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在经济转轨时期,企业的生产决策过程会受到地方政府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国企业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将那些与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因素抽象化为两个可控变量,即"产出目标影响能力"与"资源控制能力",从而构建出一个"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本文尝试着从企业行为的微观角度来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现象:(1)模型揭示出地方政府因素是导致中国企业在要素使用上存在"低效率"的一个原因;(2)模型从"要素替代"的角度解释了中国的宏观经济投资"过热"现象;(3)模型还分析了中国的银行贷款之所以"偏高"的原因,并界定了企业贷款可能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一个政府干预"上限";(4)模型分析还表明,在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取消"地方政府因素"的改革须谨慎而行。在这一系列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最后部分对模型进行了扩展,通过考虑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讨论了地方政府可控变量的决定过程,从而为中央政府制定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波动的解释:投资冲击与全要素生产率冲击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利用产出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度量了宏观经济、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并简要分析了1978~2002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特点,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线性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经济波动对于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的动态反应,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度和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表明,(1)1978~200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都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其中投资缺口波动更为剧烈且变化步调相对超前;(2)投资波动冲击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对于解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成因都非常重要,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度更大但时滞较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宏观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划“超常增长”等虚热征象,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部收紧开始发生作用,并得到好评。本文就我国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以期解释宏观调控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周科 《科学咨询》2006,(9):22-23
我国宏观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划"超常增长"等虚热征象,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的局部收紧开始发生作用,并得到好评.本文就我国宏观调控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及其根源进行了分析,以期解释宏观调控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以2005年-2007年间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了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较高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能够激励和监督管理者做出基于公司专有信息的投资决策,而不是盲目地模仿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投资行为,降低行业和公司层面的投资同步性。如果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较高,公司利益被政府或其他官僚机构侵占概率会降低,这会提高公司从信息采集中获取的期望收益,降低公司投资同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对公司投资同步性的影响在终极产权不同性质的公司中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对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政府治理对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随着实际控制人的行政级别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改革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城镇化使地方政府财政缺口持续扩大,地方官员GDP晋升锦标赛使地方政府投资过度等诸因素,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井喷现象的催化剂。随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表现为规模大、数量多、效率低。通过分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理,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我国的宏观经济正在从偏快走向过热,投资增幅仍在高位运行,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流动性显著过剩;另一种看法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并未出现过热迹象,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升,但尚未超出安全警戒线,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而言可以承受.笔者认为:当前经济总体并未过热,但经济高位增长的约束条件在增多,潜在风险在加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国独特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治理制度安排所蕴涵的地方与全国利益冲突和协调机制,提出了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悖论假说,并着重分析了其制度根源。然后,本文依据省份数据,利用多动态因素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支出行为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国反周期和省份顺周期特征,有助于全国经济稳定但加剧了省份经济波动,这在欠发达省份表现得尤为突出。财权与事权错位导致财政收支分权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具有较明显的非对称影响:支出分权会削弱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强化其省份顺周期特征,收入分权的扭曲性影响较弱。官员治理制度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干部队伍年轻化和知识化有助于弱化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省份顺周期特征,较长的任期和中央任职经历则具有相反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全国反周期特征的影响较为模糊。  相似文献   

9.
语录     
“中国的经济是二元经济,同时存在过冷过热。“——4月13日,郎咸平应邀出席商战名家讲座,给广州600多名商家剖析中国的股市、楼市、产业链条等。他解释说,地方政府推动公共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过冷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越大,逼迫银行向过冷的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央投资力度加大,地方政府跟进的资金缺口也在拉大。初步测算,第三批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将超过2000亿元,尽快激活民间投资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郭婧  马光荣 《管理世界》2019,35(9):49-64
经济稳定、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各国的实践一般都把财政货币政策作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工具,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投资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但国有经济投资的波动性较小,且具有一定逆周期性;分省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高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较小;同时,国有经济投资对GDP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作用,但这种稳定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可能会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工业用地出让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增加工业用地的出让面积,可显著地拉动当地非房地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GDP和财政收入;但是,若地方政府以协议出让工业用地的方式来吸引投资,则将会显著地抑制上述拉动作用。这暗示,协议出让工业用地所引来的项目质量较差。结合其他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土地引资的竞争中不仅存在着竞相增加土地出让面积和降低地价的底线竞争行为,还存在着竞相降低引资质量的底线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3.
