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在随机市场需求环境下,对于易逝品供应链合作契约的数量柔性问题,建立了两种不同期权模式的柔性契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与分析,得出了不同契约下销售商的订货策略,而且销售商在双向期权契约下比在单向看涨期权契约时的期权购买量要小,初始订货量要大,但总的预期订货量要小。销售商在两种期权契约模式下的总的最优订货量均大于传统订货方式下总的最优订货量。两种期权契约均可以提高销售商总的订货量,但在具体契约参数下,两者在接近供应链最优订货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针对需求不确定性大、生产提前期长、销售季节短的这类产品的合作问题,构建了基于担保销售量的单期两级供应链期权契约模型.在这种机制下,销售商出售基于担保销售量的期权.供应商通过向销售商购买期权可将部分风险转移给销售商,而销售商也因出售期权获得相应的风险补偿,这种契约安排能够实现供应链的协调.而且如果供应商向销售商提供一定的转移支付,这种契约安排能够激励销售商加大营销宣传的投入,改善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针对供应链合作的新模式,构建基于担保销量的单期两级供应链期权契约模型,并将决策者风险偏好引入决策模型,利用Pratt-Arrow绝对风险厌恶度对合作中所转移的风险成本进行了刻画,以此修正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决策效用函数。研究得出了供应商购买的最优担保销量以及最优生产批量,并分析了最优担保销量存在的条件和销售商的最优风险溢价系数所满足的条件。论证了考虑决策风险偏好的期权销量担保契约在产品的生产批量安排上能够实现供应链协调。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为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提供担保,使得整个供应链有效运行是实施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分销商(核心企业)-零售商(贷款企业)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了降低银行面临的零售商违约风险,在银行监督下,分销商与零售商引入收益共享—双向期权契约。本文计算得到了零售商的违约概率,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各方期望收益、零售商最优初始订货量与最优期权购买数量、分销商最优收益共享比例、银行下侧风险规避前提下可参考的收益共享比例范围。并构造了数值算例,探讨了期权执行价格、收益共享比例及银行质押率等关键参数对风险控制方面的影响。本文所得结果能够为银行及企业在供应链金融决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电子与契约市场的供应链协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期权机制,建立了电子市场与传统契约市场共存下的供应链各决策主体的决策模型,供应商通过设定合理的契约参数,增强其产品在电子市场的竞争力,而在契约市场获得相应的收益,同时激励零售商的产品购买量为最优,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并求得了均衡状况下供应链的最优价格、产能和购买决策,最后,对上述各决策模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供应突发事件下,引入条件风险值(conditional value at risk-CVa R)刻画了零售商的运营目标,构建了收益共享契约下的供应链订货模型,着重研究了CVa R下的供应链协调及零售商最优订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及对其自身的风险规避系数的敏感性。研究表明:收益共享契约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协调突发事件风险下的供应链;风险规避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总是不小于风险中性情况,且风险规避程度越高,订货量越大;最优订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均值的敏感性不依赖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且均值越小,最优订货量越大,这与风险中性情况是类似的;最优订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标准差的敏感性则依赖于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当零售商的风险规避程度较高时,供应可靠性标准差越大,最优订货量越大,这与风险中性情况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返回策略与风险分担的供应链协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返回策略分析供应链协调与风险分担问题.该模型含有两种常见的返回政策:比例回购和折价回购.研究结果表明返回策略可以协调供应链.供应链协调时供应链风险在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分担情况由回购折价参数和回购比例参数决定,并且风险分担情况符合一般的收益和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即获得的收益越高,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供应商的最优回购契约是:供应商允许销售商对剩余订货全部按批发价退货,供应商采用边际成本加成定价的方式来确定批发价,加成比例由市场需求的满足率决定;在最优情形下,节点企业分担的风险之比等于两企业在供应链最优订货量处的边际成本之比.  相似文献   

8.
在销售商风险规避下,运用CVaR方法研究了供应商在直营渠道(集中式供应链)和非直营渠道(分散式供应链)下回购契约的设计问题。刻画了集中式供应链下回购契约完成渠道协调的充要条件,求解了分散式供应链的最优回购契约。比较分析了集中式和分散式供应链下回购契约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相对于集中式供应链,供应商在分散式供应链中趋向于设定更高的批发价格,或更低的回购价格。讨论了销售商的风险规避度对契约设计和供应商收益的影响,研究表明:销售商越规避风险,供应商的收益越低。最后提供一个案例讨论了模型在现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供应链契约管理中,供应链成员的质量管理影响着供应链契约.当销售商质量评价水平影响市场需求时,单一的供应链契约模式不能够实现供应链整体协调.本文通过两种契约模式即退货政策和期权契约对二级供应链中销售商收益完全相反的效应出发,在需求受到销售商质量评价影响时,综合采用两种契约退货政策和期权契约,最终实现了供应链整体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运用CVaR方法研究了具有促销效应且风险规避供应链的回购契约协调问题.探讨了促销效应和风险规避对最优订购量的影响,指出促销效应的存在增大了最优订购量,而销售商的风险规避减小了最优订购量.考察了两种能协调风险规避供应链的改进回购契约安排,表明当销售商不过于规避风险时,引入成本分摊机制的回购契约就能协调供应链;但当销售商非常规避风险时,需要对回购商品的数量进行限制且使回购价格不小于批发价格才能协调供应链.最后讨论了供应商对两类契约的选择问题,并考察了销售商的风险规避对回购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购电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差价合约下电网公司在合约市场、现货市场、备用市场和可中断负荷交易市场上的最优购电模型,并利用启发式算法给出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差价合约及合约电量比重对电网公司购电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报童模型和信息揭示原理建立了在线逆向拍卖期权和单方支付契约下生产商、销售商和系统的利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得到两种电子佣金制度下的最优期权订购量。比较最优期权订购量和系统最优生产容量,分析了不同电子佣金制度及期权和单方支付契约类型下供应链协调特征。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具有单季节随机市场需求特征产品的期权和单方支付契约拍卖中,若生产商执行单方支付,系统不能被协调。若销售商执行单方支付,系统的协凋与电子佣金的制度有关;在赢得契约生产商支付电子佣金的制度下,最利于系统的协调和利润的分配。  相似文献   

13.
