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李国武 《社会》2002,(3):25-28
社会学向来有关注知识的传统 ,这一点可以从社会学古典理论家(如孔德、迪尔凯姆、韦伯、马克思等 )的论著中可以看出。到后来在舍勒和曼海姆的努力下 ,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建立。从对知识研究的角度出发梳理西方理论社会学史是一条很有价值的路径 ,国内有较少学者作了尝试 (参见崔绪治、浦根祥 ,1997;郭强 ,1997、2000) ,但对当代西方理论社会学的知识研究却基本付诸厥如。由于篇幅所限 ,这篇短文只打算对“后帕森斯时代”的几位欧陆(德、法国 )社会理论大师 (他们是舒茨、哈贝马斯、布迪厄、埃利亚斯、福柯)的知识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总是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1905)联系在一起,但本文所要指出的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并非如此,它是韦伯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即1919-1920年所新发展出的观点。本文将列举和简述韦伯(晚期)的经济社会学观点,并着重论述其关于“经济社会行动”和资本主义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性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的观点。同时。本文也将指出,对韦伯本人而言,经济社会学是他常称之为“社会经济学”的这样一种更一般的经济科学的一部分。最后,本文将以出现于韦伯著作中经济社会学范例和新经济社会学范例之间的比较结束。  相似文献   

3.
应星 《社会》2016,36(4):1-39
本文在韦伯和陈寅恪等人的启发下,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社会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试图将“革命”这个社会学的经典母题重新带回到中国社会学界,以此拓展社会学研究的新视野。这种新的研究路数尝试围绕阶级路线、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等重点,在借鉴实证史学资料收集法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事件社会学的方式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建立起来的独特的政治文化及其所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历史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旅平 《社会理论》2006,(2):254-263
作为20世纪上半叶韦伯之后西方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卡尔·曼海姆(1893—1947)首先是以他在认识论和知识社会学方面的成就享誉国际学术界的。如果没有灾难性的社会剧变的话,他很可能会在这种“纯理论”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张雪洽 《社会》2024,(1):61-90
卡尔·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理论指出了社会位置对知识的形塑作用,但随后也因为其中隐含的相对主义危险而受到美国社会学界的批评,并因此被排斥于社会学主流之外。基于对该时期讨论的梳理,本文区分了相对主义的特殊形式与普遍形式,并分析了曼海姆理论中相应的回应内容。本文指出,特殊相对主义的批评不构成对曼海姆的实质解构,而针对普遍相对主义对绝对知识的维护,曼海姆的理论在认识论层面否认了绝对知识的存在。本文通过分析曼海姆所综合的德国诠释学传统、社会学视角以及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的政治与文化气候说明,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的目的是理解社会精神解体的现实,而非生产中层理论意义上的因果解释。对当下的研究者理解社会意识而言,曼海姆对他所处时代相关主义心智的洞察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6.
闻翔 《社会》2012,32(4):1-23
摘要:本文试图阐明,在米尔斯对美国社会的经验研究与其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论纲领之间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米尔斯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经验研究成果,即由《权力新贵:美国的劳工领袖》、《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以及《权力精英》所组成的“美国社会分层三部曲”的考察,作者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所浮现出的“大众社会”图景深刻地影响了米尔斯关于“社会学的想像力”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米尔斯的社会学著述所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于社会变迁可能性的探寻,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的意义的关切。  相似文献   

7.
B.巴纳斯在《库恩与社会科学》一书中涉及了库恩及功能主义者对知识社会学的探讨。有人说在库恩对科学和科学社会进行历史性概括以前不存在知识社会学,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卢卡奇、曼海姆等早在库恩和功能主义者以前就有过这方面著述,并享有盛名,只是它们被排除在这个定义之外而已。知识社会学是一个重实际事物、重经验的研究领域,在它的研究课题中包括科学的知识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卡尔·曼海姆,1893年3月27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布达佩斯。父母均为犹太血统,成年后到柏林、巴黎、弗莱堡和海德堡等地的大学求学。曼海姆早年的必趣只足在文学和哲学方面,尤其是在对认识论的探讨上,他的博士论文的题目就是《认识论的结构分析》。在求学期间,曼海姆同时开始了对社会学等其它一些哲学的边缘学科的研究,攻读了韦伯、歇勒和马克思的许多重要著作。1926到1930年他在海德堡当了四年私人教师,接着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学的由来及其传统科学社会学是本世纪30年代从知识社会学中脱胎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知识社会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社会学的创始阶段。19世纪30年代,当孔德(AugusteComte)创立社会学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知识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19世纪未,迪尔凯姆(E·Durkheim)通过探讨知识的基本概念和逻辑范畴的起源及其与原始社会结构的关系,开始建立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到20世纪20年代,舍勒(M·Scheler)和曼海姆(K·Manheim)正式提出“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它才作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0.
