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冲基金与国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传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前后对冲基金规模指数、国际商品期货价格指数、标普500指数和油价收益率的波动均呈现异常,对此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正常时期对冲基金规模与主要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均具有平稳性质,对冲基金对于主要资产收益率的变化都有及时的反应;在金融危机前后,上述资产收益率均出现急剧波动,波动性传递呈现突出的非平稳特性;特别是对冲基金对油价收益率具有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并且对于油价波动的非平稳性具有主要解释能力.由此,代表性资产收益率波动的非平稳特性可以作为危机爆发的警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2007年11月16日至2009年4月10日上证综指收益率和新浪网股票论坛上证综指吧的发帖量数据,通过构建收益率与异常发帖量的多元BEKK-GARCH模型,对收益率与异常发帖量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此考察交易市场和股票论坛间的信息传递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收益率和异常发帖量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关系,收益率对异常发帖量方向存在正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异常发帖量向收益率方向存在负向的波动溢出效应,故交易市场与股票论坛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关系;收益率和异常发帖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市场下跌提高了投资者的信息需求,股票论坛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稳定金融市场、提高投资理性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沪、深、港三地股票市场的数据为样本,用VAR模型和二元GARCH模型重点研究"港股直通车"事件是否对港市与沪、深股市的收益率及波动溢出关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前,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收益率溢出效应,但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港股直通车"公布之后.港市与沪、深股市间不仅存在单向收益率溢出效应,港市与沪市间还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与深市间则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沪市股票日收益率进行GARCH效应检验的基础上,首先以交易量作为市场上随机信息流的代理变量对GARCH模型加以修正,并由此考察收益率波动的异方差特性;然后再按照异质信息流对交易量进行分解,以此考察收益率波动的对称性。结果发现,在引入交易量之后,原本显著的GARCH效应趋于消失,且正信息对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显著小于负信息的情况。此外,股票上市时间愈长,则交易量代理其信息流愈稳健,且异质信息下的不对称性也愈显著。  相似文献   

5.
瞿慧  刘烨 《管理科学》2012,25(6):101-110
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和波动率是金融资产投资和风险管理等应用中的重要决定因素。针对收益率的新息过程与波动率的新息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实际情况,将已实现波动区分为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对收益率、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联合建模并刻画各时间序列模型新息之间的相关性,给出联合模型的最大似然估计法,使用2005年4月8日至2011年5月23日沪深300指数5分钟高频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益率、连续波动和跳跃波动的新息之间存在统计显著的相关性,对各时间序列单独建模估计的传统方法存在本质缺陷,沪深300指数已实现波动的杠杆效应及周日效应主要来自连续波动分量。联合模型通过对新息之间相关关系的合理刻画,提高了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平均收益率计算方法,系统地比较了沪市和深市短期过度反应行为及其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率变化特征。本文的研究认为:当股票发生负向的异常波动时,沪深两市都表现出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但是如果考虑交易成本,则累积超额收益没有经济意义;而在股票发生正向异常波动后,过度反应现象不显著;统计检验结果和回归模型结果都证明了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明显的"1月效应"或者"2月效应"(也称做"新年效应"),而是存在明显的"3月效应"和"12月效应"。股票在发生正向的异常波动时,沪深两市事件日的波动幅度与其后的累积超额收益的波动幅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在发生负向的异常波动时,两市均在第5天后表现出明显的强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7.
构建随机Copula模型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在极端市场条件下的时变杠杆效应.为了解决金融市场中波动率不可直接观测的问题,采用已实现波动率测度作为隐波动率的代理变量,进而运用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的极大似然(EIS-ML)方法估计了随机Copula模型的参数.基于沪深股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具有非对称特征,即股市低收益率伴随高波动率,但股市高收益率不一定伴随低波动率;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存在显著的时变性,沪深股市杠杆效应表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随机Copula模型相比其它Copula模型(静态Copula模型和时变Copula模型)具有更好的数据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证券法》实施之后的2000-2006年沪深股市收益率与波动的周内效应。利用修正的GARCH模型,发现两市收益率的最大与最小值均分别出现在周二与周四;两市的最小波动均出现在周二,但沪市的最大波动在周三,而深市的最大波动则在周一。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中国股市的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投资者由于承担高风险而受到补偿获得高收益。文章最后对周内效应的存在提出了两种解释。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香港恒生指数、上证综合指数的样本数据,构建AG-DCC-MVGARCH 模型,运用拟极大似然估计法和LR检验,实证研究中外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是否具备动态特征和非对称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与香港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正向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但在2007年以后这一相关性有所减弱;香港与中国内地股市收益率之间存在稳定的正向的动态条件相关关系,且在2005年之后这一相关性大大增强;美国与中国内地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对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收益率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产生显著的非对称冲击效应,且负向冲击效应更大,美国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对3个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影响最大,这意味着股市下跌时3个股市收益率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尤其是美国股市下跌会对其他股市产生较强的波动溢出和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频数据抽样模型(MIDAS)研究了混频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市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影响.通过构建日度、周度及月度这三种不同频率的投资者情绪,实证结果发现,混频情绪对当期收益率及其波动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与传统回归模型相比,MIDAS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本文进一步使用GARCH-MIDAS模型研究了混频情绪对收益率波动长期成分的影响,发现混频情绪能够显著影响收益的长期波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9年1月5日至2012年2月6日的期货市场的日成交额数据,利用ARCH模型对其进行了波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期货市场日成交额序列具有明显的ARCH效应,且具有尖峰厚尾的特性,收益率数据具有波动的聚类特征,外界的干扰对我国期货市场日成交额的波动性呈现出非对称效应,并且正的干扰比负的干扰对条件方差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
翟文莉 《决策与信息》2010,(12):241-242
本文简略的介绍了三种GARCH 模型思想, 并用所介绍的模型对我国上海股票市场的GARCH 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海股票市场收益率序列的波动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性,股价波动存在集群性和持续性,可以用GARCH类模型进行拟合。  相似文献   