研究突发事件发生导致多种因素干扰的情景下,数量弹性契约是否能实现二级供应链协调,并寻找供应链协调时最优订货与定价策略。针对市场价格稳定和随机两种情况,设定契约弹性系数为常量,分别建立市场价格稳定不变与随机波动两种情况下的应急数量弹性契约模型,寻找它们实现协调的内在约束条件,并与基准模型下的结论进行比较。然后将契约弹性系数由常量拓展为变量,判断是否同时存在最优的弹性系数和订货量,分析弹性系数的变化对于生产、订货决策及供应链整体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当弹性系数为常量时,只要对基准契约的批发价进行适当调整,供应链就能协调应对两种情景下的突发事件,此时,可以找到唯一的最优订货决策。当弹性系数为变量时,两种情景下的供应链均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订货决策,但存在唯一的最优供货决策,并且契约弹性系数的改变不会影响供应链期望收益。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在CVaR风险度量准则下,将信息预测成本作为运营成本之一,建立了风险厌恶的零售商的需求信息预测投入和订货量的联合决策随机模型,研究了风险态度对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在分散决策下,随着零售商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零售商提高信息预测水平,以减小需求不确定风险.同时减少订货量,降低订货过量的风险.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传统的收益共享契约能实现供应链协同,但适用范围较小.由信息预测成本分担与收益共享组成的联合契约可扩大供应链协同的范围,消除风险态度和双重边际对零售商决策行为的影响,使得零售商的需求预测水平和订货量同时达到系统风险中立环境下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匹配需求与供应, 提高企业收益和服务水平, 本文研究了合同订购与现货市场交易结合下的双渠道供应链优化决策问题。首先分析了单纯批发价合同订购模式下的决策, 进一步考虑现货市场单向交易及双向交易的情形, 将供应链回购合同与数量柔性合同引入单向现货市场, 建立了这两类合同订购分别与现货市场补货、现货市场卖货相结合的订购模型, 以及批发价合同订购与现货市场买卖双向交易联合的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式下回购价格、缺货成本、补货成本、现货价格、现货价格波动及风险偏好对订购决策的影响, 并通过算例仿真, 分析了各类现货市场的使用对销售商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同订购与双向现货市场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现货市场即时交易的优势, 提高供应链效益;而合同订购与单向现货市场结合, 虽然可以通过合同提高供货水平, 降低库存积压风险, 但该情形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回购或补货价格, 销售商仍有一定风险。不论单向或双向现货市场与合同订购的联合, 均可使供应链的利润优于单纯合同订购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考虑一个由单供应商和单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在不确定市场需求情形下考虑产品召回,站在制造商角度研究供应链线性保险合约下的最优订货决策以及最优线性保险合约决策。研究表明,最优的订货决策与产品召回概率以及线性保险系数相关,存在唯一的最优订货量来最大化制造商的利润。对于密度函数倒数的导数较大的一般需求分布函数,最优的线性保险系数与线性保险合约的固定费用以及产品召回概率有关。当产品召回概率和线性保险合约的固定费用均较小时或者产品召回概率较大但线性保险合约的固定费用适中时,制造商通过选择线性保险合约可以改善自己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在制造商的资金收益率大于零售商资金收益率的情况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资金收益对回购契约的影响.系统预期利润变为与批发价相关,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了满足零售商参与约束、同时使系统和制造商预期利润取得最大值的契约参数.与不考虑资金收益情况下的供应链协调不同的是:订货批量大于相应批发价下不考虑零售商参与约束的最优订货批量;若零售商的保留利润一定,则回购价增大;回购价可以大于批发价,批发价可以小于制造商的边际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针对供应链主体之间的风险转移问题,在批发价格契约的基础上引入了附免赔额的保险协议,明确了损失的定义及其概率分布.探讨了风险厌恶情况下免赔额对决策主体目标函数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值的确定条件.比较分析了风险中性情况下最优订货量的取值,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供应链可以协调;最后通过数值分析的方式研究了相应参数对保险费的影响,为决策者在确定保险协议时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study a single‐product periodic‐review inventory system that faces random and price‐dependent demand. The firm can purchase the product either from option contracts or from the spot market. Different option contracts are offered by a set of suppliers with a two‐part fee structure: a unit reservation cost and a unit exercising cost. The spot market price is random and its realization may affect the subsequent option contract prices. The firm decides the reservation quantity from each supplier and the product selling price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period and the number of options to exercise (inventory replenishment)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to maximize the total expected profit over its planning horizon.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inventory replenishment policy is order‐up‐to type with a sequence of decreasing thresholds. We also investigate the optimal option‐reservation policy and the optimal pricing strategy. The optimal reservation quantities and selling price are shown to be both decreasing in the starting inventory level when demand function is additive. Building up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we conduct a numerical study to unveil additional managerial insights. Among other things, we quantify the values of the option contracts and dynamic pricing to the firm and show that they are more significant when the market demand becomes more volati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