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铁军 《日本研究》2007,7(2):53-59
本文以太政官时期的官僚的任用、《文官试验试补及见习规则》以及《文官任用令》为线索,探讨和研究了近代日本文官制度的确立与明治初中期政局中藩阀、政党以及日本内阁建立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近代日本文官集团,从一开始就与日本的政局-藩阀政治、政党制度以及议会和内阁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观点;近代日本文官不仅仅包含有经过文官考试而成为职业文官的集团,也包括着随政局变动而更迭的文官官僚。  相似文献   

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深受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成熟,科举制度是其精髓,限期任职、回避、退休、考核、监察等制度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功能完备、制度详实、自成系统,它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其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它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的,并埋没了大批科技人才和女性人才。考察、研究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可以为我国当前建立新型的人事管理体制和公务员制度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清朝历史上的惟一一所八旗海军学校———昆明湖水操学堂给与了全面、深入、翔实的研究与评述,展拓和深化了既往水操学堂研究的内容;并将其放在晚清历史大背景下予以考察,通过丰富、新鲜的史料,对学堂创立的目的、过程、意义,学堂与颐和园重建的关系,学堂人物的后期命运,以及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进行了叙述和评介。  相似文献   

4.
法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统称“文官”①,其中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适用公务员法的文官,如审判官、议会工作人员、军事人员、工商业性质的国家管理部门的人员、工商业性质的公用事业和公益机关的人员、市、乡(镇)、村公职人员、依照契约服务的职员等;另一类是适用公务员法的文官,如中央各机关从事国家管理事务的常任官员,其范围基本上与英国的常任文官相同。本文所谈的文官主要指后一类。 1789年大革命以前,法国长期保留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吏制度,其基本特色是“恩赐官职制”。这种任官制度的弊病之一是买卖官职屡见不鲜,其结果则是冗员充斥。…  相似文献   

5.
"治人"与"治法"是中国古代探讨治国理政的重要命题.康雍乾时期,清帝对"治人"与"治法"多有提及,并体现在用人行政等方面.如何"治人""治官",是古代王朝用人行政的重要内容,尤其体现在官员的选任和考核方面.清帝在选拔、考核官员时,对官员操守、才具、政事、年力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官员的臣道做出价值观的界定,尤其对地方大吏选用属员做出要求,并对不同层级的官员制定相应的标准,分别管理.文官管理的实践,贯穿着清帝的治官理念,包括:事君以诚,君臣一体;以人事君,察吏安民;首倡官德,重视政绩;各司其职,上下相维.清帝的治官理念有其积极因素,这种理念是否能够贯彻并发挥作用,与清朝文官管理的实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石庆环  高岳 《求是学刊》2002,29(6):125-130
文章从勾勒美国建立文官高级行政职位的过程入手 ,比较了艾森豪威尔总统建议建立的“高级文官职位”、尼克松总统提出设立的“联邦行政职位”、卡特总统建立的“高级行政职位”的区别和共同点 ,分析了三位总统在改革美国文官制度方面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 ,美国“高级行政职位”的设立 ,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非常敏感的关系 ,即 :总统与高级文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这一关系背后发挥潜在影响的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高级行政职位”(SES)的设立 ,无论是从行政或政治的角度 ,都加强了总统对文官的控制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吴毅 《唐都学刊》2000,16(3):63-69
以科举制为基础的唐代人事制度,不仅迥异于魏晋人事制度,开古代中国中古时代之后用人选官及世界文官制度之先河,而且其在选拔、录用、考绩官吏等方面体系化的、较为科学完备的制度措施,既是构成贞观、永徽、开元年间吏治清明乃至治世出现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行政机构和人事制度深刻改革的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舒云 《求是学刊》2003,30(2):104-109
"九品官人法"通常被称为九品中正制,此外还有诸多异名、别称.名称是对事物的称谓,是区别事物彼此的符号,名称的随意称呼,无疑会造成认识上的偏颇、混乱以至对话的困难.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而学界对此却重视不够,学界少数学者就此问题展开过讨论,亦未达成共识,甚至造成了新的混乱,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经过考辨,文章认为"九品官人法"是曹魏时期陈群创立的选士制度的全称,"九品"是其简称.而"九品中正制"等称谓,是后世学者随意为不变的历史所更定之名,破坏了该制度"名"与"实"的对应关系,妨碍了人们对这一制度本来面目的认识.因此,笔者主张应废弃"九品中正制"等异名、别称,循"九品官人法"之"名"而责其"实",以摈弃成见,重新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9.
刘凤云 《求是学刊》2014,(3):155-165
"有治人无治法"蕴含着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对"治人"在国家行政中作用的充分肯定,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及统治者的政治先觉。而清朝康雍乾三帝将"有治人无治法"引入用人选官的行政体制,无疑对清朝权力主体及治国方略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在古代国家行政过程中,法规与制度始终是作为根本性原则存在的,只是清朝皇帝乾纲独断的风格,往往又随时去"破坏"既定的"治法",最终致"有治人无治法"成为"君道"。而古人所强调的"治人"在政治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  相似文献   

