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正> 科学是如何发展的?是根据一定理由,合乎一定推理规则地进行科学推理和合理选择的结果,还是主观构造和任意选择的产物?科学发展合理性的基础和标准如何?科学合理性发展的历史模型怎样?这些就是科学发展的合理性问题.科学哲学家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着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表明:科学发展合理性问题在科学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在什么情况下违反法律在道德上是正当当如的?如果我认为我犯法是有道德理由的,政府应何对待?格林纳沃尔特对这些问题和有关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了细致的、透彻的并富有哲理性的分忻。书中没有逻辑严谨的开场白或总括结性  相似文献   

3.
比较文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把不同国家的文学现象拿来进行比较,能否完全避开牵强附会、生拉硬扯之弊?对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时空连续性的中西文学进行比较,有无坚实的比较基础可言? 我们的回答是很肯定的。理由就是:我们的比较文学绝非乱比一通,而是坚持可比性原则的;而我们的可比性原则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虚设,而是建立在“文学的人类同一性”这一坚实的历史基石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充足理由原则渊源于古希腊而由莱布尼茨具体提出,并由沃尔夫引入形式逻辑作为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把它作为形式逻辑的基本原则,其合理性就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我们要消除这种尴尬,就必须把逻辑的合理性同科学共同体实践的合理性结合起来。这样,充足理由原则就由于既有了合理、可靠的前提又保持了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必然性而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分析是一种哲学践行模式。基于思想分析的面试是面试官与应聘者的一个深度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应聘者的隐性素质得以揭示。不同于传统面试,基于思想分析的面试其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其回答是由"理由—答案"构成。"理由—答案"构成被评判的整体。面试官所要检测的是,应聘者的理由是否合理并能支持其答案。通过苏格拉底式的连续追问,面试官能够检测应聘者的信念中是否存在矛盾,同时能够检测应聘者信念背后的价值观。理由能否合理地支撑答案以及连续回答的无矛盾性等,构成对应聘者隐性素质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6.
朋友见面,少不了要问孩子有多大了。得知我还独身着呢,朋友连称“还是你洒脱”的同时,少不了又要再追问上一句“为什么还不着急啊?”这样的问题每每让我无言以对。最终干脆偷懒套一句“大话西游”式的回答:“独身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嘛!”不过,对朋友称赞独身洒脱的评语就实在不敢苛同了。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判决的正当性来源于判决理由的正当性,判决理由的正当性则与法律推理密切相关。实践证明运用法律推理进行说理,将法官判决的整个过程充分呈现,可以获得判决理由的正当性证明。借助于法律推理方法实现判决理由的正当性证明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判决理由的正当性证明就是法律推理形式上与实质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证明,是法律推理前提和结论形成过程的推导证明。通过法律推理对判决理由进行正当性证明,可以增强判决文书的说服力,有助于判决目的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8.
爱国的理由     
人们常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实际是说,有理性的人类的情感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无论对任何事物的爱与恨都是有原因的。自然,人们爱国也会有爱国的理由。为什么要爱国?显然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所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之一。因为,对富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概念法学受到了法律学人的质疑和批判.但与其说是理性反思和批判的结果,不如说是对西方法律文明演进过程进行分析所得结论的移植.在我国法内正义与法外正义、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冲突时,应以何者优先?回答不宜以"恶法非法"为由,否定实在法的效力.面对法律权威、法律信仰尚待确立的中国法治现状,认真对待概念法学是法律学人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虚概念与集合概念是关于概念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两个问题.对于虚概念的论争,主要集中在虚概念是否是客观实在的歪曲的反映和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这两个问题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存在不同的看法.充足理由律则是关于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研究与论争中争论较大的问题.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我国逻辑界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参与传销大学生的解救与转化工作,是高校传销治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依据大学生参与传销者与传销组织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传销误入和传销误陷。传销误入指大学生因为某种原因而进入传销组织,传销误陷者则经过“洗脑”而深陷传销歪理之中,传销误陷者包含在传销误入者之中。无论是对大学生误入传销者的解救,还是对传销误陷者的转化,都需要依据各自的特点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2.
将CAI系统设计的问题归纳为两类 :一类是教学内容的表达和组织 ,另一类是教学行为的设计和运用 ,文中主要将模糊控制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技术及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讨论后者的问题 ,并特别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模型 ,如控制对象、学科知识库、教学经验知识库和模糊推理等等  相似文献   

