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是藏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婚姻习俗的真实写照,也是藏族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被誉为反映藏族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历史、地理、道德、语言、民俗、人情、婚姻等等。其中所蕴含的婚姻事象,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对研究人类婚姻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被称为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以其特殊形式抢婚为例,探讨抢婚发生的历史原因、实质目的、象征内涵,以及由此而导致的部落冲突与战争,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3.
小族群及其传统文化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而倍受旅游业青睐.生活在汉藏边缘的白马藏族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小族群.本文以四川平武白马藏族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比较,分析近10年来的旅游开发对白马藏族在服饰、居住、饮食、文化艺术与歌舞、语言、婚姻、宗教信仰、族群意识等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影响,并对白马社区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保护及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抢婚这一婚姻习俗进行综合性研究,目前在我国学术界还少见。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在调查材料和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考察我国境内民族的抢婚习俗。一、抢婚概念及其类型“抢婚”一词,是各民族民间的通俗叫法,在关于原始社会的著作中,则称之为“掠夺婚”或“抢劫婚”,在我国编辑出版的有关辞书中,对抢婚的定义都只侧重男子抢女子,而未提及女子抢男子,故其概念拟欠全面。为了准确概括抢婚的内涵与外延,我们试作如下界  相似文献   

5.
宗法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 ,对蒙古族婚姻形态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当今学术界尚无从宗法角度对此进行研究的文章。蒙古族进入阶级社会后 ,受到宗法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收继婚、抢婚制、世代婚、等级婚、入赘婚、买卖婚、抱斧婚等名目繁多的宗法性婚姻形态。在蒙古族历史上 ,宗法性婚姻缔结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父母主婚的原则、服从神权的原则和族外婚原则。蒙古族宗法性婚姻形态形成的原因 ,是由生活环境和历史传统、宗教和其他民族影响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民族的法律文化必须依托于某种规范或叙事中才能得以传播。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亦不例外。西藏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表现样态各异、载体多样,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占卜巫辞、谚语格言、传统禁忌、伦理道德、宗教规范及藏族盟誓等载体中涉及到婚姻的内容均起着维持婚姻秩序、规范婚姻行为的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禁忌习俗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分名讳禁忌、圣物禁忌、宗教禁忌、礼仪禁忌、婚姻禁忌、生活禁忌、服饰禁忌、生产禁忌、饮食禁忌等。禁忌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和发展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从藏族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禁忌习俗还具有超越民族性和民族社会性的特点。因此,藏族禁忌习俗是具有公益性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少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婚俗,西南各民族的婚俗也互不相同。但是纵观西南民族的婚姻习俗,却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即较多的民族都保持有抢婚的习俗。一西南民族的抢婚习俗在史料上早有记载,如在四川凉山地区和云南部分彝族地区:“爨(?)聘妇议银币,娶议牛马,轻重多寡,凭媒妁口,贫者不易得妇。爨之父母将嫁女三日前,  相似文献   

9.
藏族服饰文化的宗教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文化既是藏族丰富物质成果的表现,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对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影响很大,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藏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广大藏族地区被誊为“歌舞的海洋”,而安木多的拉卜楞(甘肃省夏河县),则素有“歌舞盛地”之称。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能歌善舞。这些歌舞音乐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举如生产劳动、自然情景、爱情、宗教和日常生活情趣等等,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拉卜楞歌舞的表现形式和我国各民族传统的歌舞艺术一样,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诗  相似文献   

11.
藏文典籍包罗万象、涉及面广,是构成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藏文典籍命名除内容的广博外,还具其特殊的色彩命名与书名修饰等特点。本文试从书名命名中的四根本显色与藏族生活中的色彩关系,通过书名修饰的分门别类,介绍并分析了书名背后的作者文化心态,以及藏民族重视传统承传、追求真与美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藏族妇女服饰作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鲜明而直观地显示了其服饰文化的独特个性与民族特征。藏族妇女服饰的流变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类有目的的创造,它是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式相互交织、不断升华的价值创造过程和不断丰富的价值体系。毫无疑问,文化的价值体系是文化之核心。所以,我们研究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构成及其意义,不仅有助于深刻、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藏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而且对于继承或改造藏族传统文化,以致于构建现代新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文化史告诉我们,一切文化植根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据此,藏族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必然与藏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受此支配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有着直接的关…  相似文献   

14.
藏族帐篷绣花艺术,是藏民族所创造的独特的工艺造形艺术类别。这种别具一格的古老艺术形式,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帐篷绣花艺术的形成和演进众所周知,帐篷——对于生息、繁衍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也许是由于游牧生涯的特殊需要,以及由于这个民族须将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的体验、感受,直接、便当地表露出来的需要。所以,帐篷,从进入藏民族生活中的那刻起,就与这  相似文献   

15.
藏族图案是藏族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并经世代传承的文明成果,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在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并形成的传统的非物质文化。其内涵丰富多彩,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是藏族人民审美观念、审美理想、民族气质的再现。  相似文献   

16.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总结与提取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传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放生护生的思想等;藏族民间文化习俗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族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出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权利的特征,继承和弘扬藏民族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族人口与社会》一书于1999年12月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对藏族人口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研究的一项重点。由于以往缺乏这方面研究,所以这方面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添补空白的作用。 本书共分十一章,分别论述了:当今藏族人口的生活环境与地理分布;藏族的族源与藏区建置沿革,藏族历史人口;近代藏族农奴制社会人口;藏族的宗教信仰与喇嘛人口;藏族婚姻、家庭与人口再生产;藏族人口的出生与死亡状况;近四十年藏族人口规模的变动;藏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变迁;藏族人口民族职业构成;藏族…  相似文献   

18.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19.
藏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藏族伦理思想是指对藏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它既是藏族文化和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伦理  相似文献   

20.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婚姻的约束力,不依靠法律,也不依靠科学的验证,依靠的是习惯势力、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