10.
五代官告院与绫纸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玉 《唐都学刊》2003,19(1):33-37
官告院是五代时期创置的专门掌管官员告身的机构,绫纸钱即指告身的成本费,又称朱胶轴钱。官告院及绫纸钱是研究唐至五代官员考核及选官与待遇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刘玉山 《阅江学刊》2011,3(5):92-98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的士族、庶族等词汇的区别和划分问题,由于说法或者语境的不同往往产生歧义。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辨析,可知严格意义上的士族就是指高门士族,其余所谓的"次等"与"低级"士族并不存在,不应视为士族。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wo major conflicts between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the state in the mid-1960s and again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In the mid-1960s morale in general practice was low, but GPs emerged with a strong endorsement from government for their professional autonomy. In 1990 morale was high, but government succeeded in imposing a new contract on GPs that sought to increase their accountability. GPs have always defended their status as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However, the paper argues that GPs saw this status as a means of protecting their professional freedom and autonomy. When the government treated them more as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in 1990 and demanded more specific terms, GPs did not like it. Furthermore, the new GPs' contract was introduced alongside the new internal market of the NHS, which has had further implications for GPs' status as independent contractors.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政局出现历史性变化,是日本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自民党保守政治所致。民主党执政后,提出一系列内政改革与变革政策,努力使日本政治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鸠山内阁开局良好,具有优势和很多有利因素,但也面临执政经验与能力、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来自自民党等挑战,也存在考验。鸠山内阁推行调整对美关系、重视亚洲和对华关系的积极外交政策,利及日本自身和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合作,具有战略性的积极意义。但寻求确立对美的对等关系,将受到来自美国的阻力,具有难度。在发展对华与对东亚国家关系上,日方态度积极,也需要切实把握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霍有光 《唐都学刊》2005,21(1):102-108
~~《吕氏春秋》与黄帝、三皇五帝文化@霍有光$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1]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2]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 1989. [3]刘俊田,等.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4]张耿光译注.庄子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1. [6]黄朴民注译.孙子兵法[M].长沙:岳麓书社,1991. [7]铜板四书五经读本(下册):春秋三传·隐…  相似文献   

16.
赵雨乐 《唐都学刊》2001,17(1):27-33
唐代自进入中后期,翰林学士的政治角色日形重要.学士负责起草诏令,又参决军政机密事务,分担了宰相部分职权.宦官北衙的势力兴起,虽操纵君主废立命运,然而草制宣诏的合法化过程,同时亦强化翰林机构的议事渠道,形成一股新兴的抗衡力量.北衙宦官对翰林采取强烈制控,由委任翰林亲信,到设立宦官专职的翰林学士院使,均旨在纳入内廷诸司的监控范围.文章在前人研究翰林学士院职掌的基础上,对唐中后期翰林于南北司的权力格局之中,如何层累衍生学士、承旨和使职名目,稍作补充.  相似文献   

17.
信夫清三郎认为中国在亚洲创建了特殊的国际秩序,以内"华"外"夷"的朝贡制度或宗藩体系构筑了"中国的世界秩序";17世纪后半叶的山鹿素行开始脱离中国中心主义转向日本中心主义,"华夷"观念获得日本中心主义的理论重构,然后18世纪兴起的是"国学"与"兰学".友枝龙太郎认为17世纪的徂徕学派之所以不尊孟子主要是由于孟子的汤武放伐论破坏了君臣关系的伦常秩序,这反映了日本尊君的政治结构及生活传统;在斥孟这一点上徂徕学派与司马光、李觏等近似,而先于徂徕的伊藤仁斋则比较接近於朱子.伊藤仁斋及其子孙的古义堂家学是日本罕有的学问世家,贝塚茂树根据仁斋所读书、所藏书的历史情况,考证认为仁斋年轻时未读到<朱子语类>而只读了节选性质的语录且所读程子书甚於朱子书,故程子兄弟於仁斋的学风影响要大於朱子.18世纪的太宰春台认为贝原损轩由信奉程朱到晚年质疑程朱,这是损轩的巨大进步与转折,但损轩只怀疑程朱学不合圣学但未知程朱学正是通过孟子之变异而发展过来;春台敬佩损轩的学识但他认为他自己排程朱、复孔学的努力是损轩所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18.
李佳 《求是学刊》2016,(5):155-162
君臣关系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问题之一,主要指向君主与臣僚间的权力分配与运作状态,双方互动方式及其牵涉的道德伦理观念。洪武一朝是明代君臣关系的生成期,关于君主身份合法性、君臣权力关系格局,以及君臣相处之道的形成过程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国家政治与政治文化,且与元明易代、明初封建诸王、废相等重大事件密切关联。梳理洪武君臣关系形成过程中的话语形态与制度推演,可见该过程主要指向两个维度:君主身份合法性的文化确认和君主集权制度框架的构建。此外,洪武君臣关系作为一种王朝早期历史记忆,在此后二百余年间,被士人群体反复评说,构成以君臣在国家体制中权力与角色为中心的不断反思,甚至发生对皇权专制极端化倾向批判的思潮。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改革、发展、稳定之中 ,这是宣传思想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六性”和“六点” ,才能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