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事纠纷中,鉴定意见出现的频率颇高;鉴定意见由于其科学性和专业性,通常是审判的重要参考甚至是依据,常人难以通过经验和一般知识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因此鉴定意见的质证显得尤为重要。实践中鉴定意见所包含的典型的程序性问题主要有鉴定程序的启动、鉴定材料质证与取样和鉴定人的出庭。程序问题的审查要点分为程序问题是否属于程序瑕疵、违反何种法律规范、采取是否会影响鉴定意见的真实性、是否严重侵害了公共利益及当事人的实质性诉讼权利。为了应对"诉讼爆炸"与司法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法院需要在公正与效率之间作出平衡选择。通过严格限制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保障当事人上诉、申请再审等寻求救济的途径,在维护最低限度诉讼公正的前提下提升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从不利于被告的推定、法院可以主动收集证据、环境鉴定及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的证据地位、不予认定原告自认和已生判决在后续诉讼中的证明五个方面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证据适用问题。这其中,环境鉴定及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之证据地位及已生效判决的规定因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点而具有合理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民事诉讼法中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形似美国的专家证人,但又因两国诉讼制度的差异而只能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对美国专家证人制度进行选择性借鉴,建立准入前的严格审查、参与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出庭义务并厘清其证明力和采信标准。另外,在与鉴定制度的关系上,可以根据专家辅助人发挥作用的不同进行类型化归纳,使对鉴定意见进行质疑的"鉴定人—专家辅助人模式"和鉴定人缺位情况下的"专家辅助人模式"分别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官辅助人根据审判人员之委托,协助审判人员判断双方专家证言或者鉴定结论的真伪,从而参与诉讼活动。我国应建立“鉴定人+专家证人和法官辅助人”的大司法鉴定模式,据此构建我国法官辅助人制度,并着力于对法官辅助人程序的启动、选任资格、诉讼权利义务规制以及判断结论的采用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5.
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新刑事诉法中的确立无疑将有助于推动鉴定人出庭作证效果的实现,确保鉴定意见的真实性和法官对鉴定意见的正确认定.在此之前,民诉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积极探索也为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效参考.但目前我国有关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规定,无论是新刑诉法还是司法运作中依然存在缺陷,包括专家辅助人资格不明确、诉讼地位不确定、权利义务和出庭程序欠缺等.这些都亟需通过立法予以进一步完善,以确保专家辅助人制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第2款的规范目的以及诉讼经济、现实的刑事司法需求等方面来看,行政鉴定直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具有合理性。行政鉴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要件主要包括鉴定能力、鉴定材料、鉴定规程和方法、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及形式要件;对其证明力则主要审查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对于行政鉴定中的法律评价要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对于行刑衔接案件,应根据当事人是否在刑事诉讼中申请重新鉴定而分别处理其在行政程序中的重新鉴定。对于有争议的行政鉴定,法官原则上应要求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应当选择行政鉴定机构以外的其他专家作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若需要以司法鉴定方式对原行政鉴定事项进行重新鉴定,应选择其他适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法条和司法解释的逻辑解读,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系对鉴定制度的补充,专家辅助人应属于裁判辅助主体,以辅助法院对涉及专门性问题的鉴定意见和案件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定,但其所发表的专家意见不具有证据效力。专家辅助人在资格确定上应与我国鉴定制度相适应,享有查阅案卷,向当事人、鉴定人和证人发问,要求鉴定人就其鉴定意见作出具体说明,参与法庭辩论,发表“专家意见”等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诉讼义务和责任。专家辅助人可以通过参与法庭审理和庭前证据交换,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提供辅助,辅助范围也不应限于自然科学问题,但不得就法律适用问题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8.
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了专家辅助人,作为诉讼角色能够帮助法庭就鉴定意见进行有效质证,在保证庭审实质性的同时促进“审判中心主义”的实现。在司法实践中,专家辅助人制度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具体运行规则的缺失是导致这一情况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关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和专家意见的证据属性等问题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在俄罗斯、意大利等大陆法系国家,专家辅助人相关制度已经有效运行了几十年。在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中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相关规定——确定专家辅助人的辩护人诉讼地位,明确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例如鉴定情况通知权、鉴定内容建议权和阅卷权等,这样专家辅助人制度能够更加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庭审。这一规定在我国法律中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但法律对专家辅助人尚无系统规定,学界争论不一,也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概念上看,专家辅助不同于鉴定人、证人和委托代理人;从程序上看,专家辅助人应当遵循程序、开示程序和出庭作证程序。  相似文献   

10.
