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闲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从引导其正确认识闲暇价值和方式,培训闲暇技能等方面入手,通过闲暇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闲暇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充裕的闲暇时间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合理与否,影响着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闲暇德育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高校实施闲暇德育对整个社会、对高校教育本身以及对大学生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闲暇的悖论     
闲暇作为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发展自己丰富个性的前提条件,对于人的生活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现代社会,由于资本逻辑的控制,表面上现代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闲暇时间,然而这种闲暇带给我们更多的却是束缚和压抑,闲暇又一次与自由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4.
论闲暇活动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闲暇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大学生生存方式的重要体现.大学校园提供的丰富的闲暇时间,既为大学生调节身心健康和发展自己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也成为主体意识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困惑和生存问题.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大学生,其应有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获得生命发展性意义的校园内外闲暇活动中得以生成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大学生处置闲暇的能力低,闲暇生活层次不高、自主性不强,而高校实施闲暇教育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因此高校应将闲暇教育列为教改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培养其闲暇自主意识与能力,构建学校、社区、家庭闲暇教育的互动机制,以促使大学生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闲暇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习作是学生对生活个性化的体验、思考与积累,是个体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因而,教师要在习作教学中大胆创新,引导学生的习作走向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伴随着他们成长的足迹,使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自由心灵的习作过程中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视。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停留在心理疾病的预防上。高校应该转变这种观念,通过积极开展闲暇教育,在引导学生科学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的同时,又起到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从"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到"消费和生产是同一的",再到"工作日的缩短",正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渐趋具体化的攀爬过程,是个人以感性时间方式享有创造性闲暇即真正自由的具体化过程.马克思这一自由思想及其追寻路径,对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与个人真正自由的本质关联的领会与把握,具有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希腊城邦是公共生活组织的一个榜样,是人类政治活动之意义与重要性的典范。城邦所表现出来的全面的公民身份的理想、对同源性共同体的归依以及秩序空间的体认,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朽的丰碑。在古希腊政治语境中,“公民”是袁征着人之本质的身份和存在的范畴,城邦中每位公民都以能够参与公共事务为荣,并把它看做是展现自己个性的重要途径和载体;而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是通过理性言说的方式实现,这也是公共领域交往的主要方式;“城邦”不仅仅是物质实体性的,更重要的是提供给人们追求和展现个性自由的场所和空间。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方式,具有超越性、主体性。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不是教育“实体化”(依托条件)方面的现代化,而是教育实践活动主体人的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是灌输,而是引导、启发、激活。要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学习观,启发其自我建构,激活其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通过内隐学习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隐性知识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普通话教育中,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语言的本质是一种生活方式,语言的生命力存在于使用之中,因此,“回归生活”,使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生活化,是实施普通话隐性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目前已实现了全国各中小学全覆盖,成效显著,学生较之“双减”前,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闲暇本身就具有伦理属性,闲暇教育有着深刻的德育价值。“双减”政策的出台,为闲暇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实施闲暇道德教育,既要解决自律问题,也要解决他律问题。“双减”背景下,实施闲暇道德教育,一要摒弃功利目标,提升道德品性;二要强调社会交往,建构社会伦理共识;三要走向闲暇生活,改进道德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有个性、有灵性,充满真情实感,必须根植生活。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之变“无意”为“有意”,养成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所有权变动模式以行为人是否享有充分自由为标准可分为“意思自由”和“公示要件”两种模式,“公示要件”模式的交易安全优势并非如通常所说得那样明显,而其对私法自治原则、生活的“自然”状态却导致较大的损害,产生“所有人”自己都不承认为自己是所有人的所有权等违背生活逻辑的现象,与社会生活逻辑难以一致,与权利的本质相悖。而意思自由模式是权利本质的要求,反映了生活的实际,学界对意思自由模式的批评多不成立。考量两者的价值损益,意思自由模式为优。  相似文献   

16.
闲暇体育也称“余暇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及任务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概述了高师大学生闲暇体育的内涵,调查了高师大学生闲暇体育的现状,分析了高师大学生闲暇体育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发展高师大学生闲暇优育的意见,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广的闲暇体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调查数据显示,“宅”生活已悄然成为大学生的新生活方式,网络成大学生“宅”居的重要原因。“宅”生活改变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新的冲击和挑战,必须加以重视。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努力,自愿出“宅”门;学校要加强管理,吸引大学生出“宅”门;家长要注重沟通,引导子女出“宅”门;社会要给予理解,帮助学子出“宅”门。  相似文献   

18.
休闲体育是带有时代气息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存在方式。学校休闲体育教育为学生架起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的桥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休闲体育意识、态度和习惯,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把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文章就休闲体育教育久远的思想基础、时代进步的社会基础和人本视野的生活基础,提出了通过休闲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逐步稳定、渐趋完整、鲜明独特等特点.高校共青团工作要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征,遵循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正确把握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尊重个性发展与注重规范引导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百年党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最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要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纲要”课教学,要以党史为核心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引导学生守真理、悟道理、懂学理;要讲清楚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立信仰、坚信念、树信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明大德、守正德、修己德;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纲要”课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