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了从历史上文明交往的角度来探求现代中东这个有着独特文化的文明圈的形成渊源,采用了文明交往理论的方法,认为中东上古的文明交往分为三个阶段埃及和两河流域两大文明中心东西辉映的时期(远古~约公元前2 000年);两大文明扩散和其他文明兴起的时期(约公元前2 000年~前550年);东西方交汇时期(公元前550年~公元642年).中东文明交往的特征为中东上古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决定了本地区贸易的重要地位以及游牧与农耕民族的频繁冲突;形成了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文明圈;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中东与东西方同时保持着密切联系;上古宗教经历了从原始拜物教、多神教经二元神教的过渡向一神教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爱琴文明与古埃及之间交往密切,堪称东西文化交流的源头。适宜的地理环境和两者对对方资源的需求是两者交往的客、主观条件。两者之间主要是商业、贸易往来,辅以外交、军事往来。两个文明之间的交往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两者交往的方式不同;交往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爱琴文明;在交往中,埃及文明占据主导地位,但交往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理、气候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创造文明成果的重要条件,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于人类文明生成的类型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的作用。历史时期地理气候因素的频繁变化,对于古代庆阳文明曾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既是古代庆阳农业和畜牧并举的环境前提,又培养了古人安土守业的眷乡恋土情怀,导致了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开放与封闭并存的历史特征,形成了庆阳先民勇敢尚武与俭朴勤劳的民风民俗。  相似文献   

4.
由于埃及与爱琴文明隔海相望,因此两地之间的联系集中表现在海上贸易和外交往来上.按时间顺序埃及和爱琴文明之间的海上贸易和外交往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席克索斯王朝时期埃及通过塞浦路斯这一中间人与爱琴文明中的米诺埃文明的联系;第二阶段是新王国时期埃及与爱琴文明中的迈锡尼文明的直接联系.埃及与迈锡尼的联盟是松散的经济贸易合作,它绝不是那种相对稳固的政治联盟.埃及与爱琴文明的贸易往来是单纯的官方行为,并与爱琴文明中的米诺埃文明的衰落和迈锡尼文明的兴起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黄亮  董艺 《九江学院学报》2006,25(2):103-105
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这一历史阶段承续的历史发展与诗词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在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情形和特征,反映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整体态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述埃利亚斯历史社会学的主要特色,分析了埃利亚斯历史社会学的核心议题文明进程及其文明化理论。分析认为,埃利亚斯文明化理论主张:社会文明不仅是一个过程,还取决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人格结构变迁和社会结构变迁;文化与文明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不同内涵及其在上述国家的社会起源,反映了它们是特定历史时期与社会形态下不同社会力量之间关系结构的产物;个体行为方式的变迁亦经历了日常行为举止的文明化及其隐入私人生活、社会行为的文明化3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正>时间本无限,既无始,也无终,因此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存在“古今”问题。就算在古代,也同样有“古今之争”,因为总还有比那时更古的往昔。柏拉图身处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在他之前还有数个世纪的“古风时期”。所谓“古风”,意为“开端”(arche),但古希腊的古风时期还远不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且不说古希腊文明深受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小亚细亚文明的影响,即便在古希腊内部,也还有青铜文明以及杳不可考的远古时期。历史上的每一个时期其实都在围绕一条道路展开,  相似文献   

8.
从个性至上论到个性工具论,再到重估个性的价值,瞿秋白的个性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进。其与"五四"前后、大革命时期及土地革命前期三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相贴合。其中,前两个阶段瞿秋白个性观的历史演进具有时代的共性,而第三阶段则体现出其比较独特的个性观的心路变化历程。反思瞿秋白个性观的历史演进,有助于理解个性与社会、时代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时间角度界定殖民电影与后殖民电影,即反映殖民时期与后殖民时期的电影,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反映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二、反映新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三、反映内部殖民主义时期的电影;四、反映后殖民时期的电影。这些时期的电影主要从两个视角拍摄,第一,前宗主国和第一、二世界视角,旨在表明"白色文明使者"如何拯救"有色的他者";第二,前殖民地和第三、四世界视角,旨在批判"文明使者"在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内部殖民主义时期犯下的罪恶。  相似文献   

