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古今有关“歆”字释义、断句、神话与现实、《毛传》与《郑笺》、履迹而生考据混杂等诸多问题进行清理、研究、论证 ,确立诗作者以科学思维处理神话传说的论点 ,意在为经学研究课题迈入新领域投石问路。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文字、文化与桥梁发展史多角度考察 ,指出 :“厉 (、 )”是水中安置的石蹬 ,便于人们履石渡水 ;“揭”指高举着衣服渡水。从桥梁发展史来看 ,履石渡水的“厉”是“桥”的前身。“深则厉 ,浅则揭”是指遇水深处 ,本当揭衣而渡 ,却立石于水中 ,履石跨水 ;遇水浅处 ,本该履石渡水 ,却脱下衣服 ,用手举着渡水  相似文献   

3.
对《诗·生民》中姜“履帝武敏”一句,历来多所穿凿,本文从姜所处之母系社会的文化氛围出发,结合地下考古史科,论证了诗句之“武”字实为“母”字,姜所祀实为郊之神。这位郊神乃为姜姓氏族之图腾祖先,被姜那个氏族奉为先妣、高母。她实际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类高母女娲。由此,本文提倡应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说。  相似文献   

4.
颜元,字易直,亦字浑然,号习斋,生于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卒于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河北博野人。颜元的学说以抨击宋明理学、排斥佛老之说、强调践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我国十七世纪思想界中的一支异军。颜元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编》、《四书正误》、《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等,其中以《四存编》的“存性”、“存学”和《习斋记余》中的“人论”等篇心理思  相似文献   

5.
《论语·乡党》“色斯举矣”一章迄无定解,自汉代以来,学者对其解释层出不穷又莫衷一是。欲求正解,或可先从“色斯举矣”一句主语入手,以“时”“共”和“嗅”字为讨论核心,结合故事背景、人物性格、雉鸟习性等方面求其文意。此章实言孔子途中绝粮,欲捕食雌雉,而子路射雉未中的故事。主旨为宣扬孔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实现“仁”与“礼”的和谐统一,从而塑造出一个以自身生命去践履学问的孔子形象。  相似文献   

6.
许慎的《说文解字》曰:“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文言文中的“禮”字,现在被简化为“礼”。履者,可行、可作也,说明礼原本是一种可以被人重复践行的巫术活动。礼可能起源于原始部落的神鬼祭祀与崇拜行为,后来由纯粹的事鬼、事神逐步扩展到事天、事人、事政的方面。关于“礼”的无数解释中,荀子则另辟蹊径,独树一帜。《荀子·礼论》把“礼”诠释为“养”。“礼者,养也。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相似文献   

7.
骆宾王简谱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骆宾王的字、号,新旧《唐书》本传均无明载。《义乌县志》卷十四《志节》条称:“骆宾王,字观光。”《骆氏宗谱》也一再说“骆宾王,字观光”。按《周易·观·六四》有“观国之光,以利宾于王”,骆家世代书香,其父、祖为其命名时,取义于《周易》,完全可能,谨录此。婺州,秦汉时属会稽郡,隋平陈,置婺州,现为浙江省金华地区。义乌,秦时称乌伤县,唐武德七年(624),更名义乌,一直沿称至今。父名履元,官青州博昌今。骆宾王的父名,史籍及骆宾王自己的诗文中均无记载。《义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研究生导师要从明“强国复兴”之大德、守“处世为民”之公德、严“修身养性”之私德的目标定位,把握和内化立德树人的履责内容;从最低的“无觉”的阶段、次低的“他觉”阶段、次高的“自觉”阶段、最高的“慧觉”阶段的发展定向,认识和提升立德树人的履责境界;从把稳“学思践悟”思想之舵、坚定“己立立人”取譬之道、用好“寓教于研”磨砺之策、练就“因人而异”施教之法、凝聚“协同多方”奋进之力等实践定法,创新和用好立德树人的履责方略。  相似文献   

9.
李晓英 《南都学坛》2001,21(1):14-19
在立体多层的孔子道德思想体系中,道德践履是其核心和精髓。孔子以为仁由已、笃实躬行的道德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经世之行,定位于道德践履的人物评价标准,构筑起重视践履、强调事功的道德论体系。从而表明道德践履才是孔子的终极关怀,是孔子道德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竺绍康(1877—1910)又名钦爵,字履占,号酌仙,别号醉月主人。一八七七年十月初四日诞生于浙江省嵊县灵鹅村(今金庭公社灵鹅大队)。家庭经济较为富有。他为人豁达大度,好济人之急,生肖属牛,故乡人称他“牛大王”。①他很早参加民主革  相似文献   

