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正在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的经济活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农民工管理是我国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握农民工的群体特点和需求特征,是企业探索农民工管理的关键.加强薪酬管理、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当前进行农民工管理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采用博弈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被压低的问题,认为我国农民工工资是被严重扭曲的,这必然造成了农民工权益损失;通过分析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不公平博弈,认为企业会一致采取扭曲农民工工资的联盟行动,而农民工在博弈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弱势的;另外分析了我国买方垄断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不合理定价机制,认为农民工实际得到的报酬低于企业的边际收益,说明企业存在对农民工的"剥削"问题。因此,我国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是不公平的,需要通过改革措施将农民工工资提高到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迫在眉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假设:职业是农民工生涯中工作的延续;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主体双重化;农民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利益一元化。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可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生涯划分为职业成长阶段、职业探索阶段、职业建设阶段、职业退出阶段。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已是目前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当前“用工荒”的产生与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转变、期望值的提升、权益意识的觉醒以及企业对这一群体管理方式的简单化等存在紧密联系.基于此,课题组对新生代群体心理契约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民工的心理契约结构、企业心理契约管理状况、心理契约状况与农民工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组织中农民工心理契约管理的结构维度并检验其管理效应,以期人本地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农民工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责任与员工责任结构呈非对称性,农民工认为组织对他们应承担起基本型、人际发展型和工作型三种责任,但自己对组织承担的责任却仅包含基本型责任和人际发展型责任两种,这是农民工区别于其他类型员工的重要特质,也是心理契约管理的关键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扩张只是市民化的前奏,而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才是城市化的目标。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通道依然不畅。在回顾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对中山市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进行解读,认为积分制管理是实现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思路。最后对与农民工市民化相关的城市化战略及健康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层次培训对农民工人力资本和收入影响的差异性,对政府培训、企业培训和个人培训与农民工人力资本、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企业培训、政府培训和个人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影响最大的是政府培训,企业培训次之,个人培训最差;人力资本在政府培训、企业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个人培训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中国企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相关企业中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致使大批农民工返乡或转换工作。现今金融风暴虽已逐渐退去,但其对我国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影响仍将长期存在。本研究以河北境内的企业和农民工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的一手数据,分析了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特别是个体因素对就业状况的影响作用,为更好地掌握河北省农民工实际现状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市民化的行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工流动的基本趋势,这是由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取决于既定制度框架下农民工主体的行为选择,同时也受制于政府协调控制行为、企业管理行为和市民利益群体的接纳行为的约束。只有整合和调适多重行为,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企业的基础性作用和市民的支持性作用,才能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珠三角地区的部分相关数据和访问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一线普工与管理、技术层的绝对工资存在巨大差距,二是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和绝对数大大低于城市在岗职工,三是农民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月均消费支出并且绝对差距较大,四是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速度。从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寻求解释,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低度供应与虚假需求、企业内部的工资决定、GDP主义导向下的制度环境失衡、农民工的工作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分离以及全球产业链中的农民工用工制度的长期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筑业农民工存在着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其向产业工人转化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以建筑业发展水平、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民工职业化水平与其市民化水平为外因潜变量,以建筑农民工产业工人化程度为内因潜变量的假设模型,并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实证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建筑农民工产业工人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水平与职业化水平是其产业工人化程度的直接前因变量;建筑业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建筑企业用工管理,而建筑企业用工管理、政策制度环境共同直接影响着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建筑农民工人力资本作用于其职业化水平和市民化水平的提升,政策制度环境也会作用于建筑农民工市民化水平.最后,文章从政府、行业、企业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推动建筑农民工的产业工人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等收入者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就此对安徽当涂县及当涂县博望镇和湖阳乡大邢村开展了专门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收集查询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变化及发展趋势作了合理预测,即农民工成为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农村中等收入者阶层将不断扩大,成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在建立农民工社保的问题上存在顾虑;制度上的城乡分割状况;一些民营企业参保不积极;农民工个人对参保缺乏积极性;城镇社会保险门槛高,操作缺乏灵活性;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认识短视.针对这些原因,文章提出了七点建议:让地方政府同企业一起承担义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民工设计出一套统一完善、各省统筹的保障制度;实行"完全积累型","低缴赍低待遇","多层次广覆盖"政策,并作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基石.等七点建议;对农民工的个人养老储蓄实行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个人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制定的法规和规章。它存在着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弱,立法内容面窄、体系不健全及立法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法理和宪法角度分析,我国应为农民工完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是提高立法层次,近期内由国务院针对有关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统一制定行政法规,远期则由我国立法机构出台单独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完善立法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项目,农民工立法应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重要补充;同时加强农民工立法的执法司法力度。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其基本的劳动权利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享受,反而经常受到侵害。透过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切实完善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法律机制的建构,对于切实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是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的需要,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快皖北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应不断健全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培训体系,完善覆盖新生代农民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土地权利保障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加快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采取了农民工流动的独特方式。进城农民工的贫困起源于农村,他们的户籍身份使得他们只能从事那些从中获取的收入无法让人摆脱贫困的工作,使得他们无权获得专为非农业户籍人口设立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尽管他们的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当地的城市贫困标准,但在目前阶段,农民工在城市中遭遇到的所谓“城市贫困”处境,应该是农村贫困在城市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他们的媒介形象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出现了新特征。新闻框架与群体的媒介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新闻框架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媒介形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对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女农民工工作的稳定性只有男农民工的60.19%;她们遭遇劳动不安全比例比男农民工稍低;女农民工未签订任何形式劳动合同的比倒要比男农民工高8.13%;男女农民工“体质不如从前”、“遇到失业”的比例虽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女农民工中,这两方面的比例却高达30%、60%;她们遭遇财产不安全的百分比部分与男农民工有差异;她们享受福利的比例较低,大部分福利的享受比例不存在性别差异。为控制女农民工过高的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应将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全社会要树立契约意识与强化职业伦理,城市要建立为城乡迁移的女农民工服务的工作体系,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多数研究把"城中村"归结为城市问题,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城中村"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空间概念,而是一个经济社会概念."城中村"虽然位于城市,但由于依然实行农村体制,仍然属于农村,"城中村"是制度意义的农村."城中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另一种空间表现,是一个特殊的"三农问题"."城中村"问题的"三农问题"性质主要表现在:"城中村"村民与城市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城中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城中村"外来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影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重大事件,不同的新闻媒体有不同的报道。而用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只有通过大众媒体公开在阳光下,才能为受众所了解、参与、监督,从而得以有效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在关于"非典"事件、"孙志刚"事件和温家宝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事件、关于减免农业税等涉及公共政策调整的重大事件中,我国的新闻媒体纷纷进行了不同的报道。为此,从中选出几家媒体对影响公共政策调整的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从而引导媒体在影响公共政策调整的新闻报道中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