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以科学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充分发挥科学精神的教育价值。是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有效举措。该文在阐述科学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价值,提出了当前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缺憾及其教学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通过对某院校 12个专业的 481名大学本科毕业生的科学精神素养的调查 ,找到了大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与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是实施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求是、创新与合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可采取多种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强化和科学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对形成大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素质不仅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理念对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基本诉求。科学精神的基本涵意是求真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公平与宽容精神,科学精神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论述了在大学生中强化人文素质与培育科学精神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匮缺与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 ,一些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的歪理邪说毒害了大批人 ,其中不乏大学生 ,严峻的事实警示着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科学精神。受中国传统文化、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高校科普工作不受重视等是造成大学生科学精神匮缺的原因。信息时代的“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背景与“科教兴国”的本国国情都要求大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因此 ,应通过增加教科书中的科学含量 ,提高教师的科学意识 ,营造校园的科学氛围 ,组织学生投身科学实践活动等多条途径 ,重塑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阐述时代对科学精神和对科技帅才需要的迫切性的基础上 ,论述了科学精神的具体含义以及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素质教育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学精神培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人类的物质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弘扬。大学生是专门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引导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和外在表现有那些?培养大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应是高等教育的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科学和科学精神,讨论了弘扬科学精神的一些认识,认为大学生应成为科学和科学精神追求者、继承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9.
针对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内涵,阐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性,并从大学生思想现状需求、具有巨大社会功能、符合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和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四个方面揭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要深刻认识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0.
科学精神指引着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对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大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科学精神.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转变科学教育理念,加强科学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融,构成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影响,在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大学精神为指引,在大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启迪、陶冶、引导和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12.
女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反映了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女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于国民平均水平,但低于大学生平均水平.鉴于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立身之本。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汇通与融合,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的最基本的内涵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法律应是人文科学精神的结晶,但大学主体之一的大学生,其法律意识却并未与时俱进,这与大学精神危机不无关系.因此,要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建设,解决大学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缺失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对几所大学的大学生抽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但又存在严重的缺失。其原因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崇尚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传统教育有碍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家庭和社会功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应起到的基石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的实例,通俗易懂地引导大学生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具有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的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当代工科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 ,人文素质较差的现状 ,详细剖析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进而阐述了对工科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培养途径。以期能够利用科学精神及基于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培养和造就具有健全高尚品格的社会主义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全面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辨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初步明晰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指出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提高大学生文化业务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加速实现社会化及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每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从建国初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从内容、载体、教育者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完善,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仅是有力回应西方普世价值观的挑战,还是大力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以及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应在借鉴宝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继续发挥榜样的作用,始终坚持实践的锻炼,利用先进的网络手段,引导大学生自身修养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强大动力支撑的。科学把握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艰苦奋斗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学校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认真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