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和饲养王咏曦在美丽富饶的激流河上游的大森林里,有一座名叫敖鲁古雅的新兴小镇,这里居住着一支儿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鄂温克人。他们主要依靠饲养驯鹿和从事狩猎为经济来源。本文将重点对东北地区鄂温克人的驯鹿及饲养谈谈粗浅看法。激流河又名贝...  相似文献   

2.
驯鹿又名角鹿、“四不象”①,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鹿科动物,分布在北半球北部的答原地带和森林中有苔燕生长的地方。驯鹿文化就是围绕着猪取或牧放驯鹿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有三个类型:一是宫原和森林猎捕野鹿类型;二是音原牧鹿类型;三是森林牧鹿类型。中国鄂温克族②的驯鹿文化属于第三种类型。本文仅就与鄂温克族驯鹿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鄂温克人的驯鹿生产习俗鄂温克人饲养或牧放驯鹿的方式方法。鄂温克人对驯鹿的牧放一般采取自由牧放的形式,即让驯鹿自由觅食,不派专人去看管。夏天蚊虹多,白天驯鹿主要聚集在猪营地…  相似文献   

3.
驯鹿鄂温克人2003年举行了隆重的"生态移民"大搬迁,引起了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讨论了驯鹿鄂温克人在迁徙与定居之间的尴尬,并对"定而不居"现象进行了历史的和国家政治制度、政策、价值观层面上的分析阐述.如何将饲养驯鹿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猎民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民族学所关注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桦树皮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驯鹿鄂温克人这一特殊的族群所特有的桦树皮文化的结构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桦树皮制品的加工工具、加工程序、加工办法及原料、使用价值、审美价值等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兴安岭原始森林的驯鹿鄂温克人①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他们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的以驯鹿肉和野生动物肉为中心的肉食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为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世界及其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新的色彩、新的内容和形式,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该文从饮食文化角度,分析了驯鹿鄂温克人的肉食类饮食结构的内容、形式、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礼仪、禁忌等.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骆驼是“沙漠之舟”的话,那么,驯鹿则堪称“林海之船”。驯鹿,是我国二类保护动物。居住在内蒙古呼论贝尔盟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民族乡的鄂温克人,从很早很早以前,就把它驯化了,并且世代以狩猎和饲养驯鹿为生。驯鹿体长六尺余,肩高三尺多。毛呈淡褐色,雄性有二只角。因其长相奇特: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地区驯鹿饲养业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驯鹿饲养业概述孔繁志驯鹿是中国稀有珍贵动物,使鹿鄂温克族是驯鹿的唯一饲养者。他们饲养的驯鹿以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为中心,活动在北纬51°15'至53°15',东经120°至135°15'的大兴安岭地区。驯鹿不仅是使鹿鄂温克...  相似文献   

8.
今年95岁高龄的玛利亚·索老人,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代表性人物。她的名字,常常与兴安岭大森林和驯鹿联系在一起。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也是中国惟一的使鹿部落,即饲养和使用驯鹿的民族,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博物馆视为驯鹿鄂温克人社会转变的象征,试图说明博物馆制度在中国驯鹿鄂温克人当中的出现及发展是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或建构中国现代性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工具.通过考察博物馆制度在中国驯鹿鄂温克人定居化进程当中的出现及发展,人们可以理解国家是如何实现对森林游猎民族的治理与整合,以及少数民族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如何演变成为可参观性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是我国境内鄂温克人中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其独特的驯鹿经济与文化自成体系,别具特色.建国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进步,但这个群体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解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北极地区涅涅茨人的一次民族学田野考察,记录了该民族传统的驯鹿文化及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民族志写作方面的相关问题,特别强调了中国民族学加强国外民族志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重点介绍了以“文化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发展人类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三种典型的“发展范式”理论流派。然后,探讨了构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对理论综合取向、实证方法和学科性质等进行整合的框架要求;并提出了以马克思全球发展观、中国领导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人类“殊途同归”宏观发展范式和联系中国民族社会实际的流动发展应用理论框架。最后,剖析了中国发展民族学在发展观、理论依据、全球政治视野等方面的视角特色。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始终从事游猎生产,号称"使鹿部落",他们以其独特的驯鹿文化和优良的生态习俗,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善待自然的民族心理告诉人们,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绿色文明才是人类追求的真正文明.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三位一体的学者,林耀华十分重视民族学的学科建设,也在不同的历史场合提出了民族学学科性质和特点、中国民族学的发展方向、学科人才培养、学术素养和学风、田野工作方法等学科建设的思想。这在宏观上关乎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完善,微观上具体考虑了学科发展的众多环节和细节,对学科发展显然起到了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陈述其学科建设思想的同时,明确指出这些学科建设思想得益于吴文藻关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是随着社会需要产生和发展的,现代社会促进了民族学从传统走向现代:理论和方法均进行了变革。传统民族学向现代民族学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充分认识现代民族学的基本特征;开展现代民族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推进现代民族学在中国和世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学的百年回顾与新时代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学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了.这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旧中国时代的民族学、新中国前期的民族学和新时期(1978~2008)以来的民族学.在旧中国时代,中国的民族学界主要依托于西方各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几十所大学开设了民族学人类学课程.到了新中国前期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界又成为苏维埃民族学派的一支,曾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作出卓越贡献,并为新中国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新时期以来,在与西方学术界完全断绝来往30年之后,中国民族学界再次融入国际学术界,成为国际民族学界的一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它已全面开放,不再自囿于某一学派或观点,并已初步自立门户,在学术上已形成了自己的本土化特点,一个中国民族学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功能学派已初现端倪.新时期以前,民族学曾先后被称为"资产阶级学科"和"修正主义学科"而被撤销.近30年,是中国民族学学科发展最迅速,也是成果最丰富的时期.这30年的学科发展可以再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恢复与重建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初步发展与研究领域的拓展时期;2000年以后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7.
关于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民族意识定义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意识的定义问题是民族意识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二十一世纪民族学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一番梳理,通过对民族意识概念发展在不同时期的整理和其特点的总结,可以使我们对当前民族学中民族意识的研究有一个深化的认识并能从中得到进一步研究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