S.凯尔伯格:《马克斯·韦伯的比较──历史社会学》,政策出版社,1994年,共221页。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对韦伯的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当代社会学家的重要任务。自进人80年代以来,这一研究达到了高潮。毋庸置疑,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旅平 《社会》2013,33(5):29-58
德国社会学创建的年代正值经典(自然)科学处于顶峰的时代。在唯科学主义观念的影响下,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是社会学方面一度盛行因果一元论的决定论。为了改变此种状况,韦伯把“价值分析”引入社会学研究,设立了因果性说明与意义理解两种研究进路。这不仅弥补了方法论的不足,而且还形成了文化意义的社会动力学。凭借此种方法,韦伯最终较为合理地解释了西欧不同地区以及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现代性变迁问题,并为后人发明“轴心文明”概念和深化这一视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经验、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晓叶 《社会》2018,38(1):1-29
该文从社会学角度展现个性化的学术研究心得,以作者数年从事“田野”研究工作的实例,讨论“田野”经验与日常生活逻辑以及与理论和方法之间的关系。经验与理论之间存在一个中间环节即日常生活逻辑,需要深入探讨和揭示。日常生活逻辑是一种“积淀根基”,深藏于日常生活的细微末节之中,需要扎根田野、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揭示。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尝试完成从观察到理解、从疑问到提问、从易感性到分析性、从技术过程到社会过程、从讲故事到讲道理等几个重要环节的跨越。单个案研究和多案例比较方法对于上述研究具有不同的作用,两者之间是一个递增的、相互关联的关系,只不过在各个不同环节和阶段上,各自强调的重心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撰写的关于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的研究专著还不多见,苏国勋同志的《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则是份量颇重的一本专著。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更对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社会行动——韦伯文化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文化看作为社会行动的观点主要源于马克斯·韦伯的思想。韦伯对于文化研究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化科学方法论,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化观开创了一个文化分析传统。韦伯的文化社会学对于我们当今理解文化仍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关注了近期历史社会学的三个发展: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韦伯主义历史社会学、多元现代性学者采用的"文明分析"方法及美国历史社会学的第三波文化转向。这些发展是对早期历史社会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回应,然而它们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没有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传统的窠臼。基于此分析,本文提出应当以"关联的历史"(connected history)观为历史社会学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以满足全球历史社会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超越嵌入性范式:金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新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氚 《社会》2011,31(5):207-225
金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自M.韦伯开始,古典社会学已论证了社会学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正当性。随着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学者在新经济社会学框架下,以“嵌入性”为理论起点,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理论维度研究了金融现象。欧洲学者则挑战了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金融现象的新视角。在新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能从更多角度对金融领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何蓉 《社会理论》2008,(1):66-82
宗教社会学的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尽管马克斯·韦伯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有关宗教的定义,但是,当他将宗教描述为一些成功地吸引大量信徒的调节人类生存的体系时,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功能性的定义,注重宗教在社会中的角色或作用(希普里阿尼和费拉罗迪,2005:2~3)。而且,这一功能性的取向,并没有妨碍韦伯以开阔的视野与雄心,将世界诸文明形态纳入其宗教研究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1991年5月出版的《科隆大学经验社会研究中央档案馆通讯》(第28期)和《民意调查、方法与分析研究中心报道》(德国曼海姆)两份杂志分别载文报道,国际社会学协会最近设立了一个“合理选择研究委员会”。这个研究委员会从事有关社会理论和经验调查中的合理选择模式的研究,也在研究这种模式对于促使社会科学各门不同的学科的理论与经验调查工作融为一体能够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这个新成立的研究委员会,是1982年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10届世界社会学大会“解释社会学与结构-自我主义学派方法”专门小组和曾经参加1986年新德里第11届世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勋 《社会》2007,27(5):1-1
M.韦伯自20世纪80年代被推介到中国以来,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同中国现代化需要的契合,一直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发生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但是,M.韦伯的思想对中国而言并非无可挑剔。本文选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同M.韦伯的中西文化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明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理论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内在特点以及中西交流的历史经验出发,批判了M.韦伯思想中的西方中心论内核,并以之为比照,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开创者之一,韦伯从"知识宰制"(学术为业)、"心性结构"(新教伦理)以及"技术政治"(支配社会学的类型重建)等三个维度为"未竟的现代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技术政治作为合法性论证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理论进路体现在韦伯学说的各个角落.当代社会,政治科学使得政治的实质日益被中立化的知识和科学的话语外观所遮蔽,韦伯关于技术政治的论述不仅将这种外观以类型学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而且引导我们对技术政治中政治的实质加以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