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跨世纪民族工作思路与贯彻和完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十年民族工作的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五十年来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 ,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民族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最主要方面 ,就是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法律上的平等 ,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一)铲除了民族和阶级压迫剥削制度 ,消除了民族不平等的阶级根源。1949年制订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  相似文献   

2.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中,我省民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各级组织、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在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发展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一)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势,要从两个方面作综合的比较观察。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经历了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化。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社会改革。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有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民族理论界在谈到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源时,一致认为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产物,意即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旧制度留给社会主义的遗产。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它不能全面地说明存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源。存在于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也是社会主义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探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根源,指出它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而且也是现实的产物,不仅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对民族工作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 要断定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是否完全是一种历史遗产,最佳的办法是把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这一社会现象量化,使其能够通过计算来确定扩大了还是缩小了,而后以新中国成立时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作为一个基点。假如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民族间事实上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学者、来宾,远道而来的朋友们: 下午好!在紧张有序的日程之中,本次人类学高级论坛已经接近了尾声.我谨代表会议主办单位之一的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欢迎各位学者的光临,并祝贺此次会议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坚持为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的方向努力把民族研究所办好──在省民族研究所建立十周年庆祝会上的讲话(1993年9月22日)舒景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在这里集会.隆重庆祝省民族研究所建所十周年。首先,我代表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各位领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统一的国家里,居住着五十多个民族,而且是不同氏族之问交错杂居,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就存在一个民族关系问题。既然是民族关系,无疑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彼此之问的关系。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基本特征就是平等、团结、互助、合作。这种民族关系当然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民族关系中核心的、关键的还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关系。建国三十五年来的历史经验证明,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汉族和  相似文献   

8.
鳥兰夫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閉幕式上的讲話中指出,这次观摩演出会,是我国少数民族革命的文化艺术大檢閱。一个多月以来,全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演出了大量的优秀节目,展現了各少数民族革命的文化艺术成就,体現了毛主席的文艺方向,对于我国文学艺术进一步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說,这次观摩演出会的举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充分显示了我国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和团結,少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这一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大流而言,我国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已经确立,并且在日益巩固和发展.但不容忽视地是,尽管国家从法律的角度规范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制定了具体政策加以保证,然而由于多民族的客观存在和政策失误等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的民族关系中仍然存在不安定的因素,民族间的矛盾不时在某些问题上  相似文献   

10.
<正>对民俗之"民"的深究是中国民俗学在学术上追求进步的一个核心领域,我个人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承继钟敬文先生的志趣1探讨相关的问题,我的博士学位论文2用较大的篇幅梳理了"民"的定义从民间到人民再到民族全体的演变历程,但是没有进一步探究"民"指民族全体的社会与政治意义。等到2003年11月22日我们举办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我在会上提交了题为《民间、人民、公民:民俗学与现代中国的关键范畴》的发言提要,并在会上作了发言,好几位参会的前辈和学兄针对我的发言作了评议,提出了批  相似文献   

11.
12.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6.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借鉴近年来考古学、历史文献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陕西北部黄帝陵地区的诸多地名进行了梳理 ,阐明了上古神话、传说、记载与历史事实之间的错位与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