13.
普通法方法中为了回答法律问题,要使用到多种推理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依据是形式性依据和实质性依据。形式性依据是具有权威形式的推理依据,典型代表为制定法和案例,还包括学者的论述、评论、法律汇编、重述等内容。其中有法律拘束力的制定法和案例是最有力的形式性依据。实质性依据不具有权威形式,而是凭借其内容的内在逻辑而获得说服力的推理依据,主要包括道德依据和政策目标依据两大类。普通法法官推理中,形式性依据的重要性是首位的,实质性依据起到辅助的作用,只有存在法律不周全的情况下,实质性依据才能成为首要推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Bushisms"这一语言现象,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Bushism的复制与传播和Bushisms的变异形式,发现人们在识别Bushisms变异模因时存在认知逆推过程。人们在潜意识里正是运用这种认知逆推过程快速识别出这些Bushisms变异模因在语法、词汇、语义、语音和句法上的错误,在先是诧异、吃惊,继而捧腹大笑之后能对布什总统表现出宽容,这也正是Bushism一词能成为一种语言强势模因的更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周延性规则的普遍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仍不得周延"这条推理规则在由直言命题组成的推理中是否普遍适用?这是一个在逻辑学中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剖析隐喻的推理机制 ,来理解隐喻的认知功能。论述了隐喻推理的一般理论 ,并分析隐喻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机制。强调了隐喻推理机制中两对话域对话、选择及整合的开放性、双向性、流动性、渗透性和创造性等特点。通过论述隐喻推理机制的心理空间流程图式 :对话、渗透、限制性 (多 )双边选择和概念整合 ,从而找到一条全面而有效的方法来理解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住区邻里交往日趋弱化已经成为危及我国城市建设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的主要的障碍之一。分析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缘由,讨论邻里交往是社会、历史和规划建设的综合产物,客观的交往刺激和主观的交往意愿才是解决邻里交往弱化的根本所在,并以理性思辨的角度考察我国城市住区邻里交往弱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有一些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推理,用现行普通逻辑教材讲授的推理方法或规则难以推出或根本不能推出结论,而用真值表法则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推理,而且这类推理简便直观;真值表解法推理的根据在于思维内容的一致性和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莱布尼茨对汉字的兴趣来自于对语言"根符"的追寻。莱布尼茨一生都认为可在人类语言的基础上创造"根符库",从而找到人类思维根符库。"语言根符"其实就是莱布尼茨哲学中的"单子"。因此,莱布尼茨研究汉字要解决的其实是哲学问题,即将人类包罗万象的概念缩减到几十个或几百个"根概念",用这些"根概念"不仅可以总结过往的所有概念,甚至还能预测或"生成"未来所有的新概念。莱布尼茨本人不通汉字,他的汉字知识,主要来自传教士,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位就是基歇尔。  相似文献   

20.
当代人面对越来越多的伦理观和德目表,但在行动时却往往盲目无措,一些传播与媒介伦理研究者推荐了“波特图式”和“博克模式”等实用的伦理推理模式,这些希望确定行为理由的推理模式实际上并不能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有说服力的伦理依据。那什么是我们行动时可以依靠的东西?是随处可感的道德感吗?然而关于道德感的基因、神经生物和生物进化方面最新的科学研究明显打击了我们对道德感神话般的期待。不过,这类研究也提供了一些线索:行为的道德依据或者说道德感形成也许必须要从历史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探究,这样,美德伦理的研究传统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伦理学家麦金太尔提出的追寻美德的办法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推理和判断的模型,还把我们引向一条德行合一的道德探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