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焦延寿所著《易林》一书大量援引了《左传》中的典故和词语,其中有不少林辞涉及《左传》中的女性.这些女性或淫乱如夏姬,或贪婪如骊姬,一方面反映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西汉中前期妇人乱国的现实.焦延寿的良苦用心是借古讽今,但也流露出对女性错误的思想倾向——红颜祸水,妇人乱国.  相似文献   

2.
《左传》成书上下限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历代诸家研究和论证,《左传》成书战国说至少在史事叙述、天文记载、群籍称引、辞令、预言等方面有比较坚实的理致和证据。《左传》于卫嗣君五年(前320年)仍未写定,这是《左传》成书时代的上限。纯集疏《左传》卜筮事的《师春》既在魏襄王殉葬物之列,则资其抄集的《左传》至迟亦当在襄王卒年(前296年)写定亦甚明。概而言之,《左传》成书于前320年至前296年之间。《左传》作者最大可能是鲁人,还应与魏国有着深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徐中舒在系统考察西汉时代《左传》流传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论了作为古文一系的《左传》之可信,有力批驳了晚清以来今文经学家刘歆伪造《左传》的谬说。在经学史学化的影响下,徐氏发挥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点,以《春秋》、《左传》为史,其意义不仅在于试图从根本上解决经学传统下的《左传》经史之争,同时也为新的学术背景下,回归原典《左传》学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徐氏由此重新考察《左传》与《春秋》、《国语》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徐氏根据《左传》所用有别于《春秋》周正的夏正和《左传》中预言资料推测,《左传》就是魏国霸业鼎盛时代的作品,其成书年代在公元前375年—公元前351年之间,《左传》的作者可能就是子夏一再传弟子,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的假说。徐氏的某些推论得到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春秋事语》和湖南慈利楚简《国语·吴语》的印证,结论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与此同时,徐氏《左传》学的学术价值亦在长期的学术争鸣中日渐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4.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可知《左传》不仅"以义解经"、"以事解经",还"以礼解经"。  相似文献   

5.
《史记》称引“《春秋》”有记事古史、孔子《春秋》、公羊《春秋》和左氏《春秋》等不同情况,其中“左氏《春秋》”的全称当为“左氏《春秋国语》”,是一部具体描述西周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古史著作,既非等同于今见《国语》,亦非等同于今见《左传》,而为两书所取材,亦为《史记》所援用。清华简《系年》为这一推断提供了启发和佐证。  相似文献   

6.
吕祖谦在南宋学界名誉甚著,其有关《左传》学著述颇丰,用力尤甚。通过对吕氏《左传》学文献的深入分析,揭示吕氏对《左传》性质的判断,以及他的史学观。  相似文献   

7.
左丘明与《左传》《国语》关系考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传》作者是否为左丘明至今仍有争议 ,争议的主要原因是左丘明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左传》却成书在公元前 4 0 3年之后。本文借助一些史料推理分析 ,认为左丘明当是《左传》的始撰写者 ,撰写内容传授给弟子 ,其弟子据自己亲眼所见对预言及某些内容按照左丘明的思维轨迹进行了调整增删 ,最后的定稿人至少活到了公元前 4 0 3年。关于左丘明与《国语》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写作过程的逻辑推理 ,认为编撰《国语》是撰写《左传》的必经步骤 ,但是左丘明编撰之《国语》今已不传了。  相似文献   

