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在于: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心灵,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晶,是泛着岁月风采的传统经典,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非遗的"温情"源于生存而获得的知识理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求真、趋美、社会担当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样广博厚重、独属自己的文化瑰宝,方有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底蕴.  相似文献   

3.
<正>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文本  相似文献   

4.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是历代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开始出现在银幕上,开启了中国画元素动画的模式.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搭配古乐,形成了东方特色的视觉画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中,涌现了《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等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堪称经典.1988年创作的《山水情》更是将水墨动画带入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本文着重从《山水情》动画的构图艺术、艺术符号化特征、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这些和谐理念涉及宏观与微观、精神与物质各个领域,涵盖天、地、人各个层面.它以天道与人道的和谐为核心,以宗教与世俗的和谐为支点,以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经,以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和谐为纬,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为目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即使我们用21世纪的眼光来审视这些和谐理念,仍然觉得颇具普世价值.毋庸置疑,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直接从伊斯兰的经典里挖掘和阐发伊斯兰文化的和谐理念,对促进中国的文化和谐、民族和谐,以及更好地"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主流人群在对待传统音乐的态度上正在愈渐模糊化.从国内基础教育来看,内陆尤其靠沿海地区的中国学生学习西洋乐器的比例仍然占据主流,专业高校的音乐教育实践依旧会必不可少地用到"他者"的文化观念进行本土教学,我们将音乐"书写的原理"用于转化为音乐生产技术、演奏、演唱、创作与理论等,这些建立在非传统文化模式上的教育观念,看似是当下主流文化如何面对传统语境的问题,由此笔者针对其现象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彝族火把节在民间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其归根结底是"'人'的节日""'人'的颂歌的节日".火把节之于彝族,是"火"的颂歌,更是"人"的颂歌,对火把节所突出的"人"这个主体以及"人"的智慧、 力量、 精神、 生活,应给予充分关注.无论从口头表述还是从行为实践看,彝族火把节在扬善拒恶的叙事主旋律中所张扬的不是"神本文化",而是"人本文化",是彝族社会中传统深厚的以"人"为本文化的积极肯定与美妙歌唱.从文化人类学角度透彻理解这点,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此少数民族节日的人文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王强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110-112
书法学习过程中,习气的滋生常被学书者所忽视,或被误以为是自我书法风格的一种体现.文章首先提出习气并非风格,指明认清习气产生成因的重要性.继而在对当下书法艺术发展阐述时,从今人对古代书法经典的曲解、品评机制下的审美扭曲、传统文化底蕴坍塌与普及教育混乱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盲从与“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对书法创作实践和书法教育教学理清思路,也对学书者在学书过程中审美作出理性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钢琴是一门非常高贵古典的乐器,钢琴教学是开拓智力与创造力的一门学科.从古至今,学习钢琴人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正处在智力开发的少儿阶段,学习钢琴既可以提升智力,也有利于兴趣与美育发展.但是,这具有乐器之王的"钢琴"可不是轻易就能学会的,它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以及由衷的对这门乐器的热爱.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少儿来说达到这两点更是难上加难了,所存在的难题也一直难以解决.我们对于少儿的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最重要的是正确地引导激发孩子们对于钢琴的兴趣与热爱,这对于他们在生活与成长的道路上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4.
季慷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35-136
花瑶"呜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歌的一种,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由于瑶族女性服饰色彩斑斓、花俏抢眼,故名花瑶.从古至今,花瑶"呜哇"伴随着花瑶人耕息劳作,伴随着花瑶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奇迹,其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以其浑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内涵,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之瑰宝.书法中的"书"特指"书写"中国汉字;"法"就是方法和规则,是指书写中国汉字的方法和规则.因此,写好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我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较好形式."写好中国字",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它已不仅是练习一项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家级扶贫的一个革命老区县,其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道情皮影"红火不衰,足显其"文化遗产"的不菲.物质极度贫困,又何以保存、传承了传统民间文化的丰富?本文据近年数次田野工作,对所观察到的这一"事象"的生态与文化植被、生存与生活态度、神灵与人的谋略和智慧等,思考、描述,期以引发今天的我们对民俗学与人类学某些问题的联想,以挖掘一种深远意义的表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伊斯兰传统经学虽是伊斯兰经学的一个分支,但无疑具备了中国的特点和特色,然其主旨却始终坚持着经训传统.本文重点探讨了伊斯兰教的经、经学及经学传统、中国伊斯兰传统经学的学科内容及基本特征.认为伊斯兰传统经学是经典之学、信仰之学、诠释之学和经世之学.中国伊斯兰传统经学及其教育形式是对伊斯兰传统经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选择了适中而不偏倚的教材,倡导了温和而不偏狭的思想,培养了德才兼备、出类拔萃而不骄奢的人才.虽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但不失原典要义,“不背呼教,亦不泥呼教”.同时,促使我们深刻思考中国伊斯兰传统经学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对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贡献.因此,进一步挖掘并探究中国伊斯兰传统经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体系,对我们当今弘扬正能量无疑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具有高效、直观、交互、传播面广等特点,能将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以直观形象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进行传达,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传播效率的最大化,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本文从探寻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传播的契合点入手,结合经典案例分析,探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和互助价值.通过项目实践,阐述传统文化传播融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项目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与瑜伽同是东方古老健身术,同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的文化内涵有诸多相同之处.通过对两大健身术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对比二者的个性与共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发挥这两种健身术,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以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远大目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晶,是泛着岁月风采的传统经典,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非遗的"温情"源于生存而获得的知识理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求真、趋美、社会担当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样广博厚重、独属自己的文化瑰宝,方有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