13.
股市预期收益率与波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V_m模型对Koopman等的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对SV_m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能捕捉非对称效应的A-SV_m模型,并用该模型和SV_m模型对预期收益率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与Koopman等人的结论不同,表明预期收益率与波动之间的关系是时变的,而且波动(条件方差)对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合Harrison、Campbell等人的研究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研究信息沟通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股票市场效应,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尤以央行行长的口头沟通最为及时和权威,本文通过有监督的词典分析方法,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1月—2019年2月间所有口头沟通事件进行量化,进而考察央行行长信息沟通的股票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央行行长信息沟通的股票市场效应主要体现在影响日内价格波动和收益率波动,并且这种波动效应存在多个层面的异质性:从沟通内容看,相比经济形势沟通,货币政策沟通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从沟通方向看,相比宽松倾向沟通,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沟通引起了更大的波动;从时效性和针对性来看,央行沟通具备预期管理功能,但仍存在明显的改进空间,特别是沟通当天反而加剧了股票价格的震荡,并且影响力度小于实际干预.  相似文献   

15.
上海与伦敦期铜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向量GARCH模型考察上海和伦敦两个期铜市场间收益率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分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2001年前两个市场间,仅存在伦敦期铜市场对上海期铜市场的单向波动溢出;而2001年后,两个市场的联系加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影响股市的政策分为五类,检验股市的政策效应;并以新浪财经博客为投资者之间社会互动的媒介,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构建反映投资者之间社会互动程度、情绪属性以及社会网络中心程度的变量,探讨社会互动对股市政策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舆论导向政策对股市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券供给需求性政策、货币政策显著提高股市波动率,市场创新与市场交易制度显著降低市场波动率.同时,投资者对专业性政策的解读显著依赖于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会放大货币政策对股市收益率的正向影响,加剧证券供给需求性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平缓市场创新与市场交易制度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而不影响舆论导向政策对股市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汇改后不同市态下汇市与股市溢出效应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7月22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兴业银行人民币综合汇率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对数收益率的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汇改后不同市态下中国汇市和股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汇改后,牛市和熊市中的中国汇市与股市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汇市和股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都具有非对称性,两市场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都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只有汇市的条件方差对自身负冲击具有非对称性,汇市股市间只存在股市对汇市单向的均值和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波动率模型(如GARCH模型和SV模型)采用日度收益率数据对波动率建模,忽略了日内高频数据包含的丰富信息。同时,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往往展现长记忆性,资产收益率的分布展现非正态性(尖峰、厚尾),传统的波动率模型不能很好地刻画现实资产收益率的这些特征。         将包含丰富日内高频信息的已实现波动率引入传统低频SV模型中,同时考虑已实现波动率偏差修正、波动率长记忆性和资产收益率的非正态性(尖峰、厚尾),构建混合正态双因子已实现SV(2FRSV-MN)模型。 为了估计2FRSV-MN模型的参数,给出灵活且易于实现的基于连续粒子滤波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蒙特卡罗模拟实验表明,给出的估计方法是有效的。 采用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对提出的2FRSV-MN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已实现波动率是真实日度波动率的有偏估计(下偏),沪深股市非交易时间效应强于微观结构噪声效应;沪深股市具有强的波动率持续性和显著的杠杆效应,且杠杆效应只存在于短记忆波动率因子过程中,长记忆波动率因子过程中存在反向杠杆效应;根据赤池信息准则,2FRSV-MN模型比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数据拟合效果。 对风险值的估计结果表明,2FRSV-MN模型能较好地测量金融市场风险,但并非一定是具有最好的风险测量效果的模型,这取决于选取的概率和数据。         研究结果不仅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信息和决策参考,也丰富了基于高频数据的波动率建模和市场风险测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尔可夫结构转换模型研究利率调整对我国股市在不同波动状态情况下波动性的影响,特别在2014年~2015年沪市波动为上涨和下跌状态下的影响.考虑股市波动存在结构转换及杠杆效应,选用马尔可夫结构转换EGARCH(RS-EGARCH)模型对上证综指进行收益和波动率建模.结果显示沪市在上涨状态利好消息与同等程度利空消息冲击具有相同影响;在下跌状态利空消息冲击比利好消息的影响更大,这异于通常的杠杆效应.通过在RS-EGARCH模型均值和波动率方程中引入虚拟变量研究自2012年时隔两年后首次利率调整对沪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下调在沪市上涨状态显著增加了收益率和波动率;而在下跌状态收益率显著降低.但通过对比研究,在2006年的利率调整对于2006年~2008年期间沪市上涨和下跌状态的波动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原油是具有战略和金融双重属性的大宗商品,原油的金融属性导致其价格波动必然波及商品期货市场。本文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商品期货的影响。通过选取2001年1月-2017年5月沪铜、沪胶和大豆等三类代表性商品期货的收益率日数据,通过使用相关性结构断点和VaR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原油价格波动对三类商品期货的风险传导。结果发现:我国商品期货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性都呈现某种"周期性",其周期大约为七年;从收益率视角来看,2008-2014年的高相关性期间,三类商品期货与国际原油的收益率存在明显的正向联动关系;从风险传导来看,三类商品期货与国际原油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传导效应有着明显的区别和规律,尤其是在高相关性期间,国际原油对三类商品期货的风险传导呈现出某种由高到低的"阶梯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