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中村”这一特有现象。在当前这个以GDP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时代,无论是认识还是实践,都呈现出一种大兴“拆迁运动”的倾向,以实现“城中村”的终结。但在具体推进中,却日益陷入治理困局。本文以城市现代化为背景,对当前“城中村”治理困局进行了重新梳理,并提出了实现“城中村”有序治理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阿诤 《社区》2005,(5):10-10
“城中村”问题是2 0 0 4 年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体现在新闻媒体上则可谓表现得爱憎分明:对其大加挞伐者有之,在他们眼里,“城中村”是“城市毒瘤”——“普遍存在着违法建筑、治安恶化、环境脏乱、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少村子成了黄赌毒的温床,威胁到周边的社区,拖住了城市发展的后腿”;为其辩护者亦有之,在他们眼里,“城中村”是“个人进入城市发展的最低门槛”——“城中村”最重要的人不是可转制为城市居民的农民,而是数以十倍百倍计的外地人。”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城中村”改造是否成功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论述了“城中村”的特殊性质,阐述了目前“城中村”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讨论了“城中村”的社区建设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民工等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落脚之地。开放改革之初,由于正式住房市场短缺,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救助于非正式住房市场,城中村应时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城中村本身的管理问题及其土地蕴藏的巨大级差地租,全国上下都陷入一场“赶超型”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而作为城中村居住主体的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坚持城中村改造方向的同时,制定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房发展目标,但目标仍然偏低,这决定了城中村作为城市主要的廉租房市场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论文在分析“城中村”现象、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城中村”的主要特征、发展状况及改造矛盾,并吸取了旧城更新和“贫民窟”改造等理论精髓,提出了旧村改造的基本原则及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治理的困局及其跨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城市化”或“城镇化”的加速,“城中村”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其中出现的瓶颈和困境更是不容忽视。具体说来,当下中国“城中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局主要有三:一是一元化思维所导致的观念偏向;二是“去乡村化”所导致的对“城市化”或“城镇化”及“城中村”理解的偏颇;三是“文化缺位”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创生力”的不足。要克服这些根本性问题,对“城中村”进行多元化、辩证性、动态、科学的理解和探讨,将是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对于“中体西用”,长期以来在史学界是持否定态度的。近10年来,这一态度有所变化,在否定“中体西用”的消极作用的同时,也对它在中国近代曾产生过积极作用作了某些肯定,立论中肯、谨慎,但仍嫌不足。笔者认为,用唯物史观来剖析这一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全过程及其影响,对“中体西用”应作出进一步的肯定。一、“中体西用”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思想历史进入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在欧美蓬勃发展,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法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迅速进行,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取得政权,但其工业革命业已开始。在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校园诗人创作为主的“第三代诗歌”为切入点,在辨析上个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学院环境的基础上,论述1980年代校园诗歌创作的特点,以及1990年代围绕“学院派诗歌”的命名所进行的相关论争,进而讨论“学院派诗歌”这一命名的合理性问题及其对于当代诗歌实践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得“村”的含义也在发生着种种变化,“城中村”就是历史文化变迁的产物。根据英汉两种语言的权威词典,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自然村”的等值翻译应是village;“城中村”最贴近的对等词不是village、estate和settlement,而是urban farmer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日益成为影响邯郸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有效推进“城中村”改造,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邯郸市“城中村”现状与特点的透视,分析“城中村”改造所面临的难题,提出政策性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建设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找准“城中村”的位置,剖析其深层原因,对“城中村”的改造将有极大帮助。以连云港市新庄村、洪门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探讨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孙立平 朱光磊 石小敏等在《南方周末》2 0 0 3年 1月 1日的发表一组文章 ,专门研讨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社会公正问题。孙立平撰文认为 ,自 90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可以看作是 80年代的延续 ,而另外的一些则意味着重要的转折。正是这些变化使得 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与 80年代非常不同的社会。自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新的趋势和提出的新的问题 ,有许多并不是暂时的、边缘性的 ,其中的许多因素会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长远走势产生重要的影响 ,甚至其中的一些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考察了“文化工业”这一关键词在中国的变迁过程.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中国还不具备成熟的文化工业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引入导致了一场错位的中国文化工业批判.但是当进入21世纪后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工业后,“文化工业”概念却被置换成了“文化产业”,并衍生出如“创意产业”等相关的概念,正面肯定并服务于文化工业.文章借用了布尔迪厄的场域分析方法,对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揭示出媒介文化研究场域的自主性正在削弱.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市民化现实模式的一种。目前“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现状离市民化的目标体系甚远一影响“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据此,提出推进“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90年代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文化差异造成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概念空缺,已成为翻译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切实可行地填补文化空缺?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笔者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不折腾”这一俗语词为个案,通过具体分析目前流行的各种译法及问题,揭示此类文化空缺词语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理解的困难性,总结此类文化空缺词语填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是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积极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 ,加快“城中村”转型发展 ,使其真正融入城市 ,是城市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这些村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城中村”的转型发展 ,关键在于管理体制的转变。传统的路子是从村委会转为居委会 ,但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今天 ,不必要也不应该再走这个弯路 ,而应该直接向城市社区居委会跨越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积极探索和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促进“城中村”跨越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重返中国人类学的“古典时代”——重访台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人类学的“古典时代”,在田野方法、理论探索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 80年代人类学的恢复与重建及 90年代人类学的复兴 ,均有一个对“古典时代”的接续过程。我们倡导重返“古典时代”,努力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重新认识和评价这一时期的作品 ;二是对这些旧著的调研地点进行学术重访 ,撰写新的田野著述。本文以台头为例 ,对上述诸问题进行讨论 ,以期引起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面对相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侵袭,以及社会结构日益固化的生存现实,杨庆祥博士的《80后,怎么办?》一书,尝试提出80后一代人的生存际遇问题。80后要面 对的“全球化的资本剥削体系”和“日益僵化的官僚权贵机器”并非判然有别的两样东西,而实乃统一于90年代发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制当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追溯80 后“失败感”的成因,我们应该首先回到可疑的“90年代”的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的推进,农民的减少,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结果。在城市化推进的进程中,一些村庄的土地被征用,建成了城区,村民居住地被城区包裹,形成了“城中村”。“城中村”原有管理体制是村委会,如何把村委会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是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城中村”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大同小异,但改制的路子和措施应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另外,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并能接受社区管理体制是个过程,绝不是一个改制就能一了百了的事。我们希望各地把你们正在改制所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或改制已完成,在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好的经验、事例告诉我们,以便在全国交流,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