10.
中欧之间的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受制于欧洲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现实及中欧之间的文明比照,中国形象在欧洲的不同历史时期也产生变迁,甚至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跨越千年历史,主要探讨从古希腊时期起到中世纪欧洲人眼中一直保持正面的中国形象及其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演进。这对于梳理中欧文化交流关系、国人正确认识自身历史都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希腊化诸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存在时间最长、成果最为丰硕的当属埃及希腊化文明。作为希腊化时代的典范,无论从历史出发,还是从现实考虑,埃及希腊化文明均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作用;它使"世界主义"思想充分光扬。现实意义:对"西方中心论"思想提出质疑;为埃及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为我们应对全球化趋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密切联系起来,对后来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萌芽。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在政治的意义上,"文明"这一观念从文明与野蛮的对立、表示个人与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在理性与公正基础上代表良好的风尚与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进入近现代,在法权制度的框架下,西方资本主义创造了丰富的现代政治文明,奠定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人民主权、代议制民主、分权与制衡、法治、政府职能有限、政党政治、政治监督、正当法律程序、违宪审查等一系列政治文明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王以欣教授的著作《寻找迷宫:神话、考古与米诺文明》探讨了古希腊神话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神话传说中可能含有真实的历史文化信息。根据神话提供的线索进行考古,发现了史前米诺文明,找到了欧洲文化的渊源。根据神话的考古同时也对神话的历史化进行了校正,重建了失落的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源自中国和希腊的神话故事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后世诸多精神文化都能在其中找到最初的影像。从系统性、性格特质、婚姻情感、性别差异、英雄命运等方面切入,考察两国神话体现的中西文化异同,有利于解读两国不同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剖析两个民族内部深层次的文化成因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后续影响,彰显神话比较研究的重要科研价值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明交流史上一个明显的趋势在于:当强势文明分析弱势文明时,往往更关注其器物层面的东西;相反,弱势文明更向往强势文明原典性的东西,有一种找到神圣开端的寻根冲动。两千年来,中国学人动辄追溯两希传统的认识论根源,似乎西方文明的胜利真的可以用这种神圣起源来论证一样。但如仔细分析,这种盲目的溯源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先验论的色彩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明在其发生期,大体上是在与其它明相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具有鲜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东西方化的融汇使古希腊人扩大了视野,铸成了他们特殊的化心理,他们不满足于即有的安定生活,而是积极地去探索,创造新的生活。人类历史和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人类所处的特定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7.
造成现代文明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其根源全都蕴含于中古时代的西方文明之中。然而,西方文明乃"两希文明后代"之说却无法完全说明西方文明的产生。西方文明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关系可用"癌症与重生"来比喻。古典文明集大成者罗马帝国的辉煌、病症和腐烂,西方文明的重生及其原因和结果,展现出古典文明与基督宗教在对待人的生命、性和婚姻、社会服务、劳动与财产观念、自由与公正观念等多方面的对立,说明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不同的,导致人类文明空前发达的"西方文明",其重生乃因基督宗教,其灵魂乃在基督宗教。  相似文献   

18.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雄峰,为开拓和缔造我们伟大的国家,创造灿烂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成就了非凡业绩,做出了卓越贡献。汉唐两朝在开拓经营西域的历史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们为塑造中华大国强国的光辉形象,发挥了主力军的历史作用。这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希腊半岛是希腊文明的中心。希腊半岛多山、耕地少、海岸线长、岛屿多、气候温和舒适、阳光充足。古希腊人崇尚自然、心胸开阔、敢于冒险、崇尚竞争。他们喜爱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喜欢竞技运动、追求胜利和荣誉、崇尚健美的人体。裸体竞技是古希腊的运动习俗。古希腊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影响古希腊人酷爱运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造就了大同地区特殊的文化氛围,使得大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至今仍保存了众多的佛教文化遗迹。佛教在大同的兴衰发展,深深地影响了这一方的历史与文明,也为本地区的社会和谐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