政府治理、产权偏好与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投资机会和融资约束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治理水平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机制,认为地方政府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治理水平,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融资渠道,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率。以我国2005-2007年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较高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会提高公司的资本投资规模;政府治理影响企业资本投资与投资机会的敏感度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政府治理对国有企业资本投资的影响随着实际控制人的行政级别提高而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治理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中国目前的经济过热是政府过热,此话颇有道理,因而,我们将其称作是一种体制性过热。一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占主导地位.而一些可盈利的行业又不准民间资本进入.温州购房团的出现以及很多扭曲现象的发生,恐怕与此有关。二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和财政利益的考虑,用转嫁负担的办法,把一部分公共成本转移到老百姓身上,使得企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
徐光伟  孙铮  刘星 《管理评论》2020,(1):246-261
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导致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创出新高。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会产生怎样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行为的影响。以Baker等开发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实体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企业实体投资下降;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虚拟投资活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反而导致企业虚拟投资上升。(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导致实物资产投资成本上升抑制了企业实体投资活动,投资成本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实体投资的中介路径;相对而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攀升却导致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上升刺激了企业虚拟投资活动,投资收益是不确定性影响微观企业虚拟投资的中介路径。(3)政府干预弱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干预、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力图打开企业资本配置内部结构黑箱,拓展微观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内容,揭示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与路径,为当前全球不确定事件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政府投资是政府实践其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近些年来,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影响和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基础产业、推进城市化进程、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投资管理还不是很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投资效益,有的甚至还影响了政府形象。陈文浩根据工作实践总结出来的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应着重把好“四关”的经验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的大气污染治理模式主要有属地治理和合作治理模式,合作治理逐渐成为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共识。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行为演化路径与稳定策略,探究地方政府间达成并巩固合作治理联盟的因素。比较有中央约束和无中央政府约束下地方政府属地治理和合作治理四种演化博弈结果表明:在属地治理背景下,无论中央政府是否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地方政府均倾向于“搭便车”行为,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在属地治理中面临失灵;在合作治理场景中,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均向达成合作治理或均不治理的方向演进,但在中央政府约束下,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能快速有效得向合作治理的方向演进。为实现大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地方政府间必须形成有效的合作治理联盟,合作收益是达成大气污染合作治理联盟的必要条件,而合作成本与中央政府约束的程度决定了合作治理联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制衡、终极所有权性质与上市企业非效率投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基于海洋博弈的shapley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实际控制度与股权制衡度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门槛面板模型研究了股权制衡度、终极所有权性质与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度与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表现为一种非线性关系;股权制衡能够抑制大股东利益主导下的过度投资行为,但过度的股权制衡会带来投资不足的问题;不同终极所有权性质对上市公司资源配置行为和股权制衡效果影响显著:相对于中央直属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过度投资倾向,且利益趋同效应在地方政府所属上市公司比较微弱,而中央直属和省级政府所属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殷华方  鲁明泓 《管理世界》2004,(1):39-45,117
本文运用1979~2000年的资料 ,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有效性。我们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划分为中央政府政策和地方政府政策。中央政府政策可细分为审批权限、外汇资金、财政信贷资金和税收优惠 ,地方政府政策可细分为物资供应、资金筹措、外汇收支和行政管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央政府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而地方政府政策则较少或没有影响作用。因此 ,地方政府之间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竞相提出过于优惠条件的做法是无效果的。  相似文献   

20.
政府干预、金字塔结构与地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2002~2006年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和金字塔层级对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存在着因政府干预而导致的过度投资现象,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政府干预与投资不足有正相关关系。并且结果显示,金字塔层级与过度投资负相关。这说明金字塔结构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可以保护公司行为免受政府干预的影响。本文研究从投资视角为经济转型期的政府干预理论提供直接证据,丰富了新兴资本市场中金字塔结构的研究,并为改革政企关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