,习禅之余,间染汉诗,水平几敌中土.绝海虽称典型,然也浓缩和反映出其时中日文化频繁交往的情形.  相似文献   

7.
隋唐宋元时期,绍兴佛教空前繁荣,三论、天台、禅宗、律宗、华严等宗派林立,广为传播;大德高僧云集,翻译著述成风,涌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佛学著作;寺院遍布州郡,表现为僧与士、佛教与诗歌交相辉映的禅林诗境,以致在佛教传播趋于式微的宋元时期,绍兴佛教仍得益于隋唐繁荣的余晖与南宋陪都的优势,一枝独秀,保持了兴盛的局面,并呈现出佛寺与朝廷宗室关系密切,佛教寺产寺院经济空前繁荣,佛教社会化世俗化倾向逐渐抬头等趋势。隋唐宋元时期绍兴佛教的兴盛、承祧和流变,既源于中国佛教传播的大背景和绍兴特殊的地域优势,又和该地区的历史积淀、民风民俗相关。绍兴为中国佛教主要宗派的形成、发展与流播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天宁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一派中较有代表性的寺院,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与金山江天寺、宁波天童寺、扬州高旻寺齐名,被列为全国禅宗四大丛林。由于它规模宏伟,建筑精美,“法会之盛,闻名遐尔,庄严妙胜,甲于东南”,故有“东南第一丛林”之誉。 天宁寺新修复的山门,顶端刻有两条蟠龙,门额上书“天宁禅寺”四个大字,端庄凝重,气势不凡。一对2米高的石狮端坐在山门两侧,形态逼真,镇守着寺院,更使古朴的佛门给人以雄威庄严的印象。跨进山门,即延伸出一条宽阔的通道,两旁是两面黄色粉墙,映照着青松翠柏,显示出“佛门净地”庄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代的话本小说中存有数量不少的禅宗预言偈,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贯穿小说叙事的神秘纽带.这种预言偈在<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及<宋高僧传>等僧人传记中均有纪录.禅宗在宋元时代的盛行,使得预言偈以种种途径影响并进入到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之中,"说参请"是二者之间的媒介之一,而禅宗预言偈与古代小说的结缘,肇端于唐宋文言小说,唐代的敦煌变文以及南宋文言小说集<夷坚志>等书中皆有轨迹可寻.  相似文献   

10.
“垮掉一代”禅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一代"借助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思索改革社会的良方。从习禅、写禅、化禅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看到禅宗在"垮掉一代"中的全面渗透。"垮掉一代"身体力行地进行禅宗实践,如打坐、沉思、去寺院研习禅经、开设禅堂,甚至担任禅寺住持,不仅将禅理应用于日常生活,而且以禅入诗,在诗歌中大量使用禅典,将禅宗思想融入诗歌创作,提倡强调直觉的具有禅宗美学特质的自发式写作。虽然"垮掉一代"深受禅宗思想影响,但并非生搬硬套,而是深深打上了美国本土烙印,形成独具美国特色的"垮掉禅"。  相似文献   

11.
明哲,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常委,山东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青岛佛教协会会长,青岛湛山寺方丈,北京“广济寺”首座等职务。1988年6月6日,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亲临青岛湛山寺,为明哲方丈举行盛大的进院典礼。从这一天起,明哲方丈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在青岛湛山寺百业待兴的工作上。他首先在寺院建立起良好的道风,如法为律,又恢复了先师倓虚法师的道场,重振宗风。“来者皆是有缘人”,为了接待人世间有缘的芸芸众生的来访,寺院设立了“延寿堂”,令有佛缘的众生可以在湛山寺食宿,并且有机缘与方丈、僧人们进行佛学…  相似文献   

12.
破山海明是明末中兴禅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也是巴蜀禅宗史上的巨匠,在西南地区影响深远。然而,破山法脉在云南有传承吗?由于僧史缺略,学界鲜有论析。据《锦江禅灯录》等史可知,破山嗣弟子87人中,开法滇黔或与该地传灯有关者,计有13人。这一灯系的特点是:(1)寺院林立高僧辈出,著述颇丰;(2)法席广大,语录诗文并传,贡献卓越;(3)系谱绵长,记载可考。滇黔禅宗在明末盛弘百年之久,破山法系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宋代重要的禅仪著作,《禅苑清规》不仅对中国禅文化的表征与内涵起到了形塑作用,而且影响远及日本。日本禅宗临济派初祖荣西的《兴禅护国论》和曹洞派创始人道元的《永平清规》《普劝坐禅仪》等著作,均参鉴了《禅苑清规》的内容。在参鉴方式上,荣西著作以单句引用、要义概述为主,而道元著作则常见大段转写、整条摘录,这种差异缘于不同时代条件下荣西与道元在弘法路径、修禅方式上的不同选择,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南宋禅林清规东传日本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布袋和尚是禅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从禅宗典籍中的记载可看到这一形象经过了数度的演变而成,在民间布袋和尚化身为弥勒佛,成为重要的民间信仰.这种演变转化实际上体现了禅宗思想由唐至宋元的变化和流播,同时也催生了布袋图像的艺术创作,这些作品具有深刻而独特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三大优良传统,即"农禅并重""学术研究"和"国际交往"。其中的"农禅并重"乃是佛教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相结合的产物,是古代农业伦理的宗教化表达,同时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在印度佛教中,寺院大都位于城市及其周边,僧人实行"乞食"制度,自己不用从事获取食物的生产劳动,食物由信徒供养;然而,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佛教逐渐走向"山林化",僧人逐渐退居山林远离城市,从而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供养,于是就只好自己开荒种地,从事农业劳作,并受禅宗观念的影响,直接将这种农业劳作视为修行,从而发展出了"农作即修行"的"农禅并重"体制。同时僧人们还有意识地用农业场景和农业话语来表达禅宗和佛教的理念,从而产生了许多"以农说佛"的禅宗作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唐士人普遍尚佛的大环境下,元稹与禅宗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他好游禅寺、广交禅僧、感悟禅理、寓禅于诗、以禅悟感发来观照社会与人生。特别是在调适贬谪心态与谪居情绪的过程中,在调整自己生命价值取向时,禅宗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形象的李白,常见于禅宗语录.除了诗酒风流、谪仙这两种主体形象外,还有秀才、痴措大、俗士等类型.这些形象进入禅宗语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李白的居士身份得到了禅家的认同;二是李白不畏权贵的精神和自由个性,极容易引起禅者的共鸣;三是李白的作品在后世僧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明初四川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禅师,楚山绍琦在与弥陀净土信仰者的交流中,显示出了极强的禅宗本色。一方面,他以消除差别性的论调破除了往生他方净土的宗教追求;另一方面,他对念佛法门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重新诠释,使其符合禅宗的修行旨趣与目标。此外,楚山绍琦关于净土信仰态度的表述,既是对宋元之际禅净双修潮流的省思,又是对早期禅宗思想特色的复归。  相似文献   

19.
唐宋是常德禅宗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常德活动的禅宗高僧见于<灯录>、<僧传>的有60人,主要分布在沅水流域和澧水流域的下游地区.禅宗传入常德,最早始于澧州慧演.药山惟俨和德山宣鉴,是禅门曹洞、云门、法眼三宗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曹洞宗与云门宗,是在常德活动的最重要的宗派;临济宗黄龙、杨歧二派是常德禅宗的最后宗派.常德的重要禅师还有夹山善会、洛浦元安、钦山文邃、德山缘密、梁山缘观等.  相似文献   

20.
在僧诗创作历史上,寒山子是一个关键性人物。他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且有着与传统文人相似的生活经历,他又接受了天台宗与禅宗的佛学思想与禅法,表现在诗歌创作中,他的诗作充满了内外学之间,及天台宗止观王法与禅宗禅法的矛盾。而超越这种矛盾的禅境诗,寒山子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寒山子是王梵志白话僧诗到文人高雅的禅诗之间的过渡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