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文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20-221
"少数民族文学"首次提出是在1958年7月17日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座谈会上,并且将"少数民族文学"誉为专门针对少数民族设立的文学创作,每年对不同的文学创作题材颁发相应的奖项.之后,在1981年12月,我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创立,确定每三年举办一届颁奖仪式.也正是因为创办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才能够听到如今享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系列著名文学创作家的名字,比如张承志、玛拉沁夫以及穆青等等.在此背景下,1994年第五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大会上,乌兰夫专门题写了"骏马奖",将此作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一项大奖,至今已经举办了9届,评出的获奖作品达628部之多,共有666人获得此项大奖,全国一共有55份少数民族参与此类大奖的办法.对于发展和表彰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鼓励和鼓舞影视工作者积极投入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少数民族文化影视艺术工作者为拥有"骏马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本文主要是对贵州少数民族作家获"骏马奖"作家群体进行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振兴具有一定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上发表了牛达生先生的《西夏陵没有"圣容寺"》一文,作为对笔者旧作《西夏圣容寺初探》(《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的商榷.该文对原始资料的征引每有讹脱,以致在某些关键地方曲解了笔者的本意.  相似文献   

3.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闽台说"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语言学的实践多局限于今南岛语族族群分布范围,忽视了华南上古百越这一重要的古南岛系统文化.最近的民族考古学研究又将"原南岛语族"文化说成是闽台沿海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大坌坑文化和富国墩类型,与百越一南岛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格局和我国大陆东南到东南亚、太平洋群岛间土著民族考古文化的统一性不相吻合.将富国墩类型之后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文化等说成是"南岛语族"文化的终结、"汉藏语族"文化的开端,更割裂了东南史前、上古土著民族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4.
民族识别之前的汉族是融合了若干少数族群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表达是华夏之汉;民族识别以来作为中华民族众多民族或族群之一的汉族更趋向于成为与其他少数族群并列的、单一的族群.王明柯关于历史上少数族群通过攀附汉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论述与张兆和关于近代以来苗族拒绝汉族身份而宣称苗族身份的认同的论述均显示了华夏之汉与族群之汉的差异,忽视二者的差异是后来学者对许烺光"民族错失"误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一书可谓当今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之作.正如作者自己所言,他是从一种富有"哥白尼精神"的方向上,对民族主义的起源和散布进行新的阐释,提出充满创意的"民族"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安德森,2005:6)这个定义中极富冲击力的是"想象"一词.何谓想象?想象何以可能?如何进行想象?  相似文献   

6.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族群"及其相关概念在西方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族群以及与它相关的一些概念在西方的变化作了一个简要追溯.通过追溯和考察,得出的认识是(1)族群这个概念的兴起是与民族的普遍疆域制度化,种族、部落等"东方学"概念的衰退相连带的.(2)族群与民族的区别主要在于政治诉求和政治承认上.(3)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拥有区域自治权利,因而不应该轻易把他们改称为族群.  相似文献   

8.
为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从2007年8月起,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民族地区大力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由1名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6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援1个民族县(市),每年至少办6件较大实事."616"工程启动3年多来,共为民族地区对接项目900多个,支援资金50多亿元,拉动相关项目投资16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推动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族是全国56个民族中人数相对较少的民族之一,"班斯纳得那"是土族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在有些土族聚居地,还保有这一古老的文化遗存.几年来,笔者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思考,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班斯纳得那"的文化蕴含进行了分析、整理,认为现在的"班斯纳得那"中尽管有其他民族文化的成分,但仍保留了大量古老的土族文化成分,对土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种包容多元、融汇一体的族际关系,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得以顺利构建的基本前提.族际关系的和谐首先来自于制度安排是否适合国情,其次来自于针对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和特别优惠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尽管学术视角有所不同,但民族理论和政治学都将民族问题视为一个建构于民族利益之上的政治事项.试图将民族问题"非政治化"、"去政治化"和"文化化"显然是缘木求鱼.本文从构建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政策层面入手,分别研究了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制度架构和政策路径,同时对一些学者关于"民族问题‘去政治化'"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临经济发展的困境,凤县政府提出"弘扬羌文化、回归羌族故里"的旅游业发展思路,并出台了恢复居民羌族身份的新规定,引起了当地民众和外部媒体的广泛关注.这其实是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地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所作出的逆政策思路的一种应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根本上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通过政治身份合法化、经济发展倾斜化,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国家整合.而这种作为设计结果、构想产物的政策一旦实施,随即就变成了一种诱因,推动着非少数民族地区寻找文化依据,来建构历史根源和外在表征,变成一场由"情境论"驱使的挖掘文化"根基"的地方性运动,以此获得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2.
"616"对口支援工程(以下简称"616"工程),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民族工作品牌.自2007年实施以来,10年的真情帮扶和持续坚守,"616" 工程推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造福民族地区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汇是从2001年开始频繁进入人们视野的,目前为止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近上千条,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涉及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文结合新疆各民族间文化认同、文化差异、文化交融等特点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中的几点思考进行简单的陈述.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族社会分化的研究领域内,迄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取向:对各民族之间分层现象的研究和对某一民族内部社会分化情况的研究.鉴于社会分层是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探讨我国存在的究竟是"民族分层"现象还是"民族内部分层"现象.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各民族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就是"民族分层"具体表现,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说的"民族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与民族工作、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辩证关系,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新世纪民族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民族性格"及其特点的辩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民族性格"这一术语的提法和概念等在中国和俄罗斯学术界都颇有争议.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来看,这一术语的提法都是合理的.虽然对"民族性格"有着不同的理解,但较为全面、客观的解释是: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表现在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及精神气质上的心理特点的总和.民族性格的特点是复杂的、矛盾的:既具体又抽象,既固定又运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就是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随着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的倡议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我国西北地区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篇文章就"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西北地区民族共同繁荣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西北各民族在文化交流、经济进步、政治发展三个方面提供了共同繁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少数民族"一词的出现及使用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现有五十六个民族,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五个兄弟民族."由于汉族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在我国习惯上就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少数民族."(《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9页)那么,"少数民族"一词在我国何时出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这一词的使用情况如何?"少数民族"一词开始使用时所含之意,所指范围情况如何?我们根据现在所了解到的材料,对这些问题以及有关的一些问题作一些介绍,并谈些粗浅的看法.众所周知,"民族"一词在我国被广泛使用已有不短的历史.根据现在民族理论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认为,当前"族群"和族群理论的应用在一定范围内泛滥,有取代"民族"概念的趋势,应该引起注意.两个概念都有特定的内涵,不能互相取代."族群"概念应是"民族"概念的补充,是对"民族"的细化研究.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含义和关系,有利于正确地指导民族工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2007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民族地区大力实施"616"对口支援工程,确定分别由省委、省政府10名领导同志牵头,每名领导同志率6个省直单位对1个民族县(市)进行对口支援,每年至少办6件较大实事,全面覆盖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市2个民族自治县."616"对口支援工程启动2年多来,为民族地区对接项目600多个,落实资金30多亿元,建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生发乘数效应,增强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省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