司法鉴定作为现代司法证明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司法鉴定程序作为法律程序,必须建立在程序正义的理念之上。在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鉴定机构中立、鉴定过程公开、鉴定启动权利分配以及鉴定意见质证等方面存在着违背程序正义的问题,因而必须按照程序正义的要求完善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程序。  相似文献   

11.
在医疗损害鉴定问题上,《侵权责任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结合江苏省的实践,针对目前存在的医学会组织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法医类鉴定的"二元化"鉴定,对医学会作为医疗损害鉴定的主体进行探讨. 一、医学会组织医疗损害鉴定最具合法性 (一)医学会组织医疗损害鉴定有法律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规定》第一条提出,"司法鉴定是指在诉法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专家辅助人是刑事控辩双方利益博弈,促进法庭严查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案件性质,最终形成公正合理的裁判结果的重要参与人。基于此,通过对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概念的辨析,对当前法律就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规定及有关问题进行梳理,从规范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资格选任,明确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与义务,确立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诉讼参与程序,完善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诉讼结果责任承担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司法会计的定义及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会计是当代产生的由法学与会计学相融合的边缘学科 ,其本质特征是诉讼性、财物性、专门性、专业性与委托性。司法会计是根据诉讼主体的委托 ,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聘请或交由具有财会专门知识的人对相关财物账证进行检查鉴定 ,从中收集证据和作出鉴定结论的诉讼活动。司法会计学与会计学、审计学、法学、统计学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但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选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选任方式内部化。第二,在实践中呈现精英化倾向。第三。任职期限过长。第四,选任程序规定过于原则。完善与重构人民监督员选任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民监督员选任程序进行完善: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正式立法;突破体内框架、转向体外运作;改革人民监督员选拔范围;缩短人民监督员任职期限。在完善相关专门立法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程序进行进行重构:选任主体;选任启动程序;选任公告程序;选任评议表决和回避程序;选任公示程序:选任异议和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5.
目前,运用于司法审判领域的专门知识逐渐增多.法官作为案件事实的裁判者,本应仔细审核各种专业事实及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作为外行的法官往往难以对其有效判断.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国内部分法院进行了探索,邀请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作为陪审员参与审判.然而,专家陪审员虽可弥补法官在科技知识方面的不足,但也面临一些困境.例如,专家陪审的法律依据比较模糊;小众的专家与陪审的大众民主性存在冲突;专家的任职选任、参评评议及回避责任等规定不统一.因此,有必要对专家陪审员这一创新机制进行合理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检察行政公益诉讼虽为保护公共利益而生,但其在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诉讼,在程序规则构造上理应遵循公正原则。目前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只对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尚存在检察机关角色定位模糊、诉讼启动条件具体标准缺乏、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不明晰等影响诉讼公正性的因素,急需从限制检察机关的恣意性、确保程序的科学性和法官的中立性、保障程序的平等性及行政机关的参与性等方面补强该程序在公正性方面的欠缺,以确保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符合诉讼的本质及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反垄断民事案件以及其他对科技和其他专门性知识要求较高的民事案件中,专家参与诉讼制度被广泛应用。我国目前的专家辅助人制度在专家的诉讼地位、选任资格等方面都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案件审理质量。为此,我国应基于当事人对抗主义尽快建立专家代理人制度,并对专家代理人的资格和交叉询问规则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1条规定了在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专家出庭参与庭审。这一规定在我国法律中第一次提出了专家辅助人的概念,但由于法律对专家辅助人的概念、诉讼地位、权利义务、资格条件及适用程序都没有规定,司法实践难以操作,因此,本文拟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鉴定意见一般由法官、公诉人或辩护人在庭上宣读,而作出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很少出庭对鉴定意见的形成过程、依据作出解释,并接受双方当事人质询,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审判质量。试从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概念、历史渊源、两大法系比较、相关法律规定、现实意义、诉讼任务、程序步骤以及鉴定人出庭作证应注意的问题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鉴定人在出庭作证工作中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刑事司法鉴定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的刑事司法鉴定制度存在不少弊病,不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必须对现行刑事鉴定程序启动机制、鉴定人资格认证及注册制度、鉴定人的选任、鉴定人出庭制度、司法鉴定效力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