8.
《左传》与孔子《春秋》的关系,是学术史上一桩难以解决的公案。探讨《左传》的身世来历, 理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证明左丘明《左传》先于孔子《春秋》而成书,孔子《春秋》依据《左传》而撰 成,提出先《传》后《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9.
西施以“沉鱼”美貌、只身犯险,为“越甲吞吴”执行潜伏计划而著称.在仔细研读先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西施虽是实有其人,但她并非无所依凭的传说人物,而应是《左传》中的传奇女性——夏姬的异名;西施为间谍的故事原型出自《左传·哀公元年》所谈论少康中兴的史料,是对女艾形象的加工;西施之说还存在对《左传》中“诸稽郢”的新创作.也就是说,后世所传勾践灭吴有功的西施其实是混合《左传》中这三个人物而最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对《左传》采录的《诗经》中的诗题、诗句、诗论,以分类系年的方法,进行了穷尽式的结构性排比,从而形成了一个用“断章取义”为线索,探求《诗经》本义与旁义的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刘知几不以《左传》名家,却对《左传》研究做出了突出成绩。《史通》中不少篇章论及《左传》,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刘知几把《左传》从经学纳入史学的范围,开拓了《左传》研究的新视野,在历史观念、史书体裁与编撰、叙事与语言诸方面都对《左传》作了相当精粹的论阐,改变了过去专从微言大义评衡三传的传统习惯,树立了新的评衡标准和方法,对唐以后的《春秋》经传学的研究有不小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3.
在《春秋》三传中,《左传》以阐述《春秋》的历史事实为主,《公羊传》与《谷梁传》则是以解释《春秋》经文为主。纵观近二十年来有关《春秋》三传的研究成果,《左传》明显盛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二传作为解释《春秋》经义的经典著作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封建时代的政治、思想、宗法、礼制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兹此,笔者将对近二十年来有关《公羊传》与《谷梁传》的研究成果作以总结阐述,以期学界给予二传研究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是《左传》评点学史上的全盛期,这一全盛期的结束当以《四库全书总目》的编纂完成为标志。通过分析《四库全书总目》对《左传》及其评点的立场和评价,不仅可以认识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四库全书总目》在清前期《左传》文学评点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研究先秦历史 ,还是研究先秦历史散文 ,大都《左传》、《国语》并提 ,但长期以来 ,研究学者多习惯于把《国语》作为介绍《左传》而连带的一个附庸 ,它的价值似乎也只在于它是《左传》巨大成就的一个有力的反衬。而事实上 ,就历史研究而言 ,《左传》重在记事 ,分年编写 ;《国语》重在记言 ,按国叙述 ,两者可相互参证 ,相互补充。就文学价值而言 ,无论是记事、记人 ,还是记言 ,《国语》都有可与《左传》比肩之处。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关注文学技巧,称美“法莫备于《左传》”,且谓“我批《西厢》,以为读《左传》例也”.本文交相论证阐发:其一,《西厢记》之移堂就树法、月度回廊法,即《左传》经前起传、后经以终义、预叙逆摄诸法.其二,《西厢记》有狮子滚球法,金批《水浒传》有欲合故纵法;在《左传》叙事艺术,则有若离若合、若擒若纵之法.其三,金批《西厢记》,侧重欣赏烘云托月法、避实取虚法.《左传》叙事之颠倒主宾、轻重、详略,固早为此法开山;尤妙在无字句处,横接、旁溢、反射诸法,皆可作为文法之津梁、叙事文学之典范.  相似文献   

17.
会盟和征战是《左传》中的重要题材。焦延寿在创作《易林》时,便援引了《左传》中的部分会盟和征战典故溶为林辞。焦氏对《左传》会盟、征战典故的引用自有其深刻用意。通过对《易林》所引《左传》盟战典故的考述,可以得出焦氏具有不同于《左传》作者的明显的反战思想,这与西汉初期及焦氏生活时代之战争频仍的历史和现实是分不开的,且这一思想在当今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早期的鲁夫人文姜在《左传》中共计出场15次之多,堪称该书用墨最多的女性人物。文姜是春秋时期闻名遐迩的美女之一,《诗经》对她的生平也多有记载。由于《史记》中对其与齐襄公兄妹乱伦的宫庭秽史言之凿凿,人们对她的评价一贯不高。但结合《春秋》、《左传》之记述,文姜不仅是一个美艳动人的女子,还是一个有着杰出才能的女性政治家和外交家,她的一系列作为为鲁国在庄公时期赢得了罕有的国际地位,其功业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左传》原本"这一说法最初是由顾颉刚先生明确提出来的,是指《左传》最初的成书形态。通过对《汉书.刘歆传》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相关史料的详细解读可以发现,"《左传》原本"并非刘歆"引传文以解经"之前的"《左氏春秋》",而实为"《孔子史记》",它构成了先秦《左氏春秋》及此后各种传本的骨干。虽然《左传》在历时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屡有增改或分合,但其核心即"《孔子史记》"的内容却基本未变。弄清"《左传》原本"即"《孔子史记》"或"《孔春秋》"这一事实,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和认识《左传》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会真记》与《左传》的相关章节不但情节相似,而且文辞也相同;元稹早年明经及第,从他准备考试的科目来看,内中很大可能就有《左传》。综上理由,元稹的《会真记》与其自身经历无关,而是其学习经学以备科考时,依据《左传》所作的读书心得,故文中的观点以及思路均依《左传》展开。元稹之所以特别选择《左传》,又缘于该书在唐代中期的特殊影响。《左传》关乎唐代中期的新《春秋》学、古文运动,元白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也是在同样的背景下发生。因之,元稹创作此文又有着自觉的政治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