11.
延安,在我国历史上,曾是“五路襟喉”的边陲重镇,历代不少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都曾在这里写下过闪光的史篇。宋代范中淹便是其中一位。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唐宰相履冰之后。二十七岁举进士。先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改集庆军节度推官。与欧阳修、韩琦、富弼并为天下“四士”。后因反太后受朝和宰相吕夷简的朋党政策而被贬饶州。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注》拾遗王克让段注《说文》形、音、义三者兼赅。行文尔雅,训释博洽,沾溉后学不知凡几。以卷秩浩繁,千虑之失或亦难免,兹拾遗于下:引伸假借不甚分明《说文》:“礼,履也。”段注:“履,足所依也。引仰之,凡所依皆曰履,此假借之法也。”按:“凡所依”...  相似文献   

13.
金圣叹有云:“写景是填词家一半本事,然却必须写得又清真,又灵幻,乃妙.”(见《圣叹全集》卷六)清真灵幻,意当包含清丽粹真与空灵洒脱两个方面.我国诗文,素尚清真;空灵的境界,亦为人们所乐道.李白怀古:“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既指其人,兼指其书法,明白拈出了“清真”二字.清人钱咏《履园谭诗》说的诗写景物“太切”则“粘皮带骨”,不切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则实可谓是对“空灵”亦即灵幻的具体注脚.  相似文献   

14.
礼法系统起源问题是秦以降难题之一.历代《履》卦词等训释的检讨未能解答此问题.《易本命》孔子易虎论的训释揭示,星象三垣中紫微垣勾陈的数术基础是天数之纲.《山海经》三文献训释表明,“神陆吾”即“申履”,肩吾、连叔、陆吾出自一名递变,都谓尸教宣讲“履”卦.卦词亦陈述易象、历算的碓定性.尸未得,将牺牲.不从礼法的世俗邦君也不得救赎.虎象征着《履》所含礼法的至高威望.考古资料证实,华夏礼法起源于仰韶文化早期.  相似文献   

15.
论阳明精神     
文章从阳明“心”即“理” ,“知行合一” ,“良知” ,“致良知”论思想体系的一个侧面讨论了阳明高扬自我 ,著实体履 ,铁肩道义 ,人 (仁心 )与自然共为一体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16.
唐代墓志仍有不少讹混俗字待考。选取25例加以考释,认为“”当是“因”字俗讹,“”当是“周”字俗讹,“”当是“旦”字俗讹,“”当是“晷”字俗讹,“”当是“折”字俗讹,“”当是“郵”字俗讹,“”当是“贊”字俗讹,“”当是“雨”字俗讹,“”当是“丹”字俗讹,“”当是“逝”字俗讹,“”当是“蠖”字俗讹,“”当是“纏”字俗讹,“”当是“予”字俗讹,“”当是“峩”字俗讹,“”当是“痛”字俗讹,“”当是“砆”字俗讹,“”当是“澂”字俗讹,“”当是“群”字俗讹,“”当是“挹”字俗讹,“”当是“勝”字俗讹,“”当是“八”字俗讹,“”当是“鵷”字俗讹,“”当是“顧”字俗讹,“”当是“青”字俗讹,“”当是“庶”字俗讹。  相似文献   

17.
一、称名 “中国传统语言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这门学问古代称为“小学”。“小学”开始是指为贵族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大戴礼·保傅篇》云:“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又云:“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小学。小者所学之宫也。”这种初级学校要教授学童识字,所以有关文字的学问渐亦被称为“小学”。  相似文献   

18.
<正> 《王梵志诗校辑》第○七四首有句为“地下须夫急,逢头取次捉。一家抽一个,勘数犹未足。科出排门夫,不许私遮却。”“排门夫”一词,《辞海》、《辞源》未收,《校辑》也无注释,仅作为难词编在所附《王梵志诗语辞索引》中。按,“排门夫”是由“排门”一词再复合“夫”字而成的唐宋时俗语,意为挨家挨户闯门捉兵。“排门”词,《辞源》及《辞海》未收,它的时代较早。南朝梁何逊《七召》:“于是整容投刺,屣履排  相似文献   

19.
《葛屦》是一首爱情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魏风·葛展》应断为爱情诗.不是“刺相”诗。诗歌所写女主人全可能是一位新娘,或者是一位处在热恋之中并即将成为新姐的年轻女子。其理由如次:先说第一章:“纠纠葛展,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纠”,《说文解字》:“绳三台也。”“纠纠”则是纠而又纠之意,高事先生《诗经今注》所谓的“纠缠交错貌”甚是。可见诗中所写甚屦是细细而纠、密密缠成的,做工很细致,穿了它不仅可以履地,甚至可以履霜。从这两句诗中,人们似乎难以悟出一点甚屦是“破”的意思,也看不到“缝衣女受冻”的任何暗示.因此,陈子展先生《国风…  相似文献   

20.
土族民间信仰中的洁净观念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土族民间信仰中存在“不洁”和“洁净”观念。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洁净观念中人与恶灵的关系、“不洁”和“洁净”的二元对立履相互转化仪式,并对其